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保基金不入股市背后有何难言之隐?

 haosunzhe 2015-04-08

国务院4月1日召开的常务会议决定适当扩大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范围。根据决定,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在四个方面有所拓展,一是债券投资扩展到地方政府债券,并将比例从10%提高到20%;二是将基金股权投资的范围从中央管理企业的改制或改革试点项目,扩大到中央企业及其子公司,以及地方上包括优质民企在内的行业龙头企业;三是基金的信托贷款投资比例由5%提高到10%;四是允许基金在全国银行间一级市场直接投资同业存单,并按照银行存款管理。


扩大社保基金投资范围,最为直接的效果就是拓宽了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提升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我国全国性的社保基金建立于2000年8月,其储备基金主要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企业红利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构成。它的主要用途是应对越来越近的养老高峰,为养老金支付不足提供后盾,近年全国社保基金已经开始对个别省份出现的养老金亏空提供支持。


如今,很多民众误将社保基金等同于养老基金,其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基金,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并不像养老金那样由职工本人和用人单位缴费构成,也不像养老金那样需要即期支付。资料显示,截止去年底,基金总规模已经达到15290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8.36%,高于同一时期年均通货膨胀率近6个百分点,较好地实现了保值增值的目标。


此外,社保基金投资范围大幅扩展后,将盘活社保基金。有专家测算,将至少有2250亿元的社保基金可以被释放出来,投入到需要资金的企业和项目中去。而笔者认为,此次社保基金的介入不仅为其自身拓宽了投资渠道,也为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扩大了资金来源。相对于地方债而言,由于有政府的信用背书,其风险程度也比企业债低得多,其评级程度都比较高,在债券市场上普遍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所以社保基金获批投资地方债将会产生“双赢”的效果。


不过,令广大投资者遗憾的是,这次社保基金扩大投资范围中并不包括股市,也就是说社保基金仍然不被允许投资股市。事实上,关于社保基金该不该进入股市,各界早已争论多年。早在2012年6月中旬,由人社部、财政部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部门参与起草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初步方案就被搁置过,原因就是各方在社保基金进入股市上出现严重分歧。那么社保基金进入股市再次被搁置,从中反映出决策层有何难言之隐呢?


首先,与地方政府债券、同业存单等国务院新批准的投资渠道相比,股市的风险不言而喻。社保基金一向被老百姓称之为“养命钱”,要让社保基金入市必须要满足两大条件:一、社保基金的团队与其他机构投资者相比,更多的是责任担当。这实际上也给社保基金的管理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社保基金因缺乏相应运营人才,大规模入市条件还不成熟。


二、中国股市本身是一个投机市,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市场中行不通。与西方国家成熟的股市相比,A股市场在制度建设上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投机市场而言,拿“养命钱”去炒股,谁也承担不起巨亏后的责任。


再者,要说这次拓宽投资渠道后,社保基金彻底被排除在A股市场之外,也有些失实。这次社保基金被允许参与股权投资,说白了就是参与股市投资。这次国务院会议社保投资渠道作了修改,扩大到央企及其子公司,以及地方上包括民营企业在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并且不再局限在改制项目,这实际上是打开了社保基金投资优质上市企业的通道。不同的是,这次社保基金投资股市的范围受到了严格限制。


最后,社保基金是百姓的“养命钱”,股市中广大投资者也是拿着血汗钱入市炒股。而股市属于虚拟经济的领域,其本身并不产生任何财富,只是每天上演击鼓传花的游戏。所以,即使社保基金运作得当,在股市的炒作中获得不斐收益,迟早会有兑现浮盈的时候,这就会给股市带来震荡,社保基金最终还是赚了场内散户的钱。所以与其让社保基金在虚拟经济中助推泡沫,不如将社保基金的钱用于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投资渠道。


社保基金该不该入股市?各界的争论始终没有平息过。这次国务院扩大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范围,之所以将股市踢除在外。主要是因为,相对于其他投资渠道,股市操作的难度非常大,如何长期保持赢利,这对运营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A股市场迄今仍是投机市,很多规章制度尚没建立,拿百姓的养命钱入市,谁也担不起巨亏之责。更何况,社保基金的资金更应该为经济的稳增长服务,而不是在股市中起到助推泡沫的作用。笔者觉得,应为国务院否决社保基金进入股市而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