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後佛學的建立

 nzpeach 2015-04-09

  要建立佛學,須首先研教,以研教為建立佛學所根基者。

  對於所研的教分兩種:1、法物;2、經書。

  蓋此為佛學建立上的基礎,基礎既穩固。後來研究者依此而研究,其立腳點乃站得穩固。





前面講的教史和教法兩種,為全部佛法的綱要,為研究佛學所根基者;現在即以此來作今後建立全部佛學的根基。今後佛學的建立,在我的世界佛學苑簡章上,曾有一表說及,就是對於全部佛學,可分「教」、「理」、「行」、「果」四種來建立:現在所說建立佛學,亦不出此四種。


甲 研教


要建立佛學,須首先研教,以研教為建立佛學所根基者。但要研教而建立佛學,非用一番苦工不為功!故我對於所研的教分兩種:


1.法物


就是從佛世時代直至現在時代,凡關於有表現佛教中法物的性質東西,如寺廟、塔像、衣缽、雕刻、塑畫等等,皆可歸於法物。法物中可分二種,


  A.史料的:對於某種法物研究出來能為佛教歷史之根據者,如研究某一時代的碑文、法器等類,便可探知當時佛教的情形。如現在中國的龍門石窟、燉煌石室、及印度的阿育王石柱、祇園精舍原址、佛陀伽耶塔等,若去研究牠,都為佛教中重要的史料。


尼泊尔摩耶夫人庙木结构寺庙遗迹

最古老的佛教遗迹 公元前6世纪


  B.美術的:就是對於佛教的法物,如雕刻等能表示崇高莊嚴而使見者一見即起尊重的敬心者,皆含有美術性質。這在佛教中固然極重要,即在世界美術史上亦有極大的關係。故我在世界佛學苑建立上第一部份即為研究法物的施設。


犍陀罗佛像

1-4世纪 古印度西北地区


2.經書


關於世界上佛教的經書,即如前文所說編輯的經、律、論、雜等,亦猶有研究的必要。如世界佛教的法物,須經研究考定,方成其為史料的與美術的。欲使經書為世人共信共遵的教法,亦應有加以研究的必要,故有考校和編譯二種的工作。


  A.考校的:如現在所有的普通流行的經書,須經考校,方可辨其真偽、是非。如晉代道安法師所作的經錄,以及至今尚流傳的唐代開元釋教錄等,皆曾作過「考其真偽,校其不同」的工夫。如通俗所流行的佛經,往往被人一經考校,即知其偽。我們對於佛教所有的經書,如教理不合的,歷史年代不配的、源流不明的,凡有可疑者必須考究;或因版本不同的,經一而譯異的,互有出入則須校正,所謂「有疑則考,有異則校」。再進一步,世界所有的經書,因各國的文字不同而經書亦因之而異,如同一經因譯而異,所以須經重重考究的工夫。考到決定,校到正確,然後方可為建立佛學所根據的教法。


金陵刻经处

近现代在编校、刻印、流通佛典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B.編輯的:經過考校,還要編譯、編輯。即如前次所說把四藏來分配三法,以三法去貫攝四藏等,依此為標準而編輯。此為總編。若分別而編,如編藏要及古德大師的叢書,或各宗派叢書等等。在編輯外須更翻譯,如現在歐美各國所無的經書,或無佛法流行的地方,則可將中國等處之佛學譯而流傳其土,使其崇奉。或向來已有佛法流行的地方而文字有異,或華文系有而藏文系無,或錫蘭文系有,如小阿含經等而中國無等等;故應互相翻譯,互相傳遞,使互缺而成其互滿。則後來編輯大藏教典,全部經書,各國皆可得到平均。但編譯時須先行考校決定,然後才可認為佛教真正的經書典籍或法物。


韩国《高丽大藏经》经版

中国历代都有将所有佛典汇编成大藏经的传统


所以法物和經書中須各經二種工作,方為圓滿。


蓋此為佛學建立上的基礎,基礎既穩固。後來研究者依此而研究,其立腳點乃站得穩固。否則,含帶有可疑的錯誤的或壞的在內,即使後來研究成功,亦成一根本不正確的東西,思想容易發生動搖。


