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摄影】学摄影的建议(第一条-第十条)

 自由自在新闻 2015-04-07

【写在前面】:小编最近观察了一下微信端的很多摄影类订阅号,发现同质化比较严重,几个订阅号都是抄来抄去就那么一点儿东西,于是小编想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原创秘籍,供大家参考、分享。

“学摄影”的第一条建议:手机可以拍照,但是认真的摄影师和爱好者永远不会把手机当作主力摄影器材。

手机当初设计出来是为了移动通信,而现在厂商在手机上增加了很多功能,包括拍照;这固然很好,手机成了最普及的摄影器材;但是手机的拍照功能有着众所周知的缺点:画质差、感光元件太小(不及全画幅的40分之一的面积)、镜头劣质、无法光学变焦(现在手机主流变焦模式是数字变焦,是通过剪裁像素做到的)、反应慢、取景拍摄都有延迟、缺少手动功能。这些缺点制约了手机摄影的发展,让现在90%的手机照片都是单纯的记录。

相机不是记录工具,而是创作工具,而手机摄影恰恰相反,使用手机创作摄影作品,总有一种记录的味道。

如果真是热爱摄影,请为你的热爱买单:购买一台有足够多手动功能的单反或者微单。

“学摄影”的第二条建议:在锻炼摄影技巧前,先锻炼眼睛,获得发现美的视角。

人眼是最好的照相机,可以看到丰富斑斓的世界,而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超越人眼视觉范围的摄影作品诞生呢?答案是摄影师有着独特的眼界、视角。

往往普通人在看到一张优秀的照片时,除了衷心赞叹照片的美丽之外,会有一种明显的间离感:这样的美景,为什么我却无法发现?这就是摄影师区别于一般群众的最明显之处:发现美的慧眼。而恰恰是说起来简单,训练起来难上加难。

摄影爱好者和一部分摄影师往往专注于技术的精进以及器材的使用技巧,这固然是好事,但是不要忘了,眼界和视角,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摄影体验。

今天的第二条建议提的比较玄,但有时候事实确实如此,必须亲身体验亲力亲为,才能感觉到不同视角的不同魅力;小编在这分享一个小窍门,利用双手像这样框景,可以很好的模拟相机不同焦段的视角,有利于视角、取景、构图的锻炼。

“学摄影”的第三条建议:打好自己手上的牌,用好自己手上的器材

经常有人向小编抱怨,自己使用的器材多么多么不好,导致他拍不出好照片,还把拍失败的照片给小编看,小编觉得确实挺失败,但是手贱翻了一下照片信息,发现居然是某感动厂的全副旗舰机拍的……小编抱着08年产的5D2哭晕在厕所……

在遇到很多次这种情况之后,小编有些无语,他们的共通点就是还不懂相机的性能与操作方法就开始乱按快门,并且很不待见相机说明书。

伟大的ET屌师说过:每部单反相机的包装里都有一份单反摄影秘籍,只要找到它并且研读它的人就可以成为单反摄影大师。没错,这部秘籍就是相机说明书。

相机是摄影路上最可靠的伙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工具,摄影老手对相机的了解可以达到像了解自己的肢体那样熟练,在他们的手中,用相机拍照并且拍好,就像说话那样容易。

小编曾经认识一位摄影家协会的老老师,他的摄影包里永远有一本翻烂了的相机说明书藏在夹层里。他经常劝导身边的爱好者多看说明书,他说:说明书上的知识全都是有用的干货,最好要一字不差的记住。小编有一次没信邪,考了他一下关于AI伺服对焦,收到了几乎和说明书一样的回答还有一顿胖揍……

小编认为:说明书是单反的一部分,研读说明书是学习摄影技术的第一步。使用工具的前提就是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果连最基本的方法都不了解,那不就和这把枪一样……

最后说个秘密:

现阶段的入门级相机的性能,早就足够摄影爱好者使用,盲目升级器材不是很明智的选择。

比如佳能厂的三款APS-c画幅机身:700D 70D 7D2,都是使用的同一款感光元件,换言之,其低感光度画质基本上没有区别;同样的事情隔壁尼康厂也一样:D3300 D5300 D7100,三块感光元件也都一样……所以新手别怪相机不好了,有这功夫,赶紧看看相机说明书吧~

“学摄影”的第四条建议: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先买器材用光口袋里的钱,才能踏踏实实的把心思放在拍照上面。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

摄影是用光所有积蓄的艺术

摄影是用光信用卡额度的艺术

摄影是用光所有时间的艺术

摄影是用光所有精力的艺术

摄影是用光老婆信任的艺术

这是一篇08年的豆瓣热帖,摘抄如下,感谢原贴主蚂蚁。

虽然小编也对这贴有点意见,但确实这帖代表着一些摄影爱好者的普遍现象,而这也是对“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的细致阐述。

