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庫全書經部易類-周易要義》宋-魏-了翁

 南靖草堂 2015-04-07

經部 易類

周易要義 十卷

魏了翁

 

提要

  《周易要義》十卷。宋魏了翁撰。了翁字華父,號鶴山,臨邛人。慶元五年進士。官至資政殿大學士,參知政事,僉書樞密院事。事迹具《宋史》本傳。了翁以說經者但知誦習成言,不能求之詳博,因取諸經注疏之文,據事別類而錄之,謂之《九經要義》。

  此其中之第一部也。方回《桐江集》有《周易集義跋》,載了翁嘗言:「辭變象占,《易》之綱領,而繇彖象爻之辭,畫爻位虛之別,互反飛伏之說,乘承比應之例,一有不知,則義理闕焉。」蓋其大旨主於以象數求義理,折衷於漢學、宋學之間。故是編所錄,雖主於注疏釋文,而採掇謹嚴,別裁精審,可謂剪除支蔓,獨擷英華。王禕《雜說》云:「孔穎達作《九經正義》,往往援引緯書之說,歐陽公常欲删而去之,其言不果行。迨鶴山魏氏作《要義》,始加黜削,而其言絕焉。」則亦甚與以廓清之功矣。明萬曆中,張萱《重編內閣書目》載《九經要義》尚存《儀禮》七册,《禮記》三册,《周易》二册,《尚書》一册,《春秋》二册,《論語》二册,《孟子》二册。又《類目》六卷,本共爲一編。今諸經或存或佚,不能復合,故今以世有傳本者各著於錄。朱彝尊《經義考》「群經類」中,載《九經要義》二百六十三卷,注曰「分見各經」。然各經皆載《要義》,而《易》類則但據《宋志》載了翁《周易集義》六十四卷,不載此書,似乎即以《集義》爲《要義》。考方回《周易集義跋》曰:「鶴先生謫靖州,取諸經注疏,摘爲《要義》,又取濂洛以來諸大儒《易》說,爲《周易集義》。」則爲二書審矣。

四庫全書 經部 易類
周易要義(景印本)
周易要義 提要
周易要義傳 卷一上
周易要義傳 卷一中
周易要義傳 卷一下
周易要義傳 卷二上
周易要義傳 卷二下
周易要義傳 卷三上
周易要義傳 卷三下
周易要義傳 卷四上
周易要義傳 卷四下
周易要義傳 卷五上
周易要義傳 卷五下
周易要義傳 卷六上
周易要義傳 卷六下
周易要義傳 卷七上
周易要義傳 卷七下
周易要義傳 卷八
周易要義傳 卷九
周易要義傳 卷十
全書 356 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