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自己啪叽历程和所用过器材的感受

 昵称3951553 2015-04-05
对摄影小爱,今日微醺回顾一下本人的啪叽过程,以历程记忆,以情感宣泄。顺便可能带上自己对一些器材的感觉,以交流。不妥之处必有之,只是个人之辞。
88年前后50元买过凤凰(也好像是长城)120,全新的奥,就在学校商店买的,还专门邮购过120上135交卷的转轴套件,在学生宿舍壁橱里鼓捣过显影液、定影液,居然也弄出几张带影的来,一共也没超过3卷,毕业时送给了同学,至今怀念。
上大学时93年玩过同学的北京牌简易旁轴,还带多次曝光功能,当时觉得很好玩。
94年上学时还摸过珠江135单反,学校实验室的,当时感觉真好,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当时国产器材已经达到了当时的较高水平,只是改革开放、国企改革以及外货冲击多重因素没有坚持下来,如果持续、如果....,那么国内摄影器材领域应该不是现在这番田地,当时机械单反、镜头我个人觉得还是很有基础和实力的。
95年开始用雅西卡单反,单位办公室的,裂屏对焦,已经带合焦指示了,当时感觉爽,跨个相机,别个爱华随身听(高级的奥,带自动翻面重低音等等),带着女友出去玩,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感觉有点酷。当时办公室还新买了尼康70D(网友指正应是F70,后回想好像是F90)和一堆尼康头,“尼康”啊,当时听着“尼康”那就是“高级”,可惜没摸过,另一个老同志宝贝似的把着,留给我的好处就是闪光灯用完后下来大把的南孚电池我可以继续用来听随身听。
98年去日本,在秋叶原简直花了眼,然后大概合3300左右背回来尼康50D(网友指正应是F50,改正)和适马28-80和70-300套装,感觉那叫一个好,恨不得搂被窝里摸着,还非得装上70-300头跨在脖子上拧到最长焦有意嘚瑟,其结果就是一年啪叽了40卷,加上冲印费一年花了2000大块,当时工资才600块啊,哎,没结婚不过日子就是敢造。适马的两个头后来交换了尼康20/2.8d,实际使用还是28-80多,长焦用的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实28-80是狗头,色彩尚可而锐度不佳,而70-300很不错,这个头好像前后共有几代,仅是镜片改料而结构不变,实际上如果上架子锐度还可以。后来用数码机后紫边严重水土不服交换了。
2000年左右摸过奥林巴斯的傻瓜机,推盖遮蔽镜头那种的,型号忘了,当时属于造型设计较酷、较现代派的,实际使用成像不佳。
好像是2002年前后,单位买了佳能350D(网友指正03年才出的300D,05年才出的350D,回想确实想不准了,可能是03年前后300D吧),宝贝,摆弄过两次,大开眼界,“数码单反”,虽然现在想来就是个塑料玩具,但当时绝对前卫、高端,事实上成像也的确不错,色彩、锐度都不错,比当时已有的卡片数码机强太多了,个人感觉佳能后续的450、550等只是像素的提高,其他方面尤其是小尺寸画面与350没有跨越式的进步。大概从那时开始佳能就奠定了迄今为止仍是数码单反老大的位置,也是迄今为止在机身、感光器、CPU、核心算法、镜头几大核心领域都排在前列的厂商。
数码单反是好,但当时太贵了个人买不起。2004年花3000大洋买了个佳能IXY400卡片机,终于有了自己的数码机了,方便、爽,再也不花胶卷照片钱了。直接的感觉就是省钱了,好像照相不用花什么钱了。不得不说佳能的色彩,人像肤色不用说了,至今老婆镜框里的儿子照片还是佳能卡片机照的,白里透红惹人喜爱。后来我还与尼康D80(07年6600大洋买的)、JVC摄像机DV3000比较过颜色,至少07年时颜色一项佳能完胜尼康。只有佳能的卡片机(仅限于我使用的)能够相对准确地显示藕荷色,那还是卡片机呢,单反颜色应该更好吧。
07年买了尼康D80,当时还不是能够全面地比较尼康与佳能,因为原来是尼康口的头,所以简单功课后选了D80,现在仍是俺的辅机。因长期使用,比较了解。同期摸过佳能的550D、老婆单位的10D.个人感觉机身性能、手感不如10D,但完胜550D,人像颜色不如佳能上述两机,但锐度、层次胜出。另外感觉D80的CCD感光器很棒,和后期的D200是一样的(网友指正D200的更高级,学习了),索尼提供的,风景清新、透落,同期佳能的cmos风光总感觉发蒙、不透落、没层次感,但D80的人像我不是很满意。
