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賞析】 杜牧的清明绝句

 銀花 2015-04-07


201546

文/山头老生

当然是要重温诗歌的句子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里文字直白,内容却丰富。而从直白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典故的,这个暂且不说。

实际上,关于这首诗歌,人们对它的认识却常有十分误解的地方。这个十分误解的地方就是,将清明时节强加在清明节的节日里。杜牧这个诗歌,内容已经完全不必用现代汉语来翻译的,大家自己去理解吧。问题是作者明明在第一句点明了“清明时节”,这是一个常识。我国农历,1年分有24个时节,清明就是其中一个时节。一个时节有15天,就是说,作者在说“清明时节”15天中的某天。翻了一下,见有辛弃疾的《念奴娇·书东流村壁》,也说到“清明时节”。辛弃疾的词里面,也明显没有描述清明节节日的内容的,依然在讲“清明时节”15天中的某天。

有人会问,山头老生为什么这么纠结呢?其实我们都知道,清明节是纪念先人,扫墓祭拜的节日。节日之前,还连接着寒食节,也是纪念先人的节日。这个节日日期性很强,顶多也就是几天时间。而时节的跨度长达15天,也就是发生在半个月里某时某天。那么,关于清明节,诗歌放映更多的,应该是与节日相关的内容和情景才是。上面四句,我们看不出寒食、扫墓、祭拜的内容和含义。诗歌内容的含蓄,不至于到这种田地。又说到上面辛弃疾的《念奴娇·书东流村壁》,也大致是这种情形。山头老生转了一圈,究竟要说什么呢?

我们来当一会福尔摩斯,破破这个谜吧。首先,这里面有一个人,是行人。是一个匆匆赶路的人,为什么欲断魂呢,因为还要赶路无法歇雨,因此心情很坏。我们没有发现那人是赶去参加清明节活动的,时间是“清明时节”15天中的某天。在这里山头老生特别想提醒青年的朋友们:古人,其实是在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以前(大约在1980年 以前),向前延伸到古代,交通工具十分落后。人们外出基本上是靠步行,二十世纪初有了单车,拥有的人也非常少,因为价格昂贵。极其少数的人有汽车。那么,古人先进的交通工具,一般是马和船,都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现在一些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些人,一会到荒山野岭,一会到了京城,比坐飞机还快,是对当时的交通 工具不了解。所以古人出行是步行很正常,军队强行军每小时5公里,可见古人出行的速度有多慢。汽车在公路上每小时走60公里,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走100公里。李白同志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折算为500公里,一天就到,是应该歌颂一番的。所以,古人当时交通极其不发达,在雨中赶路是多么辛苦,心情很坏的耶!第2层 意思哈,“清明时节”它大致是在仲春农历二月,天气忽冷忽热,下起雨来竟冷得够呛。那么古人怎么防雨呢?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那个蓑笠就是用来防雨滴哈。当然足下穿的,是布鞋或者是草鞋,不防水的。寒冷,下着雨,披戴着淋上了雨而笨重的斗笠和蓑衣,穿着不防水的鞋子,还要赶着路,同志们呐,您说要不要 (欲)断魂了呢?

这 时赶路的人大致要崩溃了。偶遇牵着牛往家里赶的牧童,有些画画着牧童骑在牛背吹着横笛,十分不自然。下着纷纷的雨,小孩是应该赶快回家的。赶路的人于是赶紧问问小孩,哪里有买酒喝的店家,小孩指着前面的村子,诗歌就结束鸟。因为下雨寒冷,赶路的人快要崩溃了,于是想小歇喝点酒来取暖。读诗的人都会会意地一 笑。

如 果说,诗歌和清明节的节日完全没有联系,那也不对。只是这种内在含蓄的联系,不是一些人那样直白而牵强地,直接和清明节对上号的关系。清明时节,很像秋天的那个季节,让人联系到伤感。秋霜,秋雨(冷),秋愁,秋杀,人们很容易就忧伤起来。而清明节和寒食节对人的怀念,对先人的纪念,引起的伤感,很容易会影 响到整个时节。因此到了清明时节就伤心,到了秋季就忧伤,也是人们多愁善感的情感表现。那个行人因为外部冷湿发愁的环境,和时节带来的内部伤心发愁的环境,由此想喝酒浇愁,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对诗歌中那行人,做出在清明节为了祭拜,匆匆忙忙想赶到某处,或祭拜后匆匆忙忙地赶回的理解,就比较牵强附会了。 前面说了,古人出行的速度很慢。而清明节,竟然是清明时节的第一天!那么同志们,当天那赶路的人要去哪里,以每小时5公 里的速度?中途那人还开了小差,想喝喝酒不赶路啦哈。我们无妨更开阔地想象一下,古人每要到一个地方,许多时候就是出远门的,凡三五天,个半个月,一年半载的,是常事。在清明时节赶路,的确很揪心。这是一个使人感觉悲伤的时节,而赶路的人很有可能无法参加清明节活动的人,这样的情况,不使人欲断魂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