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戚城故事--晋、粱戚地战

 文化龙乡 2015-04-05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统一中国本土为止。本时期分成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7年-979年)。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国,其中位在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藩镇国家即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五国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中国本土,只是藩镇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宗主国,其中十个国龄较长、国力较强的统称为十国。

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而叛变投唐的黄巢起义军将领朱全忠(朱温)于903年再起反心,挟持唐昭宗并诛宦官数百人,彻底翦除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扫除后,朱全忠遂于907年废哀帝自立,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都于开封。至此唐朝完全灭亡。中国历史由此也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军阀混战时代。

前晋(883923年),是中国唐朝末期与五代十国前期沙陀族首领李克用建立的政权,都城太原。前晋是后唐王朝的前身,长期割据于今山西、河北一带。李克用因为帮助朝廷平定黄巢之乱有功,被朝廷任为河东节度使,从此割据一方。大顺二年(891年),李克用被朝廷封为晋王,建立晋国,都太原,部分史家便称此政权为“前晋”。 由于李克用与朱温结仇甚深,所以前晋与后梁进行长期争战。最后于公元923年灭后梁,建立后唐王朝,基本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统一。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一卷》后梁均王贞明五年(乙印,公元919年),辛卯,梁将王瓒引兵至戚城,与晋将李嗣源战,不利。

梁筑垒贮粮于潘张,距杨村五十里。十二月,晋王自将骑兵自河南岸西上,邀其饷者,俘获而还;梁人伏兵于要路,晋兵大败。晋王以数骑走,梁数百骑围之,李绍荣识其旗,单骑奋击救之,仅免。戊戌,晋王复与王瓒战于河南,瓒先胜,获晋将石君立等;既而大败,乘小舟渡河,走保北城,失亡万计。帝闻石君立勇,欲将之,系于狱而厚饷之,使人诱之。君立曰:“我晋之败将,而为用于梁,虽竭诚效死,谁则信之!人各有君,何忍反为仇雠用哉!”帝犹惜之,尽杀所获晋将,独置君立。晋王乘胜遂拔濮阳。帝召王瓒还,以天平节度使戴思远代为北面招讨使,屯河上以拒晋人。

 

 

附:

原文:

辛卯,王瓒引兵至戚城,与李嗣源战,不利。

梁筑垒贮粮于潘张,距杨村五十里。十二月,晋王自将骑兵自河南岸西上,邀其饷者,俘获而还;梁人伏兵于要路,晋兵大败。晋王以数骑走,梁数百骑围之,李绍荣识其旗,单骑奋击救之,仅免。戊戌,晋王复与王瓒战于河南,瓒先胜,获晋将石君立等;既而大败,乘小舟渡河,走保北城,失亡万计。帝闻石君立勇,欲将之,系于狱而厚饷之,使人诱之。君立曰:“我晋之败将,而为用于梁,虽竭诚效死,谁则信之!人各有君,何忍反为仇雠用哉!”帝犹惜之,尽杀所获晋将,独置君立。晋王乘胜遂拔濮阳。帝召王瓒还,以天平节度使戴思远代为北面招讨使,屯河上以拒晋人。

译文:

辛卯(二十七日),王瓒率兵到了戚城,与李嗣源交战,没有取胜。

后梁军在潘张修筑营垒,储蓄粮食,潘张离杨村五十里。十二月,晋王率领骑兵从黄河南岸向西行进,阻截后梁军的送粮人,俘虏了送粮人而返。后梁军在要害路段埋伏了士兵,晋军大败。晋王领着几个骑兵逃走,后梁军用几百骑兵包围了他们。晋将李绍荣认出是自己军队的旗帜,就一个人骑马去奋力解救晋王,仅使晋王免于一死。戊戌(初五),晋王又和王瓒在黄河南岸交战,王瓒先取得胜利,俘获了晋将石君立等。过了一阵,王瓒的军队被晋军打败,王瓒乘小船渡过黄河,跑回北城坚守。这次战败,有一万多士卒逃跑或被杀。后梁帝听说石君立非常勇敢,打算让他做自己的将领,把他关在监狱里,给他丰厚的待遇,并派人去劝诱他。石君立说:“我是晋军的败将,如果在梁国被起用,虽竭诚效死,有谁能相信我呢?”后梁帝还是很爱惜他,把俘获的其他晋将全部杀掉,只留下了石君立。晋王乘胜前进,一举攻下了濮阳。后梁帝把王瓒召回,任命天平节度使戴思远代理北面招讨使,驻扎在黄河抵御晋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