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金融公司做 IT 是什么感觉?

 pgl147258 2015-04-06

在业内公认领先的银行IT机构里搞过推广、开发、生产运维和项目管理等多个角色,转眼五年多过去了,昔日的同事一下遍布整个金融IT圈子——国有大行,股份银行,城农商行,基金证券还有互联网金融公司。

金融IT算是金融业与IT业的混血儿,但却有时候却同时受到这两个母业的误解:

金融业:在金融公司搞IT也算是搞金融?那金融公司的门卫大爷也算是搞金融的咯?

IT业:金融IT也算是搞技术?我就不说你们那落后十年的水平了。。。

这不是段子,都是来自身边的真实遭遇。

它一直以来都是作为成本中心而存在,想知道投入到哪里的可以参考下面这个传送门

银行每年对 IT 方面的投入有多大?主要都投资在了哪些方面呢? - Caesar Chan 的回答

不用去管别人怎么看,金融IT,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这里主要讲下金融公司总部的IT部门的工作体验,如果想知道分行/分公司的发展规划,请参考以下传送门

在一级分行银行科技部工作发展规划如何?前景是怎样的? - Caesar Chan 的回答

首先说的是不同金融公司的IT工作区别

从不同行业的横向对比来看,业务种类越多越复杂的金融公司,其系统复杂性越高,所需的人力也就越多。商业银行作为业务种类最多的金融机构,一直都是金融IT业的大头,基金、证券、期货和投行等金融机构业务种类较为单一,业务系统数量相对来说较为较少,可维护性较强。业务系统越多其系统复杂性便呈指数型增长:如果只有两个关联系统,潜在的连接是两个(双向关联),如果有三个关联系统,潜在的连接便是六个了。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已经复杂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越复杂体现在工作上也就是越繁忙。

发展时间轴来看,购买厂商产品--雇佣外包开发团队--建设研发团队是金融IT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内部员工逐渐增多,外部支持逐渐减少。在购买厂商产品阶段,工作以搜集整理需求为主,厂商提供的一般是普遍适用的产品,金融IT从业员根据业务部门提出的要求整理需求,不断向厂商提出个性化改进的需求。在雇佣外包开发团队阶段,工作转向IT团队及项目开发方向,IT外包公司提供驻场工作人员,提供部分技术支持,金融IT团队在公司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自身的需求,逐渐转化为独有的产品;这个阶段运维也逐渐转为专业化,开始建设自己的专用机房。最后,在建设研发团队阶段,开发、测试及运维团队开始转向内部员工为主,外包外聘员工逐渐减少,产品在吸收公司产品优点基础上,开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始大规模升级重构。

工作强度上来看,总的来说,“在路上”发展阶段工作强度较大,用那句百用不厌的话来形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什么是“在路上”?简单来说就是正在面临重大架构、体系调整,人数有限经验有限,任务是死的人是半死的。如何巧妙地避开这类阶段?从公司选择上避开几乎不可能,金融IT业近些年发展很快,几乎每个金融公司的IT部门都会有这样的项目,加入之后也就意味着较大的工作强度,同时也意味着较大晋升机遇。

其次就是不同岗位的工作区别,大致上可以分为科技管理、开发测试和生产运维三个方向。

1.科技管理。听起来似乎有些高大上,但实际上就是个打杂的。工作以沟通(吵架)、报告(请示)、协调(博弈)为主,琐碎事情非常多。

工种涉及应用管理(应用系统建设规划)、项目管理(跟踪项目进度)、报告管理(定期整理汇总数据)、采购管理(产品、服务的测评及竞标)、需求管理(将业务部门的需求翻译成程序猿看得懂的语言)乃至专利管理(专盯专利局)、安全管理(合规内控、安全案件等)。

常见于银行总行科技部,各公司PMO(项目管理办公室)、研发管理办公室、测试管理办公室,项目组项目经理等。

工作体验:鉴于广大程序猿不爱说人话、不会说人话的特点,工作的成就感在于通过刷脸的方式帮广大一线工作者提供翻译服务,游走在刀锋的感觉;挫败感在于经常被杂事所淹没,经常一天下来发现没干正事。如果想要在这个岗位有所成长,那么强烈建议在一线(开发测试、生产维护)锻炼一年以上。

2.开发测试。金融IT的主力军,大多数从业员“梦开始”的地方。

工种如果用游戏来比喻的话,开发人员(码农)和测试人员(黑盒)是两个基础职业,所有进阶职业都需要在基础职业满足经验需求后才可获得提升。

开发人员(码农):工作以修改代码为主,参考老代码根据业务规则的变化进行修改,新增功能等,工作难度不大,会读代码就能写代码,各类非计算机出身(数学、物理、电子等)的应届毕业生可顺利转型。

对应进阶职业(职业发展角度分析)

开发人员(技术专长):如Oracle、DB2、AIX、z/OS、Cobol等,通过时间累积总能在技术上获得专长。

开发人员(业务专长):如银行卡收单、法贷、纸黄金、电子银行、SWIFT汇款等,代码怎么写业务流程就是怎么样,业务人员也没法比自己更清楚。

架构师:脱离了某类语言或某类系统的局限性,开始全局性考虑系统性能容量、体系架构、跨应用交互、横向纵向扩展性等问题,可以回答“双十一你这系统顶得住吗”这类进阶问题,开始思考应用系统“是什么?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类终极问题。

测试人员(黑盒测试):工作以做交易为主,编写测试案例,模拟业务人员交易场景,对照软需验证功能,发现Bug及时报告。

对应进阶职业(职业发展角度分析)

测试人员(技术专长):不满足于黑盒测试,开始阅读代码尝试白盒测试,开发自动化测试工具、推进持续集成测试,编写测试脚本,实施性能压力/疲劳测试。

测试人员(业务专长):开发人员看到的只是一个点,测试人员看到的是整个面,相对于开发的深,测试人员更擅长广,整个业务条线的交易代码倒背如流,业务流程如何优化他们更有发言权。

工作体验:谁说金融IT只能搞技术?技术和业务两个方向始终向你打开。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有的喜欢跟机器打交道,有的喜欢跟人打交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选择了业务方向,你呢?不用急,慢慢摸,没人在一开始就知道。开发测试累吗?累,开发是一线,功能如何实现所有人都要问你;测试是二线,一不小心就可能漏过几个亿。

3.生产维护。金融IT成果的最终把关者,再牛逼的系统最后没上线都是白搭。

工种涉及应用维护(与开发测试对接)、操作系统维护(操作系统用户管理、参数管理等)、存储维护(外置存储挂接、NBU备份)、网络维护(思科网络实验室算什么!我操的可是跨国的广域网!)、系统组件维护(DB2WAS等等)、运行操作(在规定时间按下规定按钮)、设施维护(空调、排水、电力等)。

常见于数据中心。

工作体验:系统上线、机房搬迁等是最崩溃的,为了减少业务影响,金融生产系统的变更一般安排在晚上10点后,凌晨6点前。熬夜是常有的事情,半夜被电话吵醒也是常事,加上数据中心常建在郊外,晚上万物俱静,加班后如何归家是个难题。但如果系统运行稳定,事情会相对少些,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调休也会比较容易,凑出个长假出个远门还是很方便的——对了,手机别忘了开漫游。

总的来说,金融IT是个细分度很高的职业,没有人可以做到一门通门门通,永远保持一刻谦卑的心,向不同专业的人学习才是成长之道。

本文未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