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典故 五十七

 相逢就是缘 2015-04-05

成语典故 五十七


 

害 群 之 马

 


 

一个牧马的小孩说:“治理天下国家的事情,有什么稀奇,难道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吗?也不过是驱除一切对马群有害的东西罢了!”

这是《庄子*徐无鬼》篇的一段话,原文是:

    牧马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

害马者而已矣!

成语“害群之马”,就是从这里来的。不过这句成语和《庄子》原文的意思,却有些不同。原文说的是“去其害马者”,而成语变作“去其害马”的意思了。我们现在习惯所说的“害群之马”,是说为害马群的坏马,用来比喻为害人群的坏人。

《淮南子》说:“治国者,若耨田,去害苗者而已。”这句话,和上述《庄子》的话是一样的意思。《汉书*卜式传》载,以牧羊致富得官的卜式对汉武帝说:管理国事和牧羊一样,“恶者辄去,毋令败群。”这一句,倒和“害群之马”颇为相仿。

             骇 人 听 闻

隋初,有个名叫王劭的,曾在北齐、北周做过官。齐、周相继灭亡,进入隋朝后,隋文帝(杨坚)任命他为“著作郎”。隋炀帝(杨广)时,他又连任原职,真可谓官运享通,一帆风顺。

这个官为“著作郎”的王劭,其实并不专心从事“著作”。他虽然也编写过国史和做过其他的一些注释工作,但是,他却把主要的功夫用在邪门歪道方面。他时常假托什么图谶命符,散布荒淫的童谣,谎报神奇的怪异现象,并且借此预卜国家将如何如何兴旺。恭维杨家皇帝将永远稳坐江山等等。例如,他谎报:某处获得一只神龟,龟腹有“天下杨家”四字;皇后死了,他也胡造谣言,说皇后原是“妙善菩萨”转生,她不是死,而是“反真”,临去时,天上还曾派下仙乐和香花;来迎接她哩。他就是这样的胡说八道、花言巧语,以博取皇帝的欢心而维持他的官职。他的这个“著作郎”竟一直做了将近二十年之久。

可是后来的《隋书*王邵传》,却给了他老实不客气的评论,说:“劭以此求媚帝。在‘著作’将二十年,采迂怪不经子语及委巷之言,——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者所嗤鄙。——”

“骇人视听”是一句成语,现在一般都说作“骇人听闻”或“耸人听闻”,形容事出非常或故意夸大其词,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骇异。


 

邯 郸 学 步


 

 

据传说,赵国人走路的姿态,特别优美大方。邻国的人们,往往表示羡慕。

燕国的寿陵,有几个少年相约到赵国去学习走路的姿态。他们一同在=赵国的国都邯郸,专心观察来往行人,竭力模仿他们动作。可是结果很不妙;这几个少年,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态学得,反而把自已原来的走路能力也失去了。他们后来简直是爬着回去的。

这段故事,《庄子*秋水篇》有记载,原文是:

“——子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你没有听说过关于寿陵余子学步邯郸的事儿吗)?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余子”(其余的余),是不到兵役年龄的年轻人。

一味模仿别人,而忘记了自已固有的长处,因此,不但没有吸取到别人的优点,反而出了洋相,这就叫做“邯郸学步”。例如有人只从形式上简单地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而忽视自已的特点,不结合自已的实际,其结果往往难免和“邯郸学步”一样。

上述故事,《汉书*叙传》也曾引述,它说:“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庄子》原作“故行”,这里变作“故步,意思是相同的,都是“旧的步法”。因此而又产生了“故步自封”这句成语,它形容顽固地坚持自已旧的一套,不愿革新改进。“自封”,在这里作拘执自守的意思,晋朝庾阐《断酒戒》:“子独区区,检情自封。”

“故步自封”也写作“固步自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