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佳节说传统,不负先人不负香

 真友书屋 2015-04-05
以前看电影《香水》,被西方文化里的香水文化震惊,后来研究了中国的传统香文化,发现也足以自豪。


今日国人又开始富裕了,雅绅贵媛们也总要追逐点兰蔻,香奈儿什么的,否则何言社交呢。但这种西来的风潮究其源头,乃是两三百年前西方贵族太不爱洗澡之故。那时人们认为热水洗澡会使毛孔张开,病菌就进去致人疾病了,你想这经年累月不洗澡,欧洲人体味还重,遂至人人臭不可闻。



何况当时城市卫生还差,街道窄小,经常有人从两边楼上往下倒洗脚水尿壶什么的,据说那顶高高的绅士帽就是为抵挡此事而发明的。情形如此糟糕,可该一起吃饭跳舞还得进行啊,于是香水大行其道。


中国的香文化传统,说起来就要比这优雅多了。古时祭祀出征要焚香,各种朝堂礼仪也要焚香。文人抚琴作画也要置香案助兴,甚至有人就像嗜酒一样无香不成文,无香不作画。



早在战国,屈原《离骚》中就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句,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的名字,意为披着江离和辟芷,戴上秋兰编成的佩饰。可以想象屈子临江赋诗,一咏三叹而衣袂飘飘香气袭人的优美画卷


而佩香的风俗,更早已有之。《尔雅·释器》有“妇人之祎,谓之缡。”《说文》载“祎”即是囊。妇人所佩香囊叫“缡”,也就是香缨,以五彩丝编成,女子许嫁后系在身上,意已有所系。



当然这并不意味佩香是女子的专利。东晋大将军谢玄年轻时就特别喜欢佩紫罗香囊,叔叔谢安担心他玩物丧志,但又不想直接板起脸训斥他,伤人自尊也怕年轻人叛逆适得其反,于是就假意和他赌博,把香囊赢过来,再一把火烧掉。谢玄本来有机会成为一个安静的美男子,由于叔叔教育有方,不幸后来当了大将军。


香囊因为太过贴身,又是私人之物,后来常涉男女传情,形象变得颇为暧昧。传安史之乱稍定,唐玄宗就派人为草厝在马嵬坡的杨贵妃迁葬,差人发现遗体胸前还完好放着一片旧日的锦香囊,于是拿回去交给了玄宗,唐玄宗就一直把这枚香囊放在身上,或系袖中,或置胸前,以慰思念之苦,直至死去。而在宋人秦观的词中有“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则更引人无限遐想,简直有点少儿不宜了。



古人不仅身体佩带香囊,还在帐中悬挂香囊或撒上香粉。相传李煜还没有当俘虏时,在他宫中还有专门主管香事的宫女,手持香粉香屑洒在各处。《香谱》还记载,李煜发明自制的“帐中香”,“以丁香、沉香、及檀香、麝香等各一两,甲香三两,皆细研成屑,取鹅梨汁蒸干焚之”。真是太会享受,如此至于亡国也有点在所难免。这个配方不知怎地,后来被安陵容学到了。


这还不够,在宋朝马车上悬挂香囊也是流行风尚。陆游在《老学庵笔记》有载“宋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持香毬在旁,二车中又自持两小香毬,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华丽的马车载着雍容贵妇疾驰而过,香浪涛涛,经久不散。难道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香车美女”的源头?


隋唐以后,香料的来源不再仅仅来源于西域的进口,两广和海南所产的香料大量进入市场,香更多进入寻常百姓家。特别到了明代,海外贸易活跃,从东南亚也进口来大量香料。又加之晚明江南一带尤其富裕,给衣被熏香也渐成殷实人家的一种日常生活,而士人的生活更追求精致,香文化在此到达巅峰。



各种香具就有几十种,手炉、香斗、香筒(即香笼)、卧炉、薰球(即香球)、香插、香盘、香盒、香夹、香箸、香铲、香匙、香囊不一而足,各种功能,齐全配套。而光最常用的香炉就分好多形制,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等,材质以铜为多,但又有陶瓷、石料等。



晚明冒辟疆《影梅庵忆语》载他与秦淮名妓董小宛的爱情故事,两人均有品香之好。其中有写到小宛自己制作百枚香丸,夜阑人静之时,轻纱玉纬之间,宣德炉里烟雾缭绕,幔帐画屏之外烛火摇曳,才子佳人于此恍惚仙境中对坐品香,后来者徒有艳羡之分而无再践之福,教人情何以堪哪!


在古人的世界,或庄严或雅趣,或日常生活之中或柔情蜜意所系,香几乎无所不在。只是到了清代,士风渐趋顿陋,香事遂告衰颓。及至甲午,庚子,国变不断,西学涌来,孔孟尚且要抛弃,何况这种细枝末节。


49之后,宣扬质朴,连裙子很长时间都不能穿,中国香文化几近绝亡,所以到今日才有满街的香奈儿横行,且不辨真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