小编遇到过很多类似的情况,有些爱好者,由于刚开始不懂,误买了一些廉价的副厂镜头之类的,然后看着自己的照片叹气,又看着别的爱好者用原厂镜头拍照的效果“比副厂镜头强多了”(注意小编这用的是引号,只代表那些爱好者自己的观点)然后就抚摸着自己的副厂镜头叹息,也不琢磨怎么拍照片了,天天琢磨怎么卖了自己的副厂镜头来换原厂镜头,还不琢磨怎么赚钱,琢磨怎么省钱了……弄得媳妇孩子都抱怨,他还乐在其中……

是啊,有时候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会使用工具,但是也容易被工具惯坏双手;一旦失败,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工具拖了自己后腿。

昨天的第三条建议,也已经告诉大家了:打好自己手上的牌,用好自己手上的器材。而且盲目升级器材没有很大的必要:原厂和副厂,全副和C副,确实有差距,但是这种差距都是可以弥补的;比如原厂成像好,副厂缩几档光圈和原厂成像也差不多;全副画质好视野广阔,C副用广角也可以取得和全副类似的视角,而且好好做后期,做合理的输出后,二者缩图后画质差距也不是很大的。

技术可以弥补器材的劣势,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但是摄影是技术的艺术,同样的,器材的优势可以促进技术的进步。

用了好器材,未必能出好片,但是花掉大笔金钱的负罪感会驱使你不断精进摄影技术,学习摄影知识,多拍多实践,直到做到摆脱菜鸟的称号,做到对得起自己大把金钱时间的开销。

所以,在问摄影中,所有的专家包括小编我在内,给那些纠结选什么相机合适的同学的建议都是:买你能承受得起的价位中最贵的。

今天就说到这吧,这个建议在小编看来非常中肯,但是确实便宜了那些相机厂……

“学摄影”的第五条建议:多去室外走走,有助于单反摄影入门。

买了单反,也看了说明书,那就开始拍吧!

但是,拍什么呢?

有些摄影爱好者会比较踏实,先在室内拍拍身边的人,再跑到室外去拍风景。

但是恰恰相反,新手入门在室内,恐怕要吃个大亏:在室内拍照远比室外困难的多,室内光照不够,迫使相机使用高感、慢快门、大光圈;而且光照不够对比不突出,相机难以对焦;基本上这时候新手也就抓狂了:自己瞄了半天,得到的居然是模糊的焦点不准的还全是噪点的图片,这和网上使用同款相机的人所得到的照片相去甚远啊!

这些拿着拍成一坨什么东西的人拿着相机找到小编,对小编说:你看我一万多买的相机拍出来就这个熊样你说我是不是遇到奸商了是不是吃了大亏……然后小编用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回来之后给他看,他立刻闭嘴了……小编对他说:也不怪你,怪你家屋里太黑。

所以小编给所有入门选手的一个建议是:趁着大白天去室外拍吧!

“学摄影”的第六条建议:没有意外情况,尽可能使用RAW+JPEG拍摄

这条建议和宁老湿的《摄影笔记》的建议重复了,不光是因为宁老湿说的对,小编也是有着切身体会的。

还得说小编刚买相机的那年,从胶片机中解放出来买了人生第一台数码单反,当时最大的CF卡还只有16G而且贵的要命,小编就退而求其次买了张高速的8G卡;装上卡之后发现RAW+JPEG只能拍150张,小编心想:这不就是四卷135胶卷的量么……然后也就没有用RAW,老师劝小编用RAW我也没用,一直用JPEG在拍,直到有一天……

那天我们学了后期,刚开始讲Lightroom(一款基础的调色软件,看似简单但功能强大),老师说:把RAW文件导入Lightroom里……我当时就傻了,小编的素材库里没有一张是RAW文件啊……然后硬着头皮导入了一张JPEG,幸好老师没发现。还没等庆幸完呢,就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劲儿:这节课讲后期调整色彩曲线,小编的曲线调两下画面就提醒过曝或者死黑,其他同学的曲线调成了“麻花样儿”也仅仅是有高光区溢出,结果那天是让别的同学帮我找了个RAW才勉强交了作业……后来小编就一直在用RAW+JPEG格式拍摄,吃一堑长一智啊……

之后小编学习了相机数码原理,知道了RAW在后期中非常吃得开,可调整的范围非常大,而且嫌动态范围不够还可以有弥补的空间,于是小编更加放心的使用RAW+JPEG,而且这样的设定,也更方便小编在直出JPEG的时候使用风格文件。

对于一般爱好者来说,使用RAW+JPEG还有个优点,就是保留下来RAW之后,万一哪天你就学会后期了呢,可以把之前拍的自我感觉不错的照片后期一下,也可以把那些稍微有些缺陷的照片修好。