故今後建立佛學,須從研教為入手法門。


乙 究理


既研其教,應究其理。關於究明義理,即以前文所說全部教史和教法的綱要為根據。是由印度三時期的學理而流行為現在世界上的三大系佛教,及三大系佛教與三層教法的密切關係:如第一層為印度錫蘭系的三乘共法的學理。第二層是中國以大乘不共法為主要,而兼攝五乘共法與三乘共法的綜合學理──如日本等皆在其中──,故可名印度中國系的綜合學派。第三層是印度西藏系,亦兼攝大小乘共不共法,而為偏重於真言密法的學理。繼承此三派學理的思想而起者,則為現在歐美及日本各國之新研究派的學理。所以若於中國各宗而分析研究,尚不過是小部分;若把範圍擴大起來而作普遍的研究,即要依此四大部份而研究,方能窮盡全部佛法的義理,而建立世界性的佛學。故第二步工作,在繼研教之後而研理。


丙 修行


理既遍通,則應起行。教海浩瀚,行門無涯,故知佛教修行的法門無量。雖然,現在約四種行門來說,可以總攝一切行門。


1.律儀行  律儀為學佛之行業規範,最為重要,但專依律儀為行門而修習,亦可達到究竟果位。如能先持解脫戒而後定共戒、道共戒,乃至菩薩的三聚淨戒,次第而修,即可達到究竟佛果。所以律儀,一方面為一切行門應共修共學的基礎,而一方面則亦依此為專門而達到究竟。如佛十大弟子中有優波離尊者持律第一,亦是依律儀而達到究竟的好例。


2.禪觀行  是為修禪定止觀行、但其範圍亦同律儀一樣的廣闊。在佛法中修定,除了外道鬼神的邪定,其從凡夫禪而小乘未入聖位禪,已入聖位禪,乃至菩薩佛的禪,皆名修習禪定;不過因修行者的程度,致有淺深的差別。又平常從入手方便,則分五停心,如因緣觀、數息觀等;漸進階層如九次第定等等。又如大乘所明首楞嚴等種種的三昧,皆是此禪觀行,故禪觀行在佛法中極為普遍。因聖智非散心所能發,欲證聖果須由定力;所以修行皆在修慧中,必有定力與之相應。如證小乘聖果,最低限度,亦要得到欲界定,否則便無證聖資格,故佛教中種種的修行,皆可攝歸於禪觀行。但第一律儀、是在道德實踐上言,而觀、是從現證實驗上說。大乘佛教談性相空有的理境,便要如何地去實驗而得證到;故禪觀為佛法中修行的第二部分。律儀與禪觀二種,是佛法中修行最平正的通途;但有特別的殊勝方便行,便是真言和淨土。


3.真言行  即修種種陀羅尼行門所謂三密相應,身密結印、口密誦咒、意密觀字,並有曼荼羅─壇─等的施設,而修習亦極嚴敬而不違犯。此依種種法配合而成行,如以種種藥配合於一丸而去治病一樣;同時所以修習密行須仗阿闍黎之傳受灌頂,亦正似藥丸須由醫生為對病施用一樣。故真言密行為佛法中修行的第三部分。


4.淨土行  汎常一般的人們,都以為念彌陀生西方便是修淨土行,其實依全部佛法來說則不然,念彌陀生西方不過為淨土法門中的一種而已。淨土、是通於諸佛及聖位菩薩的淨土。如佛言:「十方淨土,隨念往生」,亦通於聖位攝受眾生的菩薩淨土,所以淨土範圍是很廣闊而普遍。如藥師經中有琉璃淨土,上方有香積淨土,彌勒如來有內院補處淨土等等,皆是淨土。可是淨土唯大乘教法中有,聲聞中無。所謂淨土攝受,是由佛菩薩果上的功德妙用,依大悲願力而方便攝受下位眾生,使其至臨命終時,往生而不退轉。所以我們修行淨土,好比欲去淨土中留學一樣。但欲留學,須先預備資格,方可進入;故修習淨土亦然,須積福德資糧。且修淨土現身亦可證得,如修得三昧時便可現身得入淨土中,非決定要臨命終時始有淨土可生。十方淨土,種種非一,在西藏之三大寺中,大概發願往生兜率淨土,亦有發願往生十方淨土者。如法華經所謂「臨命終時,千佛授手」,故知淨土法門是包攝無量數的淨土行,不斤斤乎念彌陀生西方也。


