|
|
板面是否均匀,一个好办法就是用平尺推一下,看看有无缝隙。
 沈健制作的特种球拍,这些怪拍属于创新品种。

手柄有其独特的造型,夹板粘合后还需要设计。
 切割板材需要特别仔细,按照设计的线条走位。
 这些球板都需要安装手柄,沈健的工作台上铺满了球板。
 沈健保存的这些乒乓球曾在上个世纪使用过,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
本报记者 张健 杭雷 摄影报道 第一次来到位于玲珑湾的沈健家中,是昨天上午9点40分,刚刚送完孩子上学回到家的沈健,第一件事便是换上宽松的运动裤和短袖,走到由阳台改建成的工作室内,戴上帽子和口罩,开始DIY乒乓球拍。 在玲珑湾小区内,说起沈健这个人,只要是喜欢打乒乓球的居民,基本没有不认识的,大家都喜欢称呼他为“沈哥”,之所以打乒乓球的人都认识“沈哥”,倒不是因为“沈哥”球打得特别好,而是因为小区内打乒乓的居民,不少人手中的乒乓球拍都是出自这位“制拍达人”之手。 沈健从小就喜爱乒乓,当时父亲就找木匠为他做了一块木制的“光板”,也就是这块“光板”,陪着沈健一路打到了初中,当时的沈健就十分羡慕那些木匠师傅,能自己制作球拍。2009年时,随着对乒乓球的理解日益加深,沈健决定结合自己的打法,自己动手制作一块日式直桧木底板。 机械加工专业出身、曾做过机床工人的沈健有一双巧手,对他而言,切割、打磨等技术早已得心应手,在收集了大量关于乒乓球底板制作的材料后,沈健开始边学边做自己的底板。经过近一个月的埋头苦干,沈健的第一块自制乒乓球拍终于完成了,与此同时,沈健也深深的迷上了乒乓球底板的制作。为了方便自己制作底板,沈健购买了一系列专业的切割、打磨设备,并将自己家的阳台改建成了底板制作“工作室”,每天钻研球拍制作。除了制作常用的底板外,沈健还会制作一些新型的“怪板”,比如一块手套型的底板就是沈健的得意作品,这块球拍能像手套一样戴在手上,十分好玩。 球拍制作完成后,沈健便将这些球拍拿给社区里的球友们试用,结果大伙用下来效果非常好,纷纷向沈健订制球拍。为了满足大伙的要求,沈健又进一步钻研起了不同类型的底板制作工艺。沈健告诉记者,目前他制作比较多的底板有“五夹”型、“七夹”型、“五夹+二芳碳纤维”型等几种,都比较受球友们欢迎。在他们小区,有一位韩国球友,曾一次向沈健订购了十块球拍,除了自己打球用,还带回国送给喜欢打乒乓球的亲友使用。 除了制作球拍,沈健还经常帮社区里的球友义务修改球拍重心、贴胶皮。昨天上午10点多,同一个小区的邻居老石敲开了沈健家的门,一进门,老石便心急地开口问道:“沈哥,我的球拍胶皮贴好了吗?这几天没拍子,不能打球,手痒得不行。”看见老石心急的样子,沈健马上放下手中制作到一半的球拍,拿起边上的一块贴好胶皮的拍子递到老石手中:“已经帮你贴好了,赶紧拿去试试,看顺不顺手。”老石接过球拍,仔细看了一下,满意的连声道谢。老石告诉记者,他用的这块球拍就是从沈健这里私人订制的,属于“五夹+二芳碳纤维”型,这种底板攻防均衡,很适合现在用的“大球”。“用了大半年了,很满意,之前的胶皮磨光了,这次请沈哥帮我重新贴了一下。”老石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