说道这里说一说当时的镜头,与D80一起买了适马的24-70/2.8eg(尼康原厂的28-70/2.8很贵而且也要换代了),是当时副厂头中唯一2.8大光圈的,当时适马的28-80、70-300还在手,对比一试高下立现,从此陪我9年的两个老头正式退休了。适马的24-70/2.8eg其实不错,颇有专业头风范,虽然后来和原厂头比较有些差距,但中心锐度很好,只是边缘成像和发色有些差距,成像确实有一点点偏黄。但有些人说的机械性能差我不认同 ,无论是自动还是手动对焦、变焦都很顺滑紧致,没有什么松旷,也不跑焦,对焦也很坚决 。实际上日常用绝对超值,尽管与原厂头有些许差距,但它仍是专业头,足够用、也好用。适马后来又出了换代产品,据说提升巨大,不遑原厂,摄友评价不一,但我还是很认可适马,从近期推出的A系列产品大家可以看出适马是有实力的,做事是认真地。
期间购买了尼康35/2d、50/1.8d,用两个适马老头外补800换了尼康20/2.8d,还进了一个二手尼康70-210/4.5-5.6d。
20/2.8d真心不错,成像锐利、清冽,分辨率很高,全金属结构,手感好,耐用度高,精密的镜片、经典的结构、出色的镀膜,对比过佳能同型产品,完胜,佳友勿喷,确实是完胜,各个方面的完胜。后来有了更广更优的广角、加之非全新品(有一点点心理障碍)出掉了。
35/2d差不多成了D80的挂机头。有了轻巧、成像更佳的定焦后就很少用变焦了,一方面慢慢对摄影有点感觉了、有点自己视角感觉和使用习惯了,另一方面也懒了,不愿意又沉又大的长焦扛着。现在最喜欢用的就是35焦段,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就是D80配35/2d,轻巧舒适.迄今最喜欢、用的最多的就是35/2d,最佳焦段、色彩浓郁而不压抑、成像清透而锐度适中、风光人像皆宜、在D80上对焦精准(打下伏笔,在其他机子上对焦出了问题)、日本本土生产、手动对焦柔顺、对主要的是轻巧而低调。对比过佳能的同型产品,除锐度相当外,其他完胜。
50/1.8d,买了几乎未用过。就其价钱而言是超值,但我不太喜欢这个头,色彩发干、傻锐而没有灵气,实际上我不喜欢的还是他的发色。也对比过佳能的同型产品,还是完胜。
70-210/4.5-5.6d.适马70-300换掉后没了长焦,尽管不常用长焦但有时还是要用,流连于小竹炮、小钢炮、适马小黑3、4代,都因钱紧且潜意识中觉得长焦不常用搞个轻便的就可以的想法,进而在“吹落黄沙始见金”狂贴的鼓动下,进了二手的70-210 。惊喜,比原来适马70-300好很多,尤其喜欢他的颜色——浓郁、清冽,清冽是我自己的感觉的表达,不骄、不焦、不腻,透落、清爽,更惊喜的是在D800上对焦精准、发色感觉比G头还要好(G头发色偏浓、偏暖,也可能与本人偏喜冷色调有关),锐度、成像与大竹炮相比也仅是相差一点点,我自己感觉真的就是差一点点。做工也很好,推拉变焦我觉得也很好用。所以现在如果远途旅游长焦就是70-210,有一次端了个大竹炮出去那叫一个沉,再次表露俺懒。此款没和佳能同型比较过,据说佳能胜出,看过佳能同型的资料,用料做工均好,胜出在理。不过尼康的此款老头成像也的确不错。
喜欢啪叽的大家可能都有一个通病,就是老惦记着更好的。实际上摄友有偏喜器材和创作之分,但知道有更好的东西不惦记的是少数。终于有能力让自己把玩一些所谓的“高端器材”了(实际上也不是高端,真正高端是无止境的,暂时尼康与佳能还与高端不沾边,何况已经局限在135的范围内了)。简要解说,自己先进了尼康D800。过了两年进了一堆金圈,定焦、变焦基本全齐。几乎同时老婆单位工作性质进了尼康D800E和一堆金圈,同时进了佳能5D3和一堆红圈,定焦、变焦基本全齐。好了,把玩,痛痛快快地玩,并且把我们单位的佳能5D2、1D3、老婆单位的佳能5D和尼康D700都借来,把玩,痛痛快快地玩,当然是拿老婆单位的对比着玩(破老婆,也不跟我早说,要不自己就不进那么多了,现在俺的都是全新未开封放着,竟拿单位的玩了,嘿嘿,很方便)。然后,同学们,我想说说现在的感觉,直接的后果就是退烧了,原来做梦都想着的“金圈”“红圈”一下子都摆在面前,白天晚上地折腾几回后,一下子好像有点冷静和理智了。“多”就是好吗?“金圈”“红圈”就是好吗?1.4系列就是好吗?大三元就是好吗?这么多摆在这干什么?什么时候用?到哪儿去用?有时间吗?