修真言行,能使現世發生許多功用,而修淨土行,則必能使其心有一定的歸宿,得到簡易的安心。所以修真言能發用,修淨土能安心。


上來所說的四行:律儀與禪觀,是由自力而向上增進;真言與淨土,是由他力為加持。至於其餘的觀行,如一心三觀,法界觀等等,皆可收攝於禪觀中。故佛法中所有行門,皆此四行攝盡,是四行為一切行門的大綱。


丁 證果


既說修行,應談證果,但證果的階類亦無量,現在以「信」、「戒」、「定」、「慧」四級來包括:


1.信 果  對於佛教最初發起的信心,即為第一果。因無論其為七眾中何眾弟子,必須具有信心,方稱為佛弟子。雖這信果是從研教究理而得,而要使信果圓滿,非到究竟佛果位不可。所以信果是由研究教理所得之果,同時亦是修律儀等行所得之果。凡學佛者,具足信心為必要的條件,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母」,「佛法如大海,信為能入」,學佛者具有真正的信心,方為真正的佛子。


2.戒 果  此從律儀上所得之果,亦通禪觀上所得之果。如修禪觀成定共戒,修習真言成密戒,修淨土成淨戒,由修行證果而成道共戒。戒極重要,七眾弟子各有應持之戒,尤其是出家比丘最為完具。其所以與俗人不同者,全在乎戒;其所以能住持佛教者,亦在乎斯。所以僧眾特殊的性質皆建築在律儀之上!儻能持戒即得戒果,得了戒果才可為僧眾而住持佛教,弘揚佛法,為世福田。故出家僧眾對於戒律,應當特別注意。須知教理通達而無信,則不為佛子;即有信而無戒,亦不成住持僧寶。


3.定 果  此特別是禪觀所得之果。但亦通於律儀、真言等所共得的定果,如由戒生定而得定等。可是得具足戒能成僧眾,而得定果便成賢眾。僧眾和賢眾不同,賢眾是因伏煩惱而得定,如最低得初禪定,亦能伏了欲界煩惱;乃至得上界定,更不消說了。故佛法中所明得定,和凡夫或外道不同,凡夫外道或入邪定得邪通邪見;而佛教中得定,最低限度要伏欲界煩惱。故修定得定,為佛教中最重要的事,如資糧、加行等位中,皆是與定相應。佛法中有內凡位和外凡位,凡修定得定,皆入於內凡的賢位,與定相應。所以得定為賢眾,僧俗皆同。


4. 慧 果  此中所謂慧果,乃上來信、戒、定果的果上之果。所以非普通一般人所說的慧,而是聖位上所得的慧果:最低限度亦要入見道,得三乘果,證入聖眾──大乘聖果是在初地菩薩,而小乘聖果則在須陀洹果。


故佛法中研究重在修證而得果:由信果則得七眾弟子之列;由戒果則得入住持佛教的僧眾,若無戒果即無僧眾;由定果則有已伏煩惱的賢眾;由慧果則有斷智德成的聖眾。佛法究竟的目的,在得慧果──誠為難能之事!但若為佛教徒連最低的信果都未做到,便失去了為僧眾的資格,不應濫廁僧倫,或自動退僧返俗;否則、須自勵自勉,勇猛精進才可。故為佛子最低限度,須具有信果,然後依此修習而得戒、定、慧果。所以欲今後的佛學建立起來,須以這信、戒、定、慧果為目標。四種都能做到,固不易易,而必須信果與戒果做到,能師表人天,為世人所信仰皈依。定果或慧果,雖難能完全做到,而亦要有少數人做到、得到方好。因為在四果上都有人做到、得到,纔能建立今後的佛教;否則、佛教便無從建立,那是何等悲痛的的事!所以既為佛教徒,應生慚愧,發足大心,勇猛精進,毫無畏懼的振作精神向