“学摄影”的第七条建议:M档是给专业人士准备的,新手入门慎用。

单反和其他相机最大的区别就是有了个M档,于是好多爱好者都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非M档不用。其实这是一个很差的习惯,不单单是误导新手,而且让单反全手动,就等于浪费了单反75%强大的自动功能。

要想获得正确的曝光,就要协调三组数据的关系:光圈、快门、感光度。而M档把这三个全留给用户调整,那么获得正确曝光的效率会非常低。举个栗子,小编用AV档,老法师用M档,看到一个景物,小编和老法师同时拿起相机拍照,小编一看这个景,发现要用小光圈,然后就把光圈调到7.1,光圈小了曝光不足,相机自动把感光度提高到400ISO,然后快门自动变成安全快门以上,小编对准景物,对焦拍摄,整个过程不过3秒;这时回头看老法师,他用M档正在那纠结该不该升高感呢……

拍照时,自己只协调一个或两个参数,拍摄效率要比协调所有参数来得高得多。而且现在AV档TV档非常智能,如果AV档在感光度自动的情况下,相机会结合所使用的镜头,选择安全快门(焦段的倒数)来保证拍照不虚;如果TV档在感光度自动的情况下,相机会根据镜头的性能,决定光圈应该缩几档。

那就有老法师不愿意了:按你这么说,相机上的M档就没用了?小编确实有95%的时间都在使用AV档,下面和大家分享小编什么时候使用M档。

1. 视频拍摄时

2. 使用多组滤镜拍摄风光时

3. 正负3的曝光补偿无法满足光比时

4. 转接某些带有光圈环的老镜头时

5. 棚拍模特产品光比固定时

有些人还问:为什么总让感光度自动呢?不是感光度越低越好么?

小编在这做个解答,因为小编一直在用RAW拍摄,所以100-1000的感光度在后期软件中降噪了看起来都差不多,感光度越低越好,仅仅针对不会后期的JPEG拍摄用户。

“学摄影”的第八条建议:当自动对焦还好使的时候,不要使用手动对焦

单反相机从手动到自动发展了将近70年,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有了自动对焦,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又发展了这么多年到现在,自动对焦已经非常靠谱了,跑焦什么的也只是小概率事件,而且都是可以通过机身和镜头的调整来校正的。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推荐使用自动对焦而非手动对焦。

小编使用手动对焦的情况有以下6点:

1.所使用的镜头没有自动对焦功能(这特么不是废话么)

2. 光线太暗无法自动对焦时

3. 背景与主体反差不突出,自动对焦无法对准时

4. 主体太小对焦模块不识别自动对焦不启动时

5. 需要前景虚化时前景总被对焦系统误认为对焦对象时

6. 极端情况自动对焦当机,或者需要手动陷阱对焦时

那些用着自动对焦镜头和机身却只用手动对焦的人,要么他们自己是从胶片时代更新到数码时代而摄影观念却没有更新的老法师,要么他们是菜鸟却被这样的老法师蛊惑。无论哪种可能,他们都是够可悲的:历史的车轮会把他们碾的稀碎,不会留下一点残渣。

那有同学又发问了,我的镜头没有自动对焦功能怎么办?小编建议是开启实时取景采用手工放大对焦,这是很多数码单反相机都有的功能,也叫LCD取景,可以把画面转到屏幕上,还可以放大画面检索对焦效果,想对哪就对哪。如果仍然坚持使用眼平取景器取景的话,建议去改装一下相机,安装裂像对焦屏,淘宝一百多一个,可以做到F2的光圈以下完美手动对焦。

最后说几个秘密:

佳能对焦速度比尼康快,这是肯定的

尼康对焦精度比佳能高,这是谣传

针对副厂镜头,佳能跑焦概率确实比尼康高

全副镜头上了APS-c机身确实爱跑焦

同样对比中央对焦点,佳能尼康性能差不多

索尼微单最强的对焦性能出现在A6000上

微单不跑焦

宾得镜头的对焦马达容易坏

最最靠谱的是中央对焦点,无论哪款单反机身

“学摄影”的第九条建议:学会区分摄影老师和老法师,做到保护自己,不给老法师市场

率先提出老法师这个概念的人是新浪微博的@摄你妹,他将一些占有很多社会资源却不思进取、摄影观念守旧、拍不出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的摄影师归类为“老法师”。

如何识别老法师呢?有以下几条:

头一条就是拍的丑还能获奖,这是最直观的特点。这个特点给广大摄影爱好者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卧槽,我拍的和他差不多难看,居然可以(没)获奖!于是那些爱好者为了获奖也丧失了理智,在坏榜样的激励下拍得比榜样还要坏。

