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新风

 nizijun 2015-04-04
 清明新风

  又是一年青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随着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每年的清明祭祀都会衍生出一些新变化,人们的祭祀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厚养薄葬的观念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生态葬、环保葬等新方式越来越受到公众认可。形式上的浓墨重彩渐归平实,祭拜仪式的背后,更讲求亲情的回归。当下的清明节,已不同以往。

  减免殡葬开支 步子还可再大些

  生老病死都是人生常态,让自己的亲人都能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是每一个人的心愿。近年来,每到清明节前后,总有关于“死不起”的新闻传出。既要办好身后事,又不能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这也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方面。广州近年来逐步推进殡葬服务均等化,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值得点赞。

  广州素来是一个注重民生的城市,除了将日常的起居饮食纳入民生范围内,殡葬服务近年来也多次被写入10件民生实事,可见社会层面和政府层面对此的重视。既然要减轻民众花在殡葬服务上的开支,财政必须拿出真金白银的补贴。广州有关部门表示,将尽快出台广州市免除户籍人口殡葬基本服务费用政策,加大投入提高公益性骨灰楼(堂、安放地)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普惠型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体而言,户籍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减免涵盖了7大项共计1640元,已经基本涵盖了普通市民办理身后事的基本费用。经过测算,户籍居民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预计每年财政要支出约7000多万元。以7000多万元的投入,换得市民的满意和实惠,投向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性价比”相当高。

  以政策之手托起民生,在保障公众利益之余,也对促进社会公平、引领社会观念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也要看到,广州外来人口众多,要真正实现殡葬基本服务均等化,费用减免还有必要进一步惠及常住人口。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财政扶持的力度,量力而行。而另一方面,政策之手还能进一步助推绿色殡葬和生态葬法的推广。新观念要被公众接受,离不开市民观念的主动转变,但同时政府的宣传倡导也必不可少。有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每年约有20多万具骨灰采用花坛葬、树葬、海葬等生态节地殡葬方式,占到了总体骨灰处理量的43%。广州要进一步倡导生态葬法和绿色殡葬,也可效仿珠海等地,对树葬、花坛葬等进行适当补贴。(作者:章门仁)

  慎终追远 文明祭拜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时节,伴着纷纷春雨,携家带口祭拜先人,是我国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将使我们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将令社会涵养一份尊老敬老的风气。

  广州作为一个文明风气浓厚的城市,“广州式过马路”、“广州式排队乘车”等已备受称赞,清明期间,作为一个有文明意识的市民,更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拓展和丰富文明的内涵,为我们的城市文明添上靓丽的一笔。文明祭拜应是清明扫墓的应有之义。

  文明行车,让清明节更加有序。清明假期,路上必然车多人多,高速公路难免堵车。此时作为有文明意识的老广,必将文明牢记在心,不随意按喇叭,不任性越道超车,不占用应急车道,不让自己的行为给交通添堵,才能让道路秩序井然,收获共赢局面,否则你超我赶,任性为之,必将让交通效率大打折扣。

  文明礼让,让清明节更加和谐。爬山祭拜,往往路窄人多,大家扛着祭祀物品,本已气喘吁吁,此时常怀一颗礼让的心,不喧哗不吵闹,遇人多礼让,将大大减少行人间的摩擦,摩擦少了,心气也平和了。祭拜先人,要有一颗平静的心,才能更好地达到慎终追远的目的。

  文明祭拜,让清明节更加安全。追忆先人,讲究情真意切,与用何种方式祭拜关系不大。近几年来,文明祭拜的风气日盛。鲜花代替纸钱、香烛,音乐代替鞭炮、网络祭拜代替千里奔波……以往带有安全隐患的祭拜方式日益被取代,清明节发生山火等灾害现象也逐步减少。当然,遵循传统祭拜方法也无妨,但祭拜完要及时清理现场,不要留下安全隐患,才是文明之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追思的日子里,文明的行为利己利人,也让祭拜传统锦上添花,自觉摒弃陋习,保持礼让谦和,用文明与健康来孝敬先人,启发后人,让思念在文明氛围中传递得更持久深远。   (陈小雁)

  当清明节遇上互联网

  清明节,祈福、感恩、缅怀先人是其重要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过清明也出现了很多新方式。当传统清明节的民俗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对故人浓浓的思念不打折扣,还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近年来,网上出现不少以祭奠故人为主题的网站,网络祭扫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把墓园虚拟在网上,在互联网建立祭奠馆,网上进行虚拟献花、留言,解决了几个现实的问题:一些人清明回不了家或墓园比较远,有了网上祭奠馆,亲人不再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墓园看望故人,只要上网就能随时祭奠;另外,可以用多媒体形式,在网上将一些想对故人说的话等记录下来,既抒发了思念之情,也可以流传下去。随着互联网发展,现在还出现了更“潮”的网络祭扫,那就是市民可通过电商平台网购“代客祭扫”服务,一些因故无法去祭扫的市民可在通过APP中的“代客祭扫”购买专业的祭扫服务,实现线上购买、线下祭扫,线上实时高清直播、高清录像回放等等。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看成交纪录,也确实有不少人买单。对市民来说,又多了一种纪念故人的选择。

