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时节,宜出行,不宜宅居

 汉青的马甲 2015-04-04

每年清明节都会想起一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什么意思呢?这是说一个酒鬼冒雨出去买酒的故事,太有名气,七岁儿童都能倒背如流。总之对于中国人来说,清明节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节日。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呢?且听勇哥从头道来:

早在春秋早期,晋国公子重耳在国外过着流亡生活,经历了许多困厄。这一次,他们一行在奔赴齐国的途中,发生了一件变故:掌管财政的头须捐款而逃。这让他们立刻陷入穷困潦倒的地步。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没有钱,他们就买不到食物,没有食物,他们就只好用野菜野果充饥。重耳是一介贵族,打小就养尊处优,虽然在逃难之中,也还是衣食无忧,何尝有过这种吃野菜的生活?吃起野菜来难以下咽,非常痛苦。

这天,随从介之推给重耳端去一碗汤,说这是麻雀汤。重耳一尝,味道非常鲜美,连声称好。过了几天,重耳见介之推走路一瘸一拐,就追问原因。介之推才说了实话,原来那碗“麻雀汤”的原材料并不是麻雀,而是介之推的大腿。

重耳非常感动,表示自己回国执政后,一定要好好封赏介子推。

后来重耳果然当了晋国国君,但他赏遍群臣,却偏偏忘了介子推一个人。搞得介子推心里相当不平衡,负气而去。有人为介子推打抱不平,写了一首诗讽刺这事儿,到处张贴,不久就流传到重耳那里。重耳心里非常惭愧,就亲自带人到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绵山)去找他回来,介子推却不干了,死活不肯下山。重耳想:“你横不如我横,老子一把火烧了这山,看你下不下山。”

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介子推和他老母亲被烧成了人碳。

重耳在悲痛之余,下令全国老百姓在介子推忌日这天都不准开伙煮饭,都跑到山上去给介子推扫描——中国从此多了一个寒食节。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寒食成了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在这一天里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当然,要现代人真的在清明这一天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那简直是一件残酷的事情。多少上班族还等着这一天放假,好回家大吃一顿呢。年轻人对于扫墓这一套也没啥热情。生活太累了,拜祭祖先,告慰先烈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何其遥远?

怎样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呢?勇哥以为,不如把清明节当成一个踏春的节日。在这一天,大家都不妨到外面走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燕子飞回来了,树枝吐绿了,桃花含苞了,连安静了一个冬季的野猫,也纷纷拉着嗓子叫春了——所以,哪怕你是宅男,哪怕你是宅女,也应该关掉你的电脑,从你的房子里面走出来。迎接你的,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孔子不是曰了吗?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意思就是,到了清明节,要穿上新衣服,五六个帅哥美女,六七个小盆友,大伙儿都要来到外面的草地上,去疯,去癫,去唱,去跳,一直筋疲力尽才回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