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拟水龟mauremys

 星辐龟苏 2015-04-06

黄喉拟水龟nigricans

中 文 名:黄喉拟水龟

俗名别名:水龟、石龟、黄龟

英 文 名:Asian Yellow Pond Turtle

拉丁学名:Mauremys mutica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部、越南、日本一带,在国内分布较广,属水栖龟类,是培育绿毛龟的优良龟类。

习  性:野生的黄喉拟水龟栖息于丘陵地带,半山区的山涧盆地和河流水域中,野外生活于河流、稻田及湖泊中,也常到附近的灌木及草丛中活动,白天多在水中戏游,觅食,晴天喜在陆地上,有时爬在岸边晒太阳。天气炎热时,常躲于水中、暗处或埋入沙中,缩头不动。怕惊动,一旦遇到敌害或晃动的影子,立即潜入水中或缩头不动。夜间出来活动、觅食。

体形尺寸:19.5cm

繁殖方式:黄喉拟水龟每次产卵1--5枚,卵呈白色,长椭圆形。卵长径40毫米,短径21.5毫米。卵重11.9克。

食  性:黄喉拟水龟杂食性,取食范围广喜食鱼虾、贝类、蜗牛、水草等食物,人工饲养一般投喂鱼、虾、肉或家禽的内脏。

  黄喉拟水龟甲长大约15~20cm,头小,头顶平滑,橄榄绿色,上喙正中凹陷,鼓膜清晰,头侧有两条黄色线纹穿过眼部,喉部淡黄色。背甲扁平,棕黄绿色或棕黑色,具三条脊棱,中央的一条较明显,后缘略呈锯齿状。腹甲黄色,每一块盾片外侧有大墨渍斑。四肢较扁,外侧棕灰色,内侧黄色,前肢五指,后肢四趾,指趾间有蹼,尾细短。
  黄喉拟水龟每年的4月底至9月底活动量大,最适环境温度为20℃~30℃,15℃左右是龟由活动状态转入冬眠状态的过渡阶段。10℃左右龟进入冬眠。3月底,温度15℃左右时龟虽苏醒,但只爬动,不吃食,到4月份,温度升至20℃左右才吃食,冬眠后的龟,体重大约减轻50~100克左右。在池中饲养,水位可超过龟壳高度的2倍或更高些。但池中须设一个小岛,以供龟休息或晒太阳。

两性鉴别:雄性龟个体重达250克性成熟,背甲较长,腹甲凹陷,个体大,此凹陷愈明显,尾较长,泄殖孔离腹甲后缘较远。雌性个体重达300克性成熟,背甲宽短,腹甲平坦,尾短小。

繁殖:在自然界,黄喉拟水龟的交配期为4--10月底,交配时间多在夜晚或清晨。交配前雄龟显得很兴奋,常尾随雌龟之后,以头部撞触雌龟的肩部,雌龟不动时,雄龟爬上雌龟的背,前爪勾住雌龟的背甲前缘,尾部伸出交接器,进行交配。龟的产卵期为5--9月,7月为盛期,产卵时间多在夜晚。产卵前,龟先用后肢挖洞穴,洞穴口大底小,一般洞穴直径40毫米,洞深80毫米。然后将尾部对准洞穴,后肢伸出,脚掌张开接卵。卵产完后,又用后肢拨土,将洞穴填平。黄喉拟水龟每次产卵1--5枚,卵呈白色,长椭圆形。卵长径40毫米,短径21.5毫米。卵重11.9克。

品种区分:市面上将黄喉分为两个品种,一般将产于中国南部和越南的个体称为南种;产于中国北方的个体成为北种。南种的生长速度比北种快。而南种的市价更是比北种高出1北到10倍不等。南种常常是黄喉饲养者搜集的对象,前面提到的上品“象牙板”就是南种。

