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论“成都”得名是在秦灭古蜀后

 汉青的马甲 2015-04-08

从“郫”、“临邛”之名证“成都”得名

——四论“成都”得名是在秦灭古蜀后

 (刊于《兰台世界》2015年第4期)

提要:“郫”、“临邛”和“成都”是秦征服蜀国最早建立的三个县。“郫”之得名是因为“郫”字的本义是表示从属性的城邑,它是作为成都的副邑而设立的;“临邛”之得名是靠近与“邛”有关的地方,因其地在政治、经济、交通诸方面的重要性而设立的。“郫”、“临邛”的得名证明,它们与“成都”一样,没有古蜀文化的因素而只有中原文化的因素

关键词:成都  郫  临邛  名称来历  中原文化

 

拙论“‘成都’得名是在秦征服古蜀后”发表后,[1] 笔者对这个问题继续研究,又有一些新的认识——发现从与“成都”同时被设置为县的“郫”、“临邛”的名称上进行考察,可以进一步证明“成都”得名是在秦征服古蜀后。

一、成都、郫、临邛是蜀郡最早的三个县

按照史书的记载,古蜀国是在公元前316年被秦征服的。史记·张仪列传说:秦惠王二十二年(即更元九年),“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2]《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慎王五年,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冬十月,蜀平。”[3] 秦惠王二十二年、秦惠王更元九年、周慎王五年,都是公元前316年。即是说,在公元前316年的秋天,秦军只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征服了古蜀国。

秦在征服古蜀后,蜀国辖区的统治分为两步:首先废除王位制,实行封侯制,以稳定政局,收服民心所以三封蜀侯,蜀侯三反终罢蜀侯而置郡县,设郡守大量移秦民入蜀。在制服了蜀人的一系列反秦活动后,推行早已在秦国实行了的郡县制改蜀国为蜀郡,委派官员实施管辖统治,最终结束了割据状态,建立起正常的封建秩序。郡县制当然不能只有郡而无县,在蜀郡之下,第一批建立的就是成都、郫、临邛这三个县。

《华阳国志·蜀志》:“(周)赧王五年,仪与若城成都,周迴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迴七里,高六丈。邛城,周迴六里,高五丈。[4] 周“赧王五年”是公元前310年。即是说,秦军征服古蜀国后,征服者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要驻扎军队,建立管理机构,需要城垣了,所以秦统治者兴建了成都、郫、临三座城市并设立了相应的县。

成都县、郫县、临邛县也是蜀郡即原古蜀国辖区最早建立的三个县。这三个县的名称来历,应该是基本相类似的。

我认为,“成都”得名是在秦灭蜀之后,这个名称是由征服者按秦文字也就是中原文字所取,它的意义更主要是体现在军事上。作为征服者的秦国在统一文字的过程中灭亡了蜀文字,他们为新设立的“县”和新建立的“城”取名“成都”,这个名称就一定没有古蜀文化的因素而只有中原文化的因素。秦国占领蜀和巴的主要目的是从军事战略考虑的,由“丁”和“戈”组成的“成”字体现的是军事意义,这是秦文化也是中原文化,是征服者的心理满足。

临邛和“成都”同时建城设县,那么,关于“成都”得名的这一认识在临邛的得名上是否可以体现呢?

二、名称来历研究

关于郫县县名的由来,历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因人因水因地理方位因地势因族称等等。这些关于郫县县名由来的诸种说法,需要进行一点辩析。

望帝杜宇而得名蒲卑人族称得名其实并无证据。《蜀王本纪》是在古蜀国灭亡三百年后、《华阳国志》是古蜀国灭亡六百多年后才撰成的,当时,古蜀文化、古蜀文字早已荡然无存。按任乃强先生的话说:“蜀王本纪》为汉代人所记蜀人传说,只得如此三四著名之酋长,非能列举其世系……[5] 《蜀王本纪》的撰写者扬雄是当时的大学者,且深谙地方古文字,他写古蜀历史都只能是如此结果,在他三百多年后的常撰写《华阳国志》就更困难了。这足证古蜀历史、文化在当时消逝得是很彻底的。所以,因人得名因族称得名是靠不住的。

至于因郫江得名更不可信。“郫县”这一名称是在公元前310年建城设县就有了的,而“郫江”是在半个世纪后因李冰建都江堰才有的,怎么可能是郫县因郫江得名呢!

既然“郫县”的建城立县乃至得名都是在秦灭蜀之后,那么,“郫县”这个名称只可能是由征服者所取,并且必然要让这个名称合符他们以秦文化的权衡后而能获得在心理上的满足。

作为征服者的秦国在统一文字的过程中灭亡了蜀文化甚至可能存在的蜀文字,又怎么可能如某些研究者所说,让带有若干古蜀文化因素的“郫”字作为他们新设立的“县”和新建立的“城”的名称呢?所以,作为征服者的秦国为他们新设立的“县”和新建立的“城”取名“郫”,这个名称就一定已经没有古蜀文化的因素而只有秦文化的因素了。例如,秦征服者在所设立的“蜀郡”,就不是因为这里是古蜀国的故土而是“因蜀山以为郡名也”。[6]

“郫”字由“和“两个字构成这显然不是古蜀文字而是秦文字即中原文字。权威的《说文解字认为“郫”字没有其他含义,它对“郫”字的解释仅仅是:“也。从邑[7]意为从属物”,“意为“城市城镇联合起来表示从属性的城邑所以,“郫”字的本义:从属性的城邑、副邑、陪都通假字,,意为边远、偏僻。

