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记日记或者笔记的习惯,从大学时代就开始下了,一直坚持到今天,这些工作笔记一直保留到今天,就是你们看到的这张图。 这些笔记大部分内容回头看都意义不大,只是当时的流水账,比如这样: 这是我在1999年做的工作日记。 当时我在广东读研,我读研究生的模式是直接在企业培养——也就是按企业员工待遇发工资,上下班,也包括加班加点做项目。我做的项目全部是企业要真正拿去买的商品,这让当时的我压力山大。 我的研究生副导师在企业做副总经理,分管市场和开发,在学业方面主要是提供一个思路,下达一个任务,一切要我们几个在读研究生自己想办法。 要说当时的我比其它研究生幸运多了,他们给导师免费做事,我当时除了国家每个月发200块补贴外,还可以领800块工资,后来慢慢因为表现不错,一个月加到了3000多元,2000年的时候,3000元的购买力还是蛮好的^-^ 正是这种厂学研一体化的真刀真枪的“学习+实践”模式,逼着我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我混了四年大学,在读研时被迫发奋。 所以你们看到我的工作日志里面,记录了大量阅读安排,每周至少要啃两本专业书,而在本科,这些书原来至少是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读研时我真的学到很多真东西,我现在能有一点点成绩,都要感谢那段相当努力的时间(其实我自我感觉还不够疯狂)。 转眼十五年过去了,看看自己现在做的工作日记,发现自己这十五年进步还是蛮大的。 现在我做的笔记已经不是流水账了,而是高度结构化思考的图解,基本上还能一次成型无涂改,除了文字记录,还能用到表格,框图,流程图,手绘多种表达手段,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只会记流水账的研究生了。 另外,我发现字似乎也进步了一点点,虽然很慢。 不过我非常感谢1999年时的我,因为那时我开始被逼努力,让我养成了做记录的习惯,如果没有这个习惯,我也就不会日积月累地进步,做出现在这种质量的工作记录。 其实我读研最大收获就是: 1、学会了自学和自己去解决问题 2、养成了一旦确定目标, 就全力以付的工作习惯。 至于我的专业,其实我早就放弃了,但我从专业训练中学习到的方法,让我有勇气今天去研究任何我感兴趣的方向。 有句话说:明天的你会感谢今天默默努力的你,我信。 从今天开始,我会慢慢翻过去的工作日志,找到一些干货或者有趣的故事,整理成文章和大家分享,记录自己的进步,分享自己的成长,嗯,没有一个人的今天不是来自昨天! 这个系列通过微博私信订阅推送,不想错过就私信回复“DY”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