上北下南

亚成体

各种龟苗

白化个体

畸形

绿毛龟

越南石龟

    越南石龟(拉丁文:Mauremys mutica),龟科,拟水龟属,因其喉部黄色,属黄喉拟水龟越南亚种,主要分布在越南和广西与越南交汇的区域。
    黄喉拟水龟在国内分布很广,安徽、福建、江苏、台湾、广西、广东、云南、海南、香港都有其踪迹,但数量较多有三大品系:

1、越南石龟;2、大青头龟(台湾石龟、艾氏拟水龟);3、小青头龟(两广人称湖南石龟)。

    大青头龟主要分布在台湾和福建,小青头龟主要分布在安徽和江苏等省,因为在中国和越南相处的地理位置,养龟爱好者一般将越南石龟称南龟(区域南部),大青头和小青头龟称北龟(区域北部)。

    越南石龟因药用价值接近三线闭壳龟(金钱龟、红边龟),而且肉质特别鲜美,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是煲汤的极品,很受欢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懂得爱惜身体,珍惜生命,不惜重金食用有保健作用的野生动物,三线闭壳龟和石龟首当其 冲,野生资源已被捕绝,人工养龟为人们提供了一条造业、致富的好门路。近年来,因作为食用的越南石龟商品龟价格成倍上涨,而作为绿毛龟原材料和观赏龟的北龟价格有所下滑,拉大了南北龟的价格差距,贪欲让一些黑心龟贩将北龟种龟和龟苗与南龟的同等价格卖给一些不懂区分或初入行的养殖户,骗取暴利,造成大部分养殖户亏本,个别养殖户血本无归,因为对北龟认识不足,受害者以两广养殖户居多,有些养殖户受骗后,封闭真相转卖他人,造成恶性循环。据反映电白县沙琅镇最为严重。

    三大品系中论个体越南石龟的体形最大,大青头龟次之,小青头龟最小,它们的个体比例为3:1.5:0.8,即同等条件下饲养,越南石龟养至3市斤,大青头龟可至1.5市斤,小青头龟只可长至0.8市斤,因小青头龟生长慢,个体小,颜色鲜艳,在同类品种中是培养绿毛龟和作观赏龟的最佳品种 。

    两广一带最适合养殖生态龟鳖,每年适合生长时间达7个月之久,养殖肉用龟可谓得天独厚,而这几年观赏龟供大大地过于求,肉用龟则供不应求,个别初养户不懂分辩贪图便宜,将根本没有养殖效益的小青头龟和效益极差的大青头龟当作越南石龟引种,造成灾难性的经济损失。
    为了避免购进劣种石龟,初养户必须学会辩别越南石龟和大小青头龟,或到有信誉的养殖场所购进,切不可在龟贩中购买,因龟贩在各养殖户中收购的过程中容易交叉感染上病菌,再加上大批远途运输亦可至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生物学名称及分类地位

  越南石龟(Mauremys sp.)属龟科拟水龟属,与我国的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同种,后由于地理隔离形成新种。该种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的特点。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越南石龟体长椭圆形,前部略窄,后部略宽,中部稍内凹。头中等大,吻较尖突,头背光滑无鳞,鼓膜圆形,色黄。背甲隆起较小,呈黄色或棕色,有3条纵棱,中央背棱明显,两侧棱不清晰。腹甲较大,略与背甲之长相对,雌性腹甲平坦,雄性沿腹甲中线具纵凹陷,甲桥明显。四肢扁圆,前肢5爪,后肢4爪,指、趾间具全蹼。头侧自眼后至鼓膜上方有1条窄的黄色纵纹,头背及两侧橄榄色,背甲、四肢外侧、腹甲、尾的腹面及裸露皮肤部分均为橘黄色,腹甲各盾片上具对称的棕黑色斑块。

  2.生活习性:越南石龟属水陆两栖龟,生活于河流、湖泊及稻田中,也常到附近的灌木及草丛中活动。12月中旬至翌年2月底为冬眠期。

  3.食性:越南石龟为杂食性,喜食鱼、虾、螺、蚌、蜗牛等动物性饵料,也吃嫩植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吃果皮、糠、玉米、薯类、青菜等。

