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朋友圈】一直跟唐伯虎不同步的——文徵明

 山茶的流芳地 2015-04-07

唐伯虎和文徵明同岁,不同的是一个出生在是年头,一个出生在年尾。不知道当年苏州城是怎样的节气,同一年诞生了两大才子。但一个是天才早慧,一个是幼年驽钝而大器晚成。

天才早慧的唐伯虎与幼年驽钝的文徵明简直就是上天特意安排下的一对“比较体”,家境小康但门第不高的唐伯虎才华横溢,吟诗绘画一学就会,书香传家世代为官的文徵明在学习上具有极好的条件,却一直很不给力。


比如,父亲文林为儿子请来了当时的大学者吴宽传授古文,在绘画上则请大画家沈周教文徵明绘画。可是,结果却是文徵明一共参加了9次乡试,屡败屡试,屡试屡败。不过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对自己的儿子和唐伯虎作出了极其准确的预言和判断。当唐伯虎考得应天府乡试头名解元时,文林给文徵明写了一封信,安慰儿子说道:“子畏(即唐伯虎)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他日远到,非所及也。”其实,性格“慢热”的文徵明一点也不担心自己比不过聪明小子唐伯虎。


因为科场案而终生与仕途绝缘的唐伯虎回到苏州后,纵情于酒色之间,这与文徵明的志向可是南辕北辙了,两人的关系由此恶化。想想看吧,9次失败都打不倒的文徵明看见科举路上一帆风顺的唐伯虎第一遭“吃瘪”,就对自己没了要求,难免会对唐伯虎的挫折教育大摇其头。在人生的残酷与真实面前,两个总角之交的好友渐行渐远。


  1523年,唐伯虎去世前一年,文徵明终于在苏州府的推荐下,到北京翰林院任职,三年后,饱受排挤的文徵明辞官返乡,好友唐伯虎已经谢世两年了。从那时开始,这位注定要在中国艺术史上大放异彩的大器晚成者,开始了他真正的辉煌。文徵明89岁时去世,长寿的事实导致他成为“吴门画派”的真正盟主,而且与唐寅身后衣钵无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吴门画派”自他始进入了文氏时代,文氏家族及其画作见于著录的就有三十多人,绵延传承了数百年,成为人类艺术史的一个罕见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