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的日子,苦不堪言。”77岁的郇崎感叹,自己每天起床,面对一个空空荡荡、没有生气的屋子,倍感凄凉孤寂。郇崎说,现在他要换一种活法,为自己一生中最后的时光,增添更多温暖和亮色。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通过常州晚报向社会发布“领养公告”,希望一个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的家庭将自己“领”回家。作为回报,他将拿出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金和百年后的丧葬费赠予这个家庭,“总的原则和前提是:双向选择,互利共赢。” 无奈:眼看自己一天天衰老,渐感力不从心 近日,常州晚报记者来到郇崎家:戚墅堰西街一处老公房内。因为地方难找,老人下楼给记者带路。合身的大衣、锃亮的皮鞋、浓密的头发,初看起来,77岁的郇崎不过六十出头。仔细看,老人走路有点跛,背有些驼。“最近特别嗜睡,早晨起床后,又睡足了2个小时,不然真没有力气来接你。”老人很要强,费力推开铁门,把记者让进屋。 这是一处两室一厅,几乎没有装修,家具也没有几件,空空荡荡冷冷清清。郇崎告诉记者,妻子1999年去世后,保姆小云又陪了他6年,“她总归是要嫁人的,不能一直陪我,2005年端午节前,我像嫁女儿一样送走了她。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一个空巢老人。” 这10年,郇崎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苦。“家里没别人,就我一个,时间长了闷得慌,只能自说自话,翻翻几本老相册。”老人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女,由于工作忙,都只能难得来看看他。“来了不久就要走。” 这几年,郇崎觉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总结,判断一个人老不老有5个标准:吃得快、走得快、睡得快、反应快以及排泄畅通,“我脑子还行,大小便顺畅,对照下来,我只能得40分,力不从心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