  近年来,有的地方通过APP客户端开通市民祭扫预约系统,市民可以查询清明节期间扫墓园区路况、停车场动态,预留免费停车位,可以通过预约系统的数据,提前研判高峰期,为错峰出行提供信息服务。市民可以借此服务“逃过”往年墓园附近大塞车,大大避免交通拥堵出现的可能性。还有些地方,市民还可以直接用手机APP客户端直接预购园区为公众设计的“祭拜套餐”,包含多种祭拜用品,直接到陵园领取而不必沿街选购,为市民带来更加便捷、省心的祭拜体验。(作者: 陈维澈)

  清明经济更重节俭

  今年清明节虽然只有闷热没有雨水,但跟天气一样同样在升温的,还有“清明经济”。与市民拜祭息息相关的鲜花、水果、乳猪等祭祀用品早已登场,并有日渐涨价的趋势。

  清明节跟别的节假日有些不一样 ,它总是蒙上了一层追忆先人的忧伤。因此,清明节祭祀品的经济账本显得还是相对低调。鲜花、水果涨个三四成、乳猪临时买总比提前订要贵,但是一年一次,事关先人“面子”,后人们咬咬牙也就买下来了。

  除鲜花纸钱涨价,墓地涨得更厉害。不少墓园在地价上做文章的功力比房地产商有过之而无不及,欧式墓地、艺术墓地、经济适用型墓地……一种墓型一个价格,从几千、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有希望让先人们“吃好睡好”愿望的市民,也只好心甘情愿掏钱,但也有人感叹“房价”太高。

  按说,无论是鲜花、纸钱、乳猪,还是墓地,这样市场特征明显的清明经济一年一次,涨价也好,平价也罢,买或不买,买贵买平,买多买少,皆要把握从实际出发从节俭出发的原则,用节俭的方式寄托哀思,不可为“虚面”而加重生者的负担。

  与此同时,一些因踏青而催生的“清明经济”也让人感觉更加神清气爽。旅行社针对小长假而组织的踏青短线游,把清明节当成走近自然亲近自然的一次机会,在祭祀的同时,走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这样的清明经济就更加接地气,也有点“小清新”的感觉。

  合情合理合法地“酌情定价”,让清明节过得更有人文关怀,让商家和市民都享受到“清明经济”的新风尚,让市民在这个小长假里都过得舒坦,清明经济才会更节俭。  (作者:雅婉)

  厚养薄葬 清明新风

  清明是一个缅怀先人的日子,由于涉及生死观、家族观、亲情亲疏,乃至城市和乡村的变迁等等重大问题,一个节日的变化发展背后,其实就是记录社会观念变化的历史。与以往的清明节相比,今天的清明节怎么过,也衍生出了很多新内涵。

  一来,厚养薄葬观念日渐深入人心。过去很多地方注重“葬”,墓地要足够大,占地要足够宽,陪葬品要足够丰富,最好有些贵重物品;葬礼本身也要讲究排场,除了现场布置要很浓重体面,中式的唢呐锣鼓喧天和西式的音乐队均不可少。而今在很多人哪怕是经济条件很好的人看来,葬礼合适就好,墓地、陪葬品和葬礼形式都无须刻意追求排场,环保树葬等同样受到公众认可。有道是,晚辈们把葬礼搞得再“豪”,都不如在先人活着的时候,对他们尽到孝心,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二来,环保观念越来越得到重视。过去讲祭祀,都围绕“火”字展开——用火点燃鞭炮,满山炮声齐鸣;用火焚烧纸钱,青烟直冒硝烟弥漫;市面上可烧的祭祀品也是越来越丰富,从豪宅到名包,从美女到香车,一个清明节下来,个别地方甚至出现PM2.5爆表的现象。如今,乱轰鞭炮或大烧祭祀品的做法越来越少,献上一枝鲜花、播放一首哀乐、给先人扫一扫墓,足以表达对故人的缅怀。

  三来,祭奠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传统意义上,我们讲清明祭祀,必须是拥挤在清明节前后去到墓地,外地的游子像过年那样纷纷往家赶,给交通和安全带来巨大压力。而今祭拜形式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变化,譬如在网上给先人设一个灵位,供家族后人祭拜;又如因距离太远或工作太忙实在赶不到墓地,可在网站上订购鲜花委托他人代送,表达自己的心愿。

  最后,“清明不出游”的封建观念也日益消解。一方面,清明节的确是家人团聚的契机,平日里见不到的亲人,清明时才有相聚的机会,交流交流感情。另一方面,所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既然是清明小长假,天气又开始转晴,登高处、赏桃花、放风筝等踏青出游,也是“可以有”的应节之举。(作者:智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