  4.生长与发育:在自然条件中,石龟生长较慢,1龄龟30克左右,2龄龟80克左右,5-6龄龟500克左右。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较快,自然温度下饲养,2年可达500克;在温室,1年可达500克。

  三、繁殖特性与人工繁殖技术

  1.繁殖特性:越南石龟的性成熟年龄为4-5龄。野生龟体重400克以上,可做亲龟。自然性比为1:1。雌、雄区别,一般雄龟比雌龟个体大,背甲较长,腹甲中央凹陷,尾较长,肛孔离腹甲后缘较远;雌龟腹甲平坦,尾短。石龟长年均可交配,每年5-10月份为繁殖期;广东在4月末至8月末,6-7月份为产卵旺季,这时常见雌、雄龟在水中或陆地交配。在自然环境中,交配多在夜间进行,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常见白天在运动场或水池中相经追逐、交配。产卵于岸边坐北向南、沙土松软、隐蔽较好的场地,每年产卵1-3次,每次产卵(窝卵量)4-9枚,卵呈长椭圆形,灰白色,卵重10-20克,长径314-553厘米,短径175-267厘米。

  2.人工繁殖技术:选择4-5龄、体重450克以上的个体,雌、雄比例2:1。亲龟要健康、无伤、无病、龟板、皮肤有光泽,头颈伸缩,转动自如,爬行时四肢有力,无外伤,身体饱满者。在亲鱼产卵前(4月中旬),清除产卵场的杂草、树枝、烂叶,将板结的沙地翻松整平,周围种植一些遮阳植物或花卉,使龟有一个安静、隐蔽、近自然的产卵环境。产卵场和孵化房均要防止鼠、蛇、猫等动物进入。孵化房用福尔马林加热熏蒸消毒,杀灭房中有害昆虫,孵化用沙直径0.6毫米左右,用药物水浸消毒,清洗干净,然后在太阳下曝晒或烘干。然后将亲龟放入产卵场,晚上注意观察,留意龟扒穴的地点,以便第二天采卵。雌龟产完卵后,会留下痕迹。在产卵点,有直径约15-20厘米的圆形区域,会有沙土翻新的痕迹和龟走动时留下的足迹。这时,轻轻用手将上层的沙扒开,如见到龟卵,小心取出或用竹签做好标记,过1-2天后再收集。受精龟卵在卵壳中部有一圈明显的乳白色带,而未受精卵则无此特征,收卵时,将受精卵放在预先准备的塑料盆内,贫办放有孵化用沙,沙的厚度在2.5厘米以上,沙中含5%-10%的水分。卵插入沙中,收卵时动物要轻,以防挤破受精卵,龟卵没有蛋白系带,应避免大的振动或摇晃。收卵时间最好在清晨,切忌在温度最高、太阳最猛时操作,产卵场每天喷水1次,每周要全面翻沙1次,将遗漏的卵捡出。

  龟卵的孵化,用泡沫箱或木箱做孵化器。泡沫箱箱壁需钻孔透气,铺设10厘米的沙子,埋卵深度3-4厘米。200平方米厘米的箱子可置卵50枚左右。沙床含水量为5%-10%,以手握沙成形、落地即散为准,卵放置后,应插1标签,注明日期数量。孵化期间温度维持在25℃-32℃之间。定时对沙喷水,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0%-93%。受精卵经54-112天的孵化,可孵出稚龟。平均孵化时间是73.8天,从受精卵到孵化的总积温约为49600℃·小时。
刚孵出的稚龟应放入专门的盆中,盆中盛有湿沙及湿布,待稚龟卵黄吸收干净后转入稚龟暂养阶段。

  四、养殖技术

  1.苗种培育:刚孵出的稚龟体重在6.4-13克之间,平均9.75克。稚龟卵黄吸收干净后就可转放入大胶盆中暂养。入盆时,稚龟用1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0.2平方米的胶盆可放养45只稚龟。盆中水位以刚淹没龟背为好。每日换水1次。开始1周用熟鸡(鸭)蛋黄或碎猪肝饲喂,1周后可改用碎鱼肉或鳗料饲喂。投饵量以稚龟吃剩为准。喂食宜在上午和傍晚进行。稚龟转食鱼肉后不久就可转入稚龟饲养。

