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家真需要除螨么?

 一尘书斋 2015-04-08

开春以来,咨询螨虫的读者越来越多了,在分析如何除螨和除螨产品的问题之前,我们今天先来问问大家:你家真的需要除螨吗?

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想要除螨,是因为据说螨虫会造成哮喘、鼻炎、皮炎等等问题,长的又那么恶心,还有能钻到皮肤里,真是各种吓人。但其实关于螨虫,你可能需要先多了解一些。

首先螨虫像封面上一样,有八条腿,所以不是昆虫。螨的种类非常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经常把两种常见的不同螨虫搞混:尘螨和寄生螨

寄生螨顾名思义,是一种寄生“虫,网上流传过很恶心的皮肤里螨虫相片,主要就是寄生螨——蠕形螨中的两种: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去年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DNA分析的方法,发现所有参加试验的人员脸上都有螨虫的DNA,从而证明蠕形螨在人类身上的寄生情况,远比我们想象要普遍的多。

这个研究说明了两件事:一是我们低估了蠕形螨寄生的普遍性,二也说明寄生螨引起的皮肤疾病问题,没我们想的那么严重。绝大多数携带寄生螨的人,都根本没有感觉。

我们今天的主角是另外一种螨虫:床单上的“尘螨”Dudy Mite。这和前面说的寄生蠕形螨(Demodex)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尘螨以人和动物掉落的皮屑毛发为生的,不会跑到我们的皮肤上去寄生,只会很老实的呆在床上。



很多像上面这些吓人为乐的除螨产品广告,往往会将寄生螨的问题混淆进来让你更害怕。尘螨对人体的真正影响,是会造成一些人出现过敏反应,比如哮喘、鼻炎、接触性皮炎等等。

既然尘螨是造成呼吸道过敏的主要过敏原之一,那么我们是不是需要赶快去除螨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没必要。为什么呢?用尘螨和另外一种常见过敏原——花粉来对比就比较清楚了。听说尘螨是过敏原就除螨,这等同于听说有人对花粉,所以就赶快把所有能开花的植物都砍倒一样。

“尘螨是过敏原不等于尘螨会让人过敏。是否过敏的根本原因不是有没有接触尘螨,而是免疫系统有没有问题,免疫系统出现错误,对一些无害的物质误判,这才是过敏。尘螨像坚果、牛奶、花粉这些过敏原一样,对某些人是有害的,但对于其他大多数人,不需要担心尘螨。

也许有些人会想说,虽然家里人没有出现螨虫过敏的情况,防患于未然先把螨除了总没有错吧。“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还真可能会有错。


关于过敏这类免疫系统疾病目前我们了解的还不完全,但找到了一些可能会导致过敏的原因,其中最著名的叫做卫生假说生活中越少接触细菌、微生物、寄生物的人,免疫系统出现过敏问题的可能性就越高。比如发达国家,卫生条件更好,孩子接触传染源的机会更少,得过敏性疾病的比例就会高很多。

卫生假说在科学界得到了很多支持,也有不少人反对者,有些人认为滥用抗生素或者不健康饮食更可能是原因。比起这些论点,我们还是更倾向卫生假说:滥用抗生素在全球都很普遍,不只是发达国家,中国的滥用情况甚至更严重。饮食结构论也有很大漏洞,很多留学生/移民家庭饮食结构和国内差别不大,过敏比例却高很多。

卫生假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正常的饮食和生活卫生习惯是必须的。但它提醒我们,过度的在意干净消毒,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回到螨虫的主题上面来,在人类历史上,尘螨都是和我们一起生活着的,在我们小时候,我们祖辈父辈小时候,都是如此。只不过最近几年过敏疾病比例提高,商家们才想起来用尘螨吓唬我们。其实对大多数的人而言,螨虫和花粉没什么区别,过度的担心,细思恐极也许反倒有害。

科学史上有个有名的“尘螨恐惧症案例,昆虫学家Jay Traver 1951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她如何找到寄生在自己皮肤下的尘螨。这篇论文之所以有名,不是它推翻了尘螨不会寄生的论断,而是因为发现她身上根本没有尘螨,寄生虫只是她恐惧症的幻觉罢了。直到去世,Jay Traver被这种恐惧包围了31年,希望现在流行的全民除螨不会又带来类似的案例。

最后对于床上的螨虫来说,更合理的态度是什么呢?

如果你目前没有出现类似哮喘、鼻炎、皮炎等过敏情况,那么你不需要过度担心尘螨。只需要正常的保持室内卫生就好,定期更换被褥枕头,清洗晾晒,不管螨虫不螨虫,这都是应该做的。


如果家人中出现了类似过敏的症状,应该尽量去确认过敏原然后有针对性的治疗,比如服用抗组胺等药物缓解症状,或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脱敏治疗。

对于已经确认是尘螨过敏,或者有家族过敏病史等问题,希望能清除尘螨,我们推荐的方法是:

1尽量保证房间的干燥通风,潮湿天气用空调或者除湿机减少空气湿度,尘螨喜欢潮湿的环境;

2,不要使用棉花羽毛等填充物枕头,更换成聚酯纤维等材质

3,每周用55度以上的热水清洗床上用品,太阳下晾晒或用烘干机烘干;

4,房间内减少地毯等易滋生螨虫的装饰品;

5减少窗帘,更换成百叶窗等硬质产品;

6告别可爱的毛绒玩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