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树立正确的习俗传承观

 指间飞歌 2015-04-04

树立正确的习俗传承观

——论刹住婚丧高额彩礼和铺张浪费之风

[ 来源:《凉山日报》 | 发布日期:2015-04-01  ]

凉山日报评论员

  在深入引领健康文明新生活中,为了遏制和矫正民风民俗传承中的过当和变异行为,州委、州政府组织强有力的队伍,深入全州调研,并形成厚厚的报告。作为凉山的一些干部群众应当脸有赧然,情有不安,心有所省。

  婚丧嫁娶的习惯表现着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彝族娶儿媳,根据各自的条件,要给身价钱。而娘家更关注远嫁女儿的幸福,若家境好些每隔三五年就送去母猪、母羊。双方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其乐融融。在我们的记忆中,只有小夫妻闹离婚时,亲戚出面要双方拿出很难筹措的款项,谁要离,钱就没了。夫妻交心了,家庭维持了,那笔钱大多时候只是抽象的震慑。

  彝族人家老人去世,四邻八乡的亲戚朋友,不等通知,闻讯赶来。打两斤酒来也可,添不了钱添句话添份情也可。热闹、团结的葬礼,让亲情更亲,友情更牢。虽子女需出羊子、猪儿招待客人,凑牛儿宰杀祭祀,但大都安排适当,量力而行。

  后来很长一段时期,上述习惯都只能象征性地意思意思了。

  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先进思想、科学技术惠及千家万户的同时,彝族地区的一些等级观念、家支观念、迷信活动又死灰复燃。在“一切向钱看”价值观的侵蚀下,传统的荣誉心异化为虚荣心,婚丧嫁娶高额彩礼和铺张浪费逐渐普遍、愈演愈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高额买卖婚姻,争相效仿,此起彼伏,助长着一些错误的观念。很多家长认为,女孩本可不读书,辛辛苦苦花那么多钱供她大学毕业就业出嫁,对方就该拿钱。有的认为谁家的女儿身价钱高,是这个家族和地方的荣耀。有的甚至认为能花一大笔钱娶媳妇是父母和这个家族的骄傲。本来积极培养下一代,提高人口素质,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但在有些地方和一些人的眼里,却异化为女儿的身价钱,学历越高,身价钱也就越高。

  再看看办理丧葬中的攀比宰杀之风,一些地方从最初的宰杀10头牛,到宰杀100头牲畜,其中至少20头牛,造成极端的浪费。长此以往,会严重破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要积极倡导主客相宜、恰到好处的丧葬吃住习惯。切实倡导谁当主人客人都互相理解、支持,注重节俭文明的丧葬新风。

  坚决摒弃死人的事办给活人看的虚妄意识,重“活”不重“死”,就是厚养薄葬。孝心要集中在对老人晚年生活的关心和赡养上,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度过有意义的晚年。肯定地说,这恰是走出合理丧葬之路的关键步骤。

  一个民族,沉溺于陈旧观念,羁绊于陈规陋习,让传统习俗滑向歧路,那是令人担忧的。我们要紧跟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固树立用科学发展、健康文明弘扬传统文化的观念,大力开展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推动凉山经济社会不断跨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