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拴住神牛,造福石圳

 梦然红豆馆 2015-04-07

             拴住神牛,造福石圳

    从前,石圳村口的古香樟树下是个河面开阔、一篙竿插不到底的深潭。河底岩石酷似水牛,后门山形似牛头,当地人称之为牛头山。

传说,远古时代,玉皇大帝派神牛下凡,要犁去政和县石屯镇周围的小山包,让石屯面积更加开阔、平坦。神牛力大无比,一犁铲去就推掉一座小山包。不几天,就推出一个开阔的石屯洋。由于时值盛夏,烈日似火,酷暑难耐,神牛劳作之余,跑到星溪河畔的石圳村边的小潭里泡澡。当泡浴正觉得爽快时候,不经意地打几个滚,一滚就滚出一个水域开阔的深潭,极大地影响了当地村民的交通往来,引起当地人的不满。一位德高老者立即把情况告上天庭。玉皇大帝打开天门察看,此时神牛还泡在深潭中,傲慢地高高抬起头。玉皇大帝一气之下把神牛化作岩石,牛头化作一座小山,罚其长卧深潭造福当地百姓。

话说明清时期,人们在村子里修建了两条长达1500多米水渠,村子因水而有了灵气。这条两条千余米的古渠道好似一条银色的大绳子,而村头的古香樟就像栓神牛的木桩,神牛为村子带来了福气和财气。石圳村一时间热闹起来。成了闽北一个繁忙的水陆中转码头。每天百余艘船只、竹筏来往,停泊在石圳村边。外地的食盐、布匹等各种生活日用品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而这里的粮食、茶叶、笋干等特产也一船船运往福州、香港各地。码头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忙着装卸船上的货物。粮食、食盐仓储、茶庄、饭店、烟馆、迎春楼等应运而生。小小的石圳,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生意兴隆,一派繁荣景象,这样一直延续数百年。

不知何年何月,石圳的沟渠被沙石、垃圾填埋,小小的石圳又趋于平静。漫长的岁月,人们记忆里几乎忘却了石圳。

时在20世纪70年代,政和县首任女县长吴金华带领县委视察星溪流域。决心治理星溪河。特别是石圳段流域,河域开阔,河水常给石圳带来洪灾,给村民造成极大损失。经过视察,县委决定,让河流分道,减少流量,让水流灌溉农田,让河滩变成良田。为响应县委号召,石屯镇一支百余人的知青水利开山队成立,其中有一个“三八”妇女开山班,这些女子中有如今石圳袁云姬“巾帼美丽家园”成员。她们和男队员、社员一样,吃苦耐劳,挥汗如雨,开山炸石,敢叫青山让路,敢叫星溪绕道分流。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苦战,青山与河流向人们低头,石圳香樟树下的一片深潭被填平,千米河堰、新渠修成,600多亩旱地变成水灌地,新增良田百余亩,造福了政和人民,特别是石圳村民受益匪浅,从此,石圳不再遭遇水灾。石圳也因改溪修渠名振一时,“三八”女子水利开山队名留史册。千米新渠的修成,这条栓神牛的绳子又把神牛紧紧拴住,神牛造福乡里。

改革开放,石圳年轻人被外面的世界吸引,纷纷涌向各大城市,村里只留下一些老人和妇女。村里的几千米渠道在30年间,不知不觉又被沙石、垃圾填没,村庄又一度被人们淡忘。

时逢2013年金秋,松源村妇联主任袁云姬牵头,由10位姐妹组成的“巾帼美丽家园”建设理事会。在她的带动下,一个多月时间,大家动手,自筹资金,各户自动拆除违建,齐心协力清除出几千米古渠道,并用鹅卵石铺古渠、古道,引河水入渠道,村庄几千米渠道有水而有灵气,再次拴住了神牛。也因环境改观,古渠有活水流动,村子又名声鹊起,成了福建省“美丽乡村”, 每天迎来一拨又拨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学习。

石圳,环村古渠道有水而有灵气,有水而兴旺,有水而扬名。古渠道有了水的灵气,“渠”这条活的拴牛绳,把神牛拴住,造福乡

 

       赵守和 口述,范永进 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