第二条就是很容易抱团,在某个平台上,抱团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一个老法师拍了一个很一般的照片,下面就一群老法师一起说:好片子学习了!任何有疑义的人都会被这群老法师排挤倾轧,得不到直抒胸臆的平台。一般遇到一个这样的帖子,那么都可以确定里面捧的人都是老法师没错了。

第三条就是好为人师,这点太普遍了,老法师的经典外貌就是穿个全是字儿或者哪个赞助商的小马甲(小编也喜欢马甲因为方便,但是小编的马甲上没有字儿),生怕让别人不知道他会拍照,然后拿着相机专门出入摄影爱好者聚集区,对别人提“瞎指挥”“高指标”的建议要求,往往连他自己都达不到的标准他却可以送给很多水平比他高的爱好者。遇到这种老法师,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表面呵呵呵呵,内心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并且在他走远后把他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那么正经的摄影老师又是什么样的呢?摄影老师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话少,言简意赅,不发问不随意指点爱好者,而且交流主要靠拍的片子,不靠吹牛扯淡。

摄影老师不会说这种话:这个景就得用这个参数来拍、只有用这个镜头才能出这样的效果、你换了镜头就好了……这些话经常出自老法师之口……

摄影老师会这么说:可以回去再看看说明书,我觉得你是没有弄懂如何操作相机、试着换个角度,这么构图不够好……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如果我们对老法师误人子弟乱为人师的情况不纵容、不理会,老法师也就慢慢的没有了市场,终将退出历史舞台。而在他们的尸位素餐下被隐匿的真正的摄影老师,会慢慢从幕后的走到台前,为广大爱好者谋福利,让爱好者受益,提升整个爱好者水平。

最后说几个秘密:

中国摄影师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是两个东西,前者是无良商家,后者是国家承认的;前者认钱不认人,后者入会门槛非常高。

摄影师不需要从业资格证,所谓的摄影师证是资历证,从业满三年以上者可以免试申请。

摄影马甲是个好东西,但是只适合干活的时候穿,其他时候穿看起来很low,像卖票黄牛。

“学摄影”的第十条建议:不要什么都拍,浪费快门,快门也是有成本的。

还得说小编刚学摄影的时候,用135胶片机拍反转片,反转片贵的不行,在我印象中一卷柯达E100VS60多,一卷富士维尔维亚50大概40多,当年冲反转片要20,扫描虽然不要求,但是小编也会每张都扫出来好好看看,整卷扫描40,这样一换算下来每张成本可达三四块钱。小编后来拍135的时候都这么数快门:4块、4块、4块、4块、又特么4块……也足见胶片拍摄成本之高昂。

后来不拍135了,改拍120了,每张平均成本到了10块……再后来用了一次617相机,一张成本28……那时小编就已经吓的跑焦了:摄影还真是花钱的活儿啊……

之后买了台数码单反,突然发现按快门不用“数钱”了,把小编兴奋坏了,但是小编在之后所有的拍摄过程中,也好像自己在使用着胶片相机那样小心细心、生怕犯一点错、不看准了绝对不按快门,“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鬼子不挂弦”,于是,小编突然明白了老师让我们先用胶片机拍摄的用意了。老师并不是在教会我们用胶片拍照,而是教给我们胶片拍照的思维,这种思维也就是胶片时代遗物中的精华。

摄影是减法,把没有用的东西统统剪掉,只留有主干与精华。但是现在由于快门成本的低廉,很多摄影师包括绝大部分摄影爱好者,都变成了淘金工人:无脑的按一堆快门拍一堆照片回来,到电脑上精挑细选,为了选出那么一两张照片,不惜淘汰几百张照片。

这样的淘汰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不在拍照的过程中就把“淘汰”完成?摄影完全可以在拍摄过程中做减法啊!拍摄一堆照片回来筛选,完全是无意义的内耗。除非拍摄体育会议活动舞台等题材,小编相机里的高速连拍,从来就没有用过。每次出去溜达也只拍60张左右的照片,大概两卷胶卷的量。

身为初学者,多拍照片是没有坏处的,有利于自己更多的锻炼技术,但是一旦达到了某种水平,想要继续提升自己,就得在拍之前好好想想,这么拍到底值不值得我按下快门。如果遇到非常想拍的主体,就要毫不犹豫的按下快门!

尽量拍出有意义的照片,是所有摄影爱好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最后说几个秘密:

数码单反的快门最高可以达到几十万次,小编见过30万快门的佳能30D,和100万快门的5D2;所以快门绝对不是会最先坏掉的部件。

现在入手胶片单反非常划算,大概1000元左右就可以购买一套不错的套机,只要你愿意承担昂贵的胶卷费用的话,用胶片单反入门会培养你更好的基本功以及视角。

那些鼓吹胶片比数码好的老法师,就让他们随着胶片灭亡吧,主流数码单反已经远超胶片画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