汉书·扬雄传遡江上处岷山之曰郫[8] 之句,这可证不仅地势低洼的地方,是岷山之阳,那么,“的本意就是岷山以南的广大地势低洼的地方。

无论是“郫”字的本义通假字还是本意确实都与郫县的形成历史有关系。

“郫”字的本义是表示从属性的城邑、副邑、陪都“郫城”与成都、临一并兴建,它小于作为秦征服者在“蜀郡”的统治中心成都,很明显,它就是作为成都的副邑而设立的,它就是一座从属性的城邑

所以,作为成都副邑原设立在九陇的郫县,在汉时已有更多“县”的情况下,必须更靠近成都,才是名副其实的成都副邑就只有搬迁到今天的位置了。其实,这哪里是“搬迁”呢?就是“郫县”本义的体现啊!这也足证郫县是因地理方位地势得名的,也完全是按中原文字的意思而得名的。

三、临邛名称来历研究

临邛这个名称,其中原文化的意味可以说是十分明显。《说文》:“监临也。从卧品声。[9]辞海说“临”有“居高处朝向低处”和“面对”[10] 的意思。即是说,临邛就是临近、靠近与“邛”有关的地方。

“邛”是什么?《华阳国志》“临邛县,郡西南二百里。本有邛民,秦始皇徙上郡实之。”[11] 看来,临邛的“邛”,指的是蜀地西部的“邛民

秦征服古蜀后,为了维持统治,要驻扎军队建立管理机构,设立作为蜀郡首府的“成都”、作为成都副邑的“郫”是推行郡县制并修建城垣的必然;可是,为什么要在远离成都两百里的地方去建立“临邛”呢?

邛民是我国西南地区独特古老的民族,据传系西羌神农系统姜姓共工氏之后。据《山海经》等文献,商周时,邛方是西北方的强敌,战败后,部分邛人越过岷山来到岷江流域,岷江上游的邛崃山脉即因民”定居于此而得名。春秋之际,当古蜀杜宇王自川西北高原进入成都平原之时,邛民已是蜀地最大的土著部族,故《华阳国志》蜀曰邛,皆夷种也。”[12]《史记》《汉书》等古籍都有关于“邛人”、“邛都夷的记载。

邛民”所居之地,资源丰富,有“火井”(天然气)、“二水”(盐井)、“石矿”(铁矿);[13] 从交通上看,又是蜀都往南的第一处咽喉,道路由此将进入山区和民族地区。所以,灭亡古蜀后,赵国豪户卓氏、山东程氏迁入使矿冶业得以飞速发展。卓氏山鼓铸运筹策亦冶铁,贾与椎髻之民”,富赛公侯,家畜僮仆过千人,《史记》将其列为商家之首[14]临邛县及城建立后,这里成为蜀郡“与西南邛、莋、夜郎市易中枢”。[15] 不仅是秦王朝,也是以后历代中央王朝赖以控制西南诸部的贸易,包括蜀布、邛杖,以及作为不可或缺的兵刃和生产工具的先进铁器的生产、交易处

这里确实有一个疑问:既然在秦征服古蜀国之前就早已有了“邛民”,那么这个“”字有没有古蜀文化的因素?

可以肯定,“邛”是中原文字。逸周书·王会》就有独鹿邛邛距虚善走也。孔晁注:独鹿,西方之戎也。邛邛,兽,似距虚,负厥而走也。[16]《诗·小雅·巧言》也有:“匪其止共维王之邛。”[17] 因此,即使早就有对“邛民”的称谓,但在秦灭古蜀后统一文化统一文字的过程中,以“邛”字来称呼早已居住在那里的民族,这个“邛”就肯定不是古蜀文字,最多也只能是有相近的音节而已。

显然,临邛的设立,正是因为其地在政治、经济、交通诸方面的重要性,为加强对蜀地的控制与管理,才在蜀郡最早设立的三县有其名的。

四、简短的结论

从“郫”、“临邛”的得名可以证明,它们与“成都”一样,都是作为征服者的秦国在灭亡古蜀国的过程中灭亡了蜀文字和古蜀文化,他们为新设立的“县”和新建立的“城”名称就一定没有古蜀文化的因素而只有中原文化的因素

作为征服者的秦国为他们新设立的“县”和新建立的“城”取名“成都”。“成都”这个名称的“都”字很好理解,就是大的邑,即城市,而“成”字则是这个名称的关键,它体现的是秦文化也就是后来的中原文化,是征服者的心理认识和心理满足。

字的含义较多,权威的《辞源》对此有详细的解释,其中就有“平服、平定”之义。[18] “成”字的来源和含义是:甲骨文字是由大刀战具城邑所组成,戌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古代的字不是六划而是七划,是由“丁”和“戈”组成的,表示军事的意思很明显。“成字作为动词本义一是武力征服,称霸一方二是停战和解,媾和三是调和,调解四是结束,实现,达到这样看来,“成都”这个名称的得来就是因为“成”字的军事内涵,它与秦国征服古蜀国的军事战略活动是大有关系的。

所以,郫、临邛、成都这三个由秦统治者在蜀郡最早设立的“县”并建立的“城”,其名称都是中原文字,体现的也都是中原文化。

 

参考文献:

[1] 论秦征服古蜀与成都得名J〕.成都大学学报2014-5再论成都得名是在J〕.文史杂志2014-6;论“成都”得名研究中古蜀情结与秦文化的纠结——三论“成都”得名是在秦灭蜀后J〕.文史杂志201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