扯远了,本来想记述一下自己啪叽的经历顺便对自己用过的器材做一些对比和点评,写着写着写到心里变化上来了。当然也是实际感受,也算是心里历程记述吧。
关于机身与镜头的关系:
俺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匹配,互相促进而不是制约掣肘。最基本要求是不能跑焦,照相照相起码先拍清楚吧,清晰锐利是前提,有清晰为底可以弄成朦胧,而一开始就朦胧了那就直接歇菜了。
胶片机时代机身与镜头重要性比例应该是5:5或者4:6,镜头重要性更高。
数码机时代机身与镜头俺以为机身重要性更高,对焦、测光、曝光等原来的基本要素之外,感光器、CPU、软件算法等等数码时代的技术特征主要都塞在机身里了,镜头重要性比例下降,比例自认为是7:3甚至8:2。都能准确对焦前提下,同一个头,D800比D80甚至比D700提升巨大。而同一机身上同焦段不同档次的头,只要不太狗,虽然会有差别,但绝没有变换不同档次机身那么显著(如此表达不是说镜头不重要,当然还是很重要,知识相对胶片机时代重要性比例降低了)。但数码机身贬值快,而镜头又相对贬值慢,所以摄友还要综合考虑。
关于新老款机身:
买新不买旧。不是说不买二手货的新旧,而是新型号与旧型号。
关于新老镜头:
总体上买新不买旧,仍然是新款与旧款之意,但不绝对。最近几年的新镜都进行数码化改造了,更适合数码机。有些老款经实际检验能服水土当然也可以。(机身与镜头都不涉及讨论二手买卖情况)
关于定焦与变焦:
一般规律是同代,这里强调的是同代同厂,定焦画质好、轻便,普定不比牛变差,当然牛定更好。变焦通用性好、较大而沉,牛变画质也不错。建议摄友定变结合。俺习惯短焦定长焦变。
关于UV镜:
俺认为很重要。当然严谨的“家”们会在创作时取下,这里主要是就99。9%的情况下都扣在上面的大众摄友而言。只用过肯高的多膜、肯高的L37、尼康佳能的原厂、B+W的数码多膜。现在俺只用B+W的数码多膜。原因:某次同光线同角度把玩D800+35/1.4G+尼康原厂UV、5D3+24-70/2.8二代+B+W,35/1.4玄光了,几次调整均如此,而佳能变焦锐利清晰没有炫光(这也从侧面反映佳能二代变焦很棒),马上试尼康24-70/2.8g+B+W,同样没有。难道定不如变,不知就里,打击巨大。后都取下UV,还是同样结果(这是我目前发现的尼康35、1.4除对焦稍慢外发现的最大缺点,尽管有纳米涂层,但抗炫性仍不强。当然不影响俺对之之喜爱,D800挂机头,有不足避之嘛)。后都改上B+W,炫光消失了。按说原厂更能匹配原厂,结果却让我不解。没时间研究,反正信服了B+W。也让俺终于相信uv的重要性了(以前没想到如此重要)。另肯高L37不错,价格便宜量又足。
关于目前为止的尼康与佳能机身:
简单说一下尼康与佳能的感觉,不一定对,也不是要引发口水仗,我用、我玩、我感、我思。
D800E持平于D800大于或等于5D3大幅度大于5d2,D700除像素低于5D2外,其他都比5D2好但不如5D3,5D垫底,各方面都差很多。1D3拿起来就放下了,太重了,那专业人士玩的,一般的算了吧。个人感觉同价位尼康机身手感、性能好于佳能,老婆单位一众人也是倾向于尼康的多。据说尼康现在也在秘密攻关感光器,真若突破,佳能危险。又听说佳能即将发布系列新品,高像素机身与新系列镜头,那可能又是一个交替上升的格局。
现有镜头:
n24/1.4g=c24/1.4二代
n35/1.4g>c35/1.4L
n50/1.4g<c50/1.4二代
n85/1.4g=c85/1.2二代>c一代>n85/1.4d, 1.8以上光圈c>n,2-11光圈持平,对焦n>c,易用度n>c,总牛逼指数n<c
n105/2.8g微=c100/2.8L微
n14-24/2.8g大胜c16-35/2.8L二代
n16-35/4g大胜c17-40/4L
c24-70/2.8L二代=n24-70/2.8g>c24-70/2.8L
n24-120/4g>c24-105/4L
n70-200/4g=c70-200/4爱死小白
n大竹炮=c大白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