  稚龟池为水泥池或池塘。稚龟入池前用1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或5%的盐水浸泡消毒10分钟左右。放养密度为80-100只/平方米。投喂动物性饵料如鱼、虾、螺蚌、畜禽内脏等为主,植物性的瓜果、蔬菜及谷物等为辅,也可喂食蛋白质含量在40%左右的配合饲料。日投饵量一般为稚龟体重的4%-6%,如是配合饲料则为龟体重的2%-3%,以吃剩为准。分早、晚2次投喂。饵料放在陆地上,剩饵要及时清除。投饵应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点。稚龟池水不宜太深,一般在30-40厘米。饲养过程中视水质状况定期换水,并用高锰酸钾或漂白粉溶液对水池及稚龟进行消毒以防病害发生。

  如稚龟池的水体面积较大,可以鱼、龟混养,每平方米放稚龟30-40只,另可适量搭配鲢、鳙、鲤、鲫、罗非鱼中的某些品种。在广州地区,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渐下降,到12月份进入稚龟的过冬管理阶段。

  2.商品龟养成

  开春后,当水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放养50克以上的幼龟。单养的水池其放养密度可控制在2-3千克/平方米,即50克左右的龟种放40-60只/平方米,500克左右的龟放4-6只/平方米。龟、鱼混养的池塘,放养密度可控制在250-350千克/667平方米,小龟可少放,大龟可多放。如50克左右的龟种可放7-8只/平方米,100克左右的可放4-5只/平方米。养成成龟约1300只/667平方米。龟鱼混养中的鱼以链、鳙鱼为主,适当放养些底层鱼类如鲫、鲤鱼。鱼的放养量以667平方米计算,每667平方米放鲢鱼100尾,规格50-100克;鳙鱼100尾,规格50-100克;草鱼200尾,规格100-250克;鲤鱼40尾,鲫鱼100尾,罗非鱼100尾。一般池内龟多可少养鱼,龟少多养鱼。

  五、病及防治

  1.饲料脂肪酸败中毒

  (1)病因:超量投喂和使用了变质的高脂肪饲料造成变性脂肪毒素在体内的大量积存,致使肝脏及胰脏中毒,代谢失调。

  (2)症状:病龟行动迟缓,常浮于水面,食欲降低,最后拒食死亡。病重时腹部散发出臭味,肝脏变黑。肿大,表皮出现水肿,四肢根部肌肉无充实感用手按压感觉细软无弹力。

  (3)防治:不要投喂高脂肪饲料,不要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不要投喂贮存时间过长的干蚕蛹。

  2.白眼病

  (1)病因:水质碱性过重,眼、鼻受刺激发炎,继而细菌感染所致。

  (2)症状:病龟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为灰白色而肿大,鼻粘膜呈灰白色,严重时双目失明,呼吸受阻而死亡。发病后,病龟常用前肢擦眼部,不能摄食。

  (3)防治:用浓度20-30毫克/升呋喃唑酮溶液涂抹眼部,每天3-5次,或涂眼膏,或滴眼药水;1.5-2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遍洒消毒水体,20-30毫克/升呋喃唑酮浸洗病龟,每天1次,连续3-5天;1.5-2毫克/升红霉素全池遍洒,杀灭水中的病原体。

  3.颈溃疡病

  (1)病原:病毒及水霉菌并发。

  (2)症状:病龟颈部肿大,溃烂,并伴有水霉菌着生。发病后龟的食欲减退,颈部活动困难,不吃不动。治疗不及时会引起死亡。

  (3)防治:用5%的食盐水浸洗患处,每天3次,用土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药膏涂抹患处;隔离病龟以免传染;每千克体重注射卡那霉素10万-12万国际单位;改良水质,用2.5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遍洒消毒水体。

