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典故 五十六

 相逢就是缘 2015-04-05

成语典故 五十六


 

    海 不 扬 波


 

传说,南朝灭亡以后,周朝新建的时候,曾经出现过朝政清明、天下大治的局面。据《尚书》等古史记载,当时,远在今越南南部的越袁国国王,也来朝贡,表示敬服,并曾进献白雉为礼,赞颂道:“海不扬波者三年矣,意者中国其有圣人乎(海上不见暴风恶浪已有三年了,想必中国出了圣人了)!”

旧时认为“海不扬波”是出了“圣人”、天下大治的吉兆,所以人们以“海不扬波”比喻盛世,而以“四海扬波”比喻乱世。

古人还以“沧海横流”比喻乱世,或以为天下变乱的凶兆。《谷梁传序》:“孔子赌沧海横流,乃喟然而叹。”

还有一句古谚,说是“黄河清,圣人出。”以黄河水清为将有圣人出现,国家将要太平兴旺的预兆。所以也有人以“河清海晏”比喻天下大治。(晏,安靖)

 

            海 市 蜃 楼


 

 

海面风平浪静时,有时偶然能见到一些远山、船舶或海滨城市楼房等幻影,倒立空际,非常有趣。这种现象,称为“海市蜃楼”,实际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择射,使远处景物在空际或地面构成奇异的幻境。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春夏间的海上。因为那时,海水的温度低于空气。所以海面的空气稠密,而高空的空气稀薄。遇到风平浪静、气流平稳的日子,空气下密上薄的情况,尤其显著。这时,气层中,几经曲折地映照,并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来,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在沙漠中,有时也能见到一些树木的倒影,这和海上空际所见,道理是一样的。因为沙漠中,白天地面热,所以地面的空气稀薄,而高空的空气稠密;沙漠中这种幻影,因此不在空际,而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由于古人缺乏科学知识,对于这种现象,往往看得很神秘。宋人沈约的《梦溪笔谈》记载说:登州(指山东蓬莱县一带)地临海滨,春夏间雨后天晴时,有时可以遥见海面空中,隐隐约约有城市楼台出现,其中还似乎有来来往往的行人。《遁斋闲览》也有类似的记述。古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海市”,认为是“蜃气”结成的。例如《三齐纪略》说:“海上蜃气,时结楼台,名‘海市’。”《史记*天官书》也说:“海旁蜃气象楼阁。”什么叫做“蜃气呢?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鳞部*蛟龙》下说:“蛟之属有蜃,状如蛇而大,有角,能呼气成楼台城郭之状,将雨即见,名‘蜃楼’,亦曰‘海市’。”又《介部*车螯》下说:“车螯,生海中,即蜃也,能吐气为楼台。”就是说:海里有一种蛟龙之类的动物,名叫“车螯”,也叫“蜃”,它呼出的气,叫“蜃气”,蜃气结成楼台之状,叫“蜃楼”,也叫“海市”。——这样说法,今天看来,当然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不过,“海市蜃楼”这个词,却保留至今,它作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虚幻的、不可靠的事物,和“空中楼阁”的意思相同。《隋唐遗事》载:唐时,张昌仪仗着朝廷权势,作威作福,那些企图升官发财的人,一时都去巴结他。李湛却瞧不起他,说:“此海市蜃楼耳,岂长久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