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俗共赏的东西南北诗

 高山仙人掌 2015-04-05

 

      汉乐府《江南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所谓“东西南北诗”,是我立的名目,文学史上可没有这样的名词。其实就是指类似骆师第二讲中所选的汉乐府《江南采莲曲》相类的诗,算是一种诗歌形式罢。下面是根据我平日所知,将其类似的诗歌材料汇集于此,供大家参考。

 

不知上古的甲骨卜辞算不算诗歌作品,如果算的话,那《江南采莲曲》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甲骨文时代。从保存下来的甲骨卜辞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一篇: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卜辞通纂》375片)

 

从诗的形式上看,江南采莲曲跟卜辞是非常相似的。但是甲骨文的卜辞对汉乐府的《江南采莲曲》有无影响,今日已不得可知。因为这是后世发现的甲骨材料,并非世代相传的文学作品。(小注: 《卜辞通纂》是郭沫若关于甲骨文的著作。1932年,郭沫若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3000片,拟辑为一书,但因多未拓存,没有成功,便决定选释传世甲骨,编成本书,1933年在日本东京出版。)在此权且将之当为东西南北诗的开宗之篇。但是,可以确切知道的是,《江南采莲曲》对唐朝陆龟蒙的《相和歌辞·江南曲》是有影响的:

 

陆龟蒙的《相和歌辞·江南曲》

 

鱼戏莲叶间,参差隐叶扇。鸀鳿窥,潋滟无因见。

鱼戏莲叶东,初霞射红尾。傍临谢山侧,恰值清风起。

鱼戏莲叶西,盘盘舞波急。潜依曲岸凉,正对斜光入。

鱼戏莲叶南,欹危午烟叠。光摇越鸟巢,影乱吴娃楫。

鱼戏莲叶北,澄阳动微涟。回看帝子渚,稍背鄂君船。

  

陆龟蒙的《江南曲》,可以说是在汉乐府的基础上在创作的,原来的江南采莲曲“鱼戏”五句,人们对之多有稍为单调的微词。陆龟蒙则赋予了这五句具体的内容,使之保留了回章反复之美感,又无单调之弊病。但同时,也要看到,内容增加后的江南曲,辞藻华丽繁复,失去了原来民歌质朴的美感。一得亦一失。

 

唐已降,据我所知,在一些关于才子民间故事里,还出现过一些类似的“东西南北诗”。由于民间故事传说版本也较多,往往同一个故事内容在这里主角是风流才子唐伯虎,到另处又成为明代怪才徐文长了。故诗的作者未必可信,权且将之当做民间文人的作品看待即可。根据诗的内容差异,选取故事如下:

 

故事一:

明朝时,有人带一幅《长亭送别图》登门拜请徐渭题诗。徐渭一见画作,便爱不释手。他沉思片刻,挥毫写道:“东边一株柳,西边一株柳,南边一株柳,北边一株柳。” “这也算诗?”来人心里犯嘀咕,可是自己上门求的 人家,又能说什么呢?徐渭呷了几口茶,吩咐书童再次研墨。他又写了两句:“愿借碧丝千万条,绾住斯人心不走。”原来如此!这诗欲扬先抑,后发夺人,送别的主旨跃然而出。来人连连拍手称好:“名诗配名画,真乃珠联璧合也。

 

故事二:

祝枝山到杭州唐伯虎家里做客,杭州太守素仰祝的大名,拿出名画《送别》让他题词,而“润笔”极少,祝不悦,挥笔在画上写道:“东边一颗大柳树,西边一颗大柳树,南边一颗大柳树,北边一颗大柳树。”太守面有愠色,唐伯虎示意他增加润笔,太守不得不增加银两。祝又提笔写道“任尔东西南北,千丝万缕,总系不得兰舟住。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一声声“不如归去!”亦是先俗后雅,情真意切,在送别诗里堪称绝唱。

 

故事一另外的版本:

明朝著名才子徐文长聪慧过人。一日,他与众文友在杭州孤山一亭内赋诗作画,徐文长一口气写了四句:“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大家听了都很纳闷:大才子怎么写出这么俗的话?这也叫诗吗?但见文长从容续出两句:“纵然碧丝千万条,哪能绾得行人住。”大家顿时称奇,无不折服。这一景一情,一平一折,后两句起死回生,使诗画龙点睛,意境新奇。

 

 

从故事可以摘取出另外的两首东西南北诗:

 

徐渭的诗:

“东边一株柳,西边一株柳,

南边一株柳,北边一株柳。

愿借碧丝千万条,绾住斯人心不走。”

 

或作:

“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

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

纵然碧丝千万条,哪能绾得行人住。”

 

祝枝山的诗:

“东边一颗大柳树,西边一颗大柳树,

南边一颗大柳树,北边一颗大柳树。

任尔东西南北,千丝万缕,总系不得兰舟住。

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

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

一声声‘不如归去’。”

 

二首诗的特点都是笔走偏锋,先俗后雅,且内容上也十分类似,极具民间气息。但若谓之雅,其大白话式的歌辞重复未必能登大雅之堂,同样若谓之俗,其又不尽然,于俗歌俚语中又可谓雅致之极,故只好谓之雅俗共赏之作了。

至于现代诗中有没有这样类似的作品,我是不大清楚的,有待方家再作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