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关键期,您知道吗?

 长沙7喜 2015-04-09

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四、五年级,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一个关键期——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学习成绩会一直保持“好”的记录;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很难变得出色。


如果孩子总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能够经常品尝到好成绩带来的乐趣,那么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就能建立起来,就会喜欢上学习。对于那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如不爱思考、粗心等,也会积极地配合家长和老师去改掉这些坏习惯,进而培养一些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好习惯。

但是,如果孩子在成绩很差,或成绩平平,他们就不会体会到成绩所带来的的成就感,进而就不会对学习产生信心,也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孩子只能越学越吃力,越学越没有信心。

由此可见,孩子只有在四、五年级取得一个好成绩,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自信心,才能爱上学习,进而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一直都保持优异。

在孩子读三年级之前,,家长可以多问孩子快乐、少问学习,但到了四、五年级,家长就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了。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家长要更多催促、督促孩子学习,每天都要对孩子提及学习的事情。而是说,在四、五年级这个学习成绩即将定型期,家长要拿出一定的精力,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兴趣、帮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呢?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方法一:经常给孩子“积极地暗示”

孩子的自信心除了来自于他们的自我激励外,还需要来自于父母的赏识和鼓励。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家长说他聪明,他就聪明;家长说他笨,他真的会变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暗示”作用。

消极的暗示:“哪里呀,我家孩子不行”;“我家孩子的功课不是很好”;“我家这孩子,成绩还可以,就是记忆力不好”;……即使是家长对别人谦虚客套的说法,孩子听到耳朵里,也会认为这是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在这种暗示下,孩子也就真的变笨、变差了。正确的做法是,即使孩子真的记忆力不好,在学习方面真的有缺点,家长也千万不可轻易批评孩子。

积极的暗示:“你很聪明”;“你在妈妈心中是最棒的!”“你将来一定是一个大人物。”


方法二: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父母逼孩子去学习,虽然有时可以达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方法不能产生长效,而且孩子绝对不会心甘情愿地去学习,尤其是到了四年级,如果父母再逼着孩子去学习,孩子就要产生逆反心理了。明智的父母不是逼着孩子去学习,而是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变“要他学”为“他要学”!父母的言传身教、创造一些学习的神秘感,都是很好的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好办法。


方法三:父母要谨慎对待“陪读”

很多家长每天晚上都辅导孩子做作业、为孩子检查作业,这种陪读现象是毁灭孩子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的最大“杀手”。

案例:
一个作业次次都得“优”的孩子,在一次考试中,竟然考了个不及格,看着满是红叉的试卷,老师找来男孩对话。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说出了心里话:“每天晚上做作业时我都想快点做完,因为只有做完了作业才可以上网。”“那你不怕作业出错吗?”老师问。“不怕,因为妈妈每天都要检查我的作业,有一点点的错误,妈妈都会发现。”男孩自豪地说。“那你遇到很难做的题怎么办?”“我想都不用想,就告诉妈妈我不会做,妈妈就给我讲。”“妈妈给你讲了,你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会做吗?”“我当时很明白,但是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在妈妈的提醒下我会做,要是没人告诉我用哪种方法,我就不会做了。这次考试就是这样,看着这些题目都很熟悉,就是想不起用什么方法来。”10岁左右的孩子,虽然很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想快点把作业做完,以便去玩,于是很多坏毛病便从他们的作业中体现出来,如:粗心马虎、不认真思考问题、考虑问题不全面……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孩子就会为此而承担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挨老师的批评。

家长却剥夺了他们承受自然后果的权力,家长在为孩子检查作业时,把他们的错误都指出来了。这时,孩子就懒得去思考了,有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就照着父母所说的答案写上了,更不用说去改正坏毛病了。并且,当孩子有了依靠时,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都会明显地降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