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论和唯理论之争

 昵称6327493 2015-04-07

经验论和唯理论之争

亚里士多德实体论论证出了本体(指巴门尼得的绝对的存在,基督教称之为上帝的那个第一、至高无上者)是一种纯形式的现实存在。这是正确的。可是,这个纯形式的现实存在到底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没有答案也不可能得出答案。正是由于这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导致在中世纪理性无法证明上帝的不存在。本体论是对本体的认识,所以本体论的继续进步必须得先有认识论的大的发展为基础。所以哲学在文艺复兴之后的近代的发展主要就在于认识论的发展:经过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各持一端的争辩,争论无果使休漠怀疑一切,终于在康德的批判中,哲学走出了迷茫,踏上了认识论发展的主干线,经过费希特、谢林的接力,终于由黑格尔驾驭着达到了新的驿站。


围绕着认识的来源和基础、真理的标准、认识的方法论等认识论问题的激烈争论,文艺复兴之后的哲学出现了两大派别:经验论(EMPIRICISM)和唯理论(RATIONALISM)。经验论者认为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一切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唯理论者认为认识来源于天赋观念,知识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在真理的标准问题上,经验论者认为知识的真理性在于它能够与认识对象相符合,至少可以被还原为经验;而唯理论者认为知识的真理性在于清楚明白、无可怀疑,具有自明性和不矛盾性。在认识的方法上,经验论者认为最有效的是经验的归纳方法,而唯理论者则主张从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经过理性的逻辑推理,论证出结论。


经验论者是在英国,以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霍布斯、洛克、巴克赖为代表;唯理论者是在欧洲大陆,主要有笛卡儿、斯宾诺沙、莱布尼茨。经验论者为什么是在英国而不是西欧大陆呢?根本原因是因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早也最好,在经济方面产生了对具体事物认识的强大的动力,从而能非常注重实践活动,“重商主义”活动的确向英国人提供了更直接的新鲜的知识和见闻。而在西欧大陆,封建贵族的封建专制力量比英国要厉害的多,工商业经济发展严重受阻,并没有很多能给人们带来新知识的实践活动,所以在对知识的探求方面,主要还是依靠理性思维。另外,基督教势力中心在西欧大陆,为了继续和正在衰落的基督教神学斗争,也必须以思辩的方式思考哲学问题。


两者的意见分明,都有道理。而且需要指出的是经验论者并非排斥理性,唯理论者也并非排斥感觉经验。那么两者为什么争论呢?而且到最后没争出个结果反而都被休漠怀疑否定了呢?


其实,两者所谈论的并非是同一个对象。经验论者所重视的是认识具体事物的是其所是;而唯理论者所追求的是万物的同一的是其所是、绝对的存在、本体。这两者也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的两个所指:一是个别的是其所是,另一是绝对的存在、最高级的实体、纯形式的现实存在。两者都是我们人类应该探求的,除了要认识具体事物的本质,明了具体领域的规律,还要认识万物同一的本质,明了任何领域同一的普遍的最根本规律。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不是哲学的主要工作和根本目的,哲学家不断追求的是万物的同一的本质,任何领域同一的规律,即指那个绝对的存在,也就是本体。自黑格尔之后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科学和哲学之战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一点而进行的昏战,哲学大旗没有扬起来,哲学地位沦低且不立,就是因为不明白哲学的根本目的。


经验论者的理论虽然不够全面,但的确是认识具体事物的基本原则,却不是认识绝对存在的基本原则。唯理论者的理论,不是认识具体事物的方法,但正确指出了哲学认识的根本目的,只不过他们无法摆脱巴门尼德哲学的致命错误。


绝对存在支配着万物,是万物的同一性体,个别的本质是本体殊样。个别的是其所是即本质比个别的表象离万物的同一性体是更近的,认识了的个别越多,对这些个别的同一性体的性质的了解就越多,所以,在对本体的认识的发展过程中,对具体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是必须的,是基础性的。


而唯理论者却跳过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去直接认识那个不认识的绝对存在,这就是错误之根本,也是巴门尼德哲学的自身命运。他们把这个不认识的作为哲学目的的绝对存在作为他们理性论证的出发点和理论的基础,当然是行不通的。不过,正是由于唯理论者追求哲学原理,哲学在近代才开始了认识论的大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