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典故 六十三

 相逢就是缘 2015-04-05

成语典故 六十三


 

鸿 沟 为 界

 

楚霸王项羽和刘邦,在秦朝灭亡以后互相争霸,形成历史上所谓“楚汉相争”的混战局面。

当时,楚汉双方兵力相差不多,在河南、安徽、山东一带,辗转互攻,各有胜负。后来,战事呈胶状态,在光武山(今河南荥阳东北)隔间对垒,长时期相持不下。士兵厌战,后勤困难,双方都感到疲劳。汉军比起楚军来人数多些,粮食也较足。可是刘邦的父母妻子,却被项羽拘押在楚军中,这对刘邦的威胁不小。据《史记》载,刘邦曾派陆贾去相项羽要求送还他被押的家属,项羽不答应。刘邦又派侯公去劝说。项羽想想自已兵疲粮绝,确实也不易取胜,便跟汉方约定,划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平方天下,各不相扰。项羽就把刘邦的父母妻子都送回。汉军见答成和解,战事结束,都高呼万岁。楚军则由项羽率领,开始向东撤退。

刘邦也准备撤兵回关中去。但是张良、陈平说道:“我们已得到了天下大半,诸侯都归附我们,而楚军兵疲粮绝,这正是亡楚的大好时机!我们应当趁此机会彻底消灭它,否则真所谓'养虎自遗患’。如果让他这头猛虎息养好了,那就会给我们自已留下大害!”刘邦一听,正合他的心意,便下令追击项羽。“鸿沟为界”的约定,转眼之间便完全撕毁了。后来,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这段故事,见《史记*项羽本记》。所谓鸿沟,即现在的贾鲁河,在河南中牟县。由于楚、汉曾划鸿沟为界,所以后人比喻双方之间的一道界限,就叫“鸿沟为界”;形容彼此不团结、有隔阂或裂痕,就说中间有“鸿沟”。

张良、陈平向刘邦说的“养虎自遗患”这句话,也是一句成语,一般都说作“养虎遗患”或“养虎贻患”,比喻宽容敌人,自留祸害。


 

 

 后 顾 之 忧


 

 

这句成语,出自《魏书*李冲传》。

李冲是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袁宏)的宰相。李冲对孝文帝尽忠竭力。不辞辛劳,深得孝文帝的信任。孝文帝每次领兵出征。朝中政事,总是全部交托李冲。不论遇到什么问题,李冲都能处理得使孝文帝满意、放心。

后来,李冲忽然得了急病,十几天就死了。孝文帝失去了一个好助手,十分悲痛。有一次,他路过李冲的坟墓,触景生情更觉伤心。他说:

“李冲为人,品德高尚,总诚可靠,我交托他的国家重任,全都办得很好,使我每次出征在外,都没有'后顾之忧’。不料他竟暴病而逝,怎能不使我伤心啊!”

“后顾之忧”,形容外出时,因家里还有不能放心的事而感到忧虑,妨害情绪;也泛指影响前进的某种牵挂。


 


 

 后 生 可 畏

 

    “后生可畏,焉知来中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这一段原话,据说是孔子说的,载《论语*子罕》篇。原文大意

是说:“后生(年轻人)是可畏的,怎能断定他们将来不如现在老一辈的人呢?一个人活到了四、五十岁,如果还没有听说他有什么贡献和成就,这就不值得敬畏了。”

    “后生”,指青年男子,或后辈,也叫“后生子”。后一辈的年轻人,精力冲沛,朝气逢勃,确实可畏。“后生可畏”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不过,这里所谓的“可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可怕”,而是包含着赞美、叹服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