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

 藏风阁637 2015-04-08
           地黄汤乃一中药名,这是有关该药的尺牍,与王献之《鸭头丸帖》同。 东晋王献之《地黄汤帖》,又名《新妇帖》。系王献之的草书作品。现存墨迹本是唐人摹本,晚清时期流入日本。此帖在《淳化阁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筠清馆法帖》等历代著名丛帖中多有摹刻,受到广大学书者的重视。用笔外拓,笔画圆腴而纵逸。整幅字富有节奏感,开头“新妇”两个字是行书刚落笔速度较慢,写得凝重端稳,“服”字以后,渐渐放开,到第二行用笔已经很洒脱,笔画连绵宛曲,提按自然,轻重变化,充满韵律感,墨色浓淡、枯润相间,使得全帖有散朗舒展的特点。全篇书风柔韧兼备,沉着轩昂,一气呵成。
       王献之的遗墨保存很少,故只能从碑帖拓本中见其书艺。《宣和书谱》曾著录献之遗作近九十件,而王羲之则有二百四十三件法书为宣和内府所藏,可见当时献之传世之作就已比其父少得多。而且,“二王”墨迹均有真伪之争。今人沈尹默曾谈到:“献之遗墨,比羲之更少,我所见可信的,只有《送梨帖》摹本和《鸭头丸帖》。此外若《中秋帖》、《东山帖》,则是米(芾)临。         世传《地黄汤帖》墨迹,也是后人临仿,颇得子敬意趣,惟未遒丽,必非《大观帖》中底本。献之《十二月割至残帖》,见《宝晋斋》刻中,自是可信,以其笔致验之,与《大观帖》中诸刻相近。原珍藏于宋内府,高宗赵构题签。为《淳化阁帖》卷第十所收。经贾似道,明代文徵明、王宠、文彭,清代孙承泽、吴荣光、罗振玉递藏后,于明治四十四年(1911)十二月三日,通过文求堂归中村不折(1866-1943)所有。卷末有文彭、常生、成亲王、英和等六家观记题跋。吴荣光获此帖时,模刻于所辑集帖《筠清馆帖》。刊于《雍睦堂法书》、日本《书道全集》(四)。2006年春见于上海博物馆《中日书法珍品展》。 关于地黄汤,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收载: 地黄汤方剂组成: 生地黄(切,焙)60克 黄芩(去黑心)15克 当归(切,焙) 地榆(锉) 柏叶(炙) 艾叶(炒)各45克 伏龙肝 蒲黄各60克 用法:上八味,粗捣筛。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同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妇人血分有热,月经不断,绵绵不已。 六味地黄汤 主治:滋阴补肾,可治疗肾阴不足所引起的虚火牙痛、牙齿松动及口舌生疮。 组成:熟地15克,山茱萸肉12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 制法:上药加水适量共煎,去渣取汁。 服法:每天1剂,分两次服。 六味地黄汤可抑制衰老,经科学研究发现,人胚胎组织肺细胞,在经过六味地黄汤的处理,可多活十二代。一般而言,这种从人胚胎上取得组织经处理而成的培养细胞(叫做原代细胞)不同于传代细胞。这种原代细胞最多传二三代即退化,有的很快就会死亡。由此可见中药名方--六味地黄汤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研究人员为了解补肾和补气方剂对抗衰老的影响,选用补肾的六味地黄汤和补气的四君子汤进行研究,发现六味地黄汤对人类胚胎细胞确有抗衰老的作用,而四君子汤则无此作用。经六味地黄汤处理的肺培养细胞提高细胞抗氧化酶的活性,避免受到过氧自由基的攻击,进而延长细胞存活的代数。六味地黄汤虽然对人类胚胎细胞有抗衰老的作用,但并非越多饮越好。虽然,在实验室的试管内有此成效,但人体复杂,一般人还是要经中医师的辨证论治,因人之禀赋阴阳虚实治宜,才能使六味地黄汤收到最好的疗效。 有人常服六味地黄汤方制成丸剂逾20馀年,年届百岁时,尚体健神清,耳聪目明,发丝乌黑如染,三餐如常,寝寐尚可。实为服食养生之良方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