  4.肠胃疾病

  (1)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大肠杆菌等引发。

  (2)症状:食欲不好,食量和肠内充血,反应迟钝。

  (3)防治:在饲料中拌入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投喂,第一天病龟每千克体重用药0.2克,以后减半,保持水质清洁,0.5-0.8毫克/升的强氯精全池遍洒。


 

日本拟水龟japonica

别名:日本石龟

拉丁名:Mauremys japonica

英名:Japanese Pond Turtle;Ishi-game (Stone Turtle)

产地:除了一些孤岛外,这种龟遍布于整个广岛。

体长:18.2cm

形态特征:整体基本上都是棕色的,而头部颜色会稍浅一些,两侧和颌部上长有深色的斑点。可能有一条棱突,其上也许会有一条浅色的条纹,但也许没有。后缘呈明显的锯齿状。背甲上可能具有清晰的特征性的年轮,还可能会有由放射状的细沟构成的精致纹样。腹甲上有一个缺刻。一些较大的雌龟,其背甲的直线长度可达7",但大多数往往都要小一些,5-6"。成体的背甲长度为13-18cm。日本石龟的体色呈棕色,略略带点黄。其头部是橄榄棕色的。背部有一条不太明显的脊棱。背甲的后缘呈锯齿状。四肢和尾部的边缘长有橙色或暗橙色的条纹。雌龟笔雄龟来得大。而雄龟则有个长尾巴。

生活环境:它们都是游泳健将,栖息在日本国内流动的溪涧,河流,沟渠,以及其它的水体中。这种龟栖息在山间清凉的溪涧和池塘内。其水流湍急而冷冽。它们的食物为水生昆虫,蜗牛,蝌蚪,蛙类,杂草和水果。它们在溪涧或池塘的底部冬眠。

食谱:这种龟是杂食性的,但更倾向于食肉。蠕虫,昆虫,蜗牛,小虾,饲料鱼,猫粮和狗粮颗粒等,都可用作其食谱的构成部分。也可以投喂水生植物,以及其它的绿叶,蔬菜,偶尔还可喂些水果。它们也能够接受专为水龟设计配制的颗粒状飘浮性龟饲料。另外,还应该供应一些诸如墨鱼骨或煮沸的鸡蛋壳之类的钙源。

繁殖习性:雌龟将卵产在相对较为干燥的巢穴中,一窝产4-10枚卵。而每季它们可以生产1-3窝。这些卵常被浣熊,鼬鼠和四纹蛇之类的掠食者吃掉。它们的孵化期为2-3月。

注意事项:属半水栖龟类,要求在水族箱里有一块陆地。它们需要一处带有加温灯的干燥晒背区。UV-B爬虫灯将会为龟类的身心带来更多的益处。M. japonica系温带物种,所以养在室内的话,水中无需再用加热器,但在晒背区应该使用加温灯把温度升到大约80-85°F左右。它们都是活泼好动的龟类,故而空间要尽可能地大一些,无论是水域还是陆地都是这样。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如能至少在一年内的部分时间里将这些龟养在带有池塘的室外场地中,它们将会很高兴。(在室外场地中必须保证它们不受狗或浣熊之类的掠食者的侵害。)水必须保持有良好的过滤。如果饲养在良好的环境下,这个物种在人工条件下往往显得很强健,并且易于繁殖。

日本石龟:日本石龟在整个广岛上都有栖息地(一些偏僻的孤岛上没有发现它们的踪迹)。日本石龟的身体大致为棕色,头部的颜色稍稍淡于体色,头部的两侧与颈部周围都长有黑色的小斑点。只能看到一条嵴棱,棱突起的地方能够看到一条浅色的黄条纹,有的龟可能没有。背甲后沿为锯齿状。背部具有特征性的年轮,非常清晰,还带有发散状的沟渠形成的别致纹络。成年的日本石龟背长大约为13cm-18cm左右。它的身体为灰色偏黄,四肢和尾巴的两边带有菊色和暗橙色的条纹。此龟的身体大于雄龟,但雄龟的尾巴较长。

