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帝王图》

 尤里蒙提 2015-04-07

 

《历代帝王图》

《历代帝王图》

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又称《古帝王图》。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 531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画像:前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茜、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加上侍人共四十六人。帝王均有榜书,记述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画家既注意到刻划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王者气度”、“伟丽仪范”的气质仪容,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不同的境遇命运,成功在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历史人物形象。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的态度十分鲜明。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色彩凝重。此图经历代内府或个人收藏,清末落入梁鸿志之手,流入国外。

 作品没有名款,长期以来一直传为阎立本的作品,主要依据是宋代富弼题识。根据史籍局部放大图记载,现在流传的绢本,是宋代杨褒根据白麻纸唐画传摹,设色附彩。

阎立本,生年不详,卒于673年,唐代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榆林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与父毗、兄立德俱擅绘画、工艺和建筑。高宗显庆初,兄死,代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升右相,咸亨元年(670)任中书令。工书法,擅画人物、车马、台阁。有“丹青神化”、“冠绝古今”之誉。传世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锁谏图》等。

中国古代绘画的社会功能被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的开篇中很明确地定义为“成教化,助人伦”。这里的“教化”和“人伦”指的都是中国古代的社会道德规范:“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的稳定性和正统性,除了加强集权等政治手段,还必须要树立自己道德楷模的形象。曹植说过:“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说明了古代的帝王面同样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

《历代帝王图》阎立本根据每位皇帝的时代、经历、个性、政绩、得失、喜好以及后人对其评价人手,刻画人物“以形写神”不仅是在一般的形象描绘,还通过对眉角、眼角、嘴角、胡须等表情细节的描写,透露出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那些开朝建国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出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委顿衰腐之态。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的态度十分鲜明。东汉的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征服四方,光复汉室,统一全国,文治武功都很出众,不愧是个英雄人物,是阎立本心目中的“明主”,所以他把刘秀画得气宇轩昂、体态匀称、五官端正、目光如炬,一副帝王伟像。吴主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并开疆扩土,数次击退了魏、蜀的进犯,把江东一带治理得井井有条,画面上的孙权坚毅、稳重而又桀骜不驯。魏主曹丕深沉严厉,不怒自威;隋文帝杨坚深沉富有智谋;后主陈叔宝因亡国而尴尬委琐。画家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准确到位。人木三分。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遵从了早期人物画构图“主大从小”的特点,帝王的形象明显要比周围的侍从大,这一特点在早期的帝王图像中尤为突出。

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画了从西汉到隋朝的十三位帝王的画像,有开国帝王,也有亡国之君,却惟独没有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画像?

自西汉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各朝代一直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秦始皇在历史上焚书坑儒,极端反对儒家思想,历代一直对秦始皇持否定态度,这可能是阎立本没有画秦始皇像的主要原因。

《历代帝王图》中凡开国之君都被画得威武刚毅,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后人也难以跑出这个模式。把历代开国帝王都画成方脸、高鼻、垂耳,生来一副帝王相,这带有迷信色彩。画像只是一件艺术的真实,并不是还一个人的真实面目。特别是帝王像,包含了画像者的个人想象力和艺术概括力,还反映出一个时代对这个帝王的褒贬评价。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虽然后人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他建立封建帝国的历史功绩,是无法抹煞的。关于他的长相如何,出于现代的舞台形象或绘画作品的需要,倒是有必要力求还原其真实面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据此,有人指出,秦始皇的相貌是无法恭维的,因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这四项都是生理上的残缺。“塌鼻梁、鸡胸、气管炎、身患软骨病。”在汉人司马迁的笔下,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皇朝的大帝秦始皇就是这副模样。

所谓“挚鸟膺”,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鸡胸,这是软骨病的一种症状。“蜂准”应该就是马鞍鼻,鼻梁凹陷。“豺声”则表明秦始皇有气管炎。软骨病患者,骨的发育不正常,因而胸廓、鼻梁的形状都发生变异,胸、鼻的畸形,又造成气管炎或支气管炎的经常发作。至于“长目”,则疑应作“马目”,这样才能与蜂、挚鸟、豺、虎狼等动物相对应。“马目”是眼球突出的病状。由上述种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秦始皇不仅丝毫谈不上相貌堂堂,而且多病缠身,难怪他脾气那么暴躁。反对的意见认为,不能以丰富的想像与现代医学知识取代历史事实。推断秦始皇为软骨病,虽然是一种大胆、新颖的见解,但尚欠足够的证据。同时,《史记》所载,只是尉缭之语。尉缭在战国末人秦游说,帮助秦始皇策划统一六国大计,被封为国尉,故称尉缭。但他是个游士,而非医生,对人体的观察与判断都不见得有科学依据。谁能说其中没有夸张或歪曲的成分呢?影片《荆轲刺秦》中由李雪健扮演的秦始皇给观众留下了一个身形猥琐、身体孱弱的形象,但很多观众都不认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