生活环境:日本石龟是有名的游泳高手,主要活动在日本国内的小溪、河流、沟渠以及其它的水浴中。它们经常出没于山间的小溪和池塘内,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最活跃。它们主要是以水中的昆虫、蜗牛、蝌蚪、蛙类,或者杂草和水果为食物。冬眠时会卧在溪涧或池塘的底部。

食性:日本石龟是杂食性动物,但它们偏爱肉食性。昆虫、蠕虫、蜗牛、小虾、饲料鱼,猫粮狗粮等都是它们爱吃的食物。它们也会吃一些水生的植物,绿叶,蔬菜和水果也要定期的喂给它们。对于专门为龟类制作的飘浮性饲料也可以喂它们吃,还要注意补充它们所需的钙质,像鱼骨,鸡蛋壳等也要提供。

繁殖:日本石龟适应在干燥的环境下产卵,一般可产下4到10个蛋。而每季它们能产1至3次。它们下的蛋经常会被浣熊,鼬鼠和四纹蛇等动物吃掉。一般的卵化期为3个月左右。

饲养时的注意事项:日本石龟石板水栖类的龟,准备水族箱时要在里面安排一块陆地。还要安置一个加温灯,UV-B型的爬虫灯对它们的健康十分有用。它们都是非常活跃的龟类,生性好动,所以在安排龟舍的时候尽量找一个大一点的饲养箱。在亚热带和温带等地,在一年中的某段时期要是能将这种龟饲养在室外的池塘里,它们会非常高兴。水体要保持干净清澈,要有良好的过滤系统。如果日本石龟非常适应周围的环境,那么它们会非常健康和强壮,也很容易繁殖。

腊戌拟水龟pritchard

中文名:腊戌拟水龟

拉丁文名:Mauremys pritchardi

产地: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海南。国外分布于日本。

形态特征:头背光滑无鳞;头较小;吻部超出下颚,向内侧斜切;上颚前端中央略凹缺。背甲平扁,具3条纵棱。头背绿黄色;咽部及喙部黄色;头侧自眼后沿鼓膜上、下各有1条黄色纵纹。背甲灰棕色或棕黄色,其纵棱及每一盾片周缘色较深。甲桥及腹甲黄色,每一盾片后缘中央有一方形大黑斑。四肢灰褐色。尾侧有黄色纵纹。

艾氏拟水龟iversoni

中 文 名:艾氏拟水龟

英 文 名:Iverson's terrapin

拉丁学名:Mauremys iversoni

地理分布:我国特有种。目前仅发现于福建(南平与建阳)及贵州(中部,贵阳附近)。

体形尺寸:16cm

  背甲长雄性189 mm,雌性193 mm。背甲具三棱,脊棱明显。背,腹甲以骨缝相接,腹甲若短于背甲;喉盾突出,前端中央若凹;肛盾后端缺刻深;胸盾缝与腹盾缝最长,几乎相等,肱盾缝最短。指趾间满蹼。锥板七枚,第一椎板四边形;第2至第4椎板六边形,短边在后;第5,6椎板五边形,第7椎板6边形,短边在前;内板中等大,肱胸盾缝横截于后4分之1处。

  艾氏拟水龟与黄喉拟水龟很相近。二者的区别在于:艾氏拟水龟的腹甲后半较黄喉拟水龟者宽;前者的腹甲有黑褐色马蹄形斑纹,其两侧枝有时断续而不完整,后者的腹甲从无斑到全为黑褐色,更多的是每一盾片上有一黑褐色大斑点,但绝不呈马蹄形;艾氏拟水龟腹甲前缘较圆出,而黄喉拟水龟腹甲前缘凸出;艾氏拟水龟的喉盾沟与肛盾沟均较长,分别占腹甲长的13.1%以及12.5%以上,而黄喉拟水龟者较短,分别仅占腹甲长的7.4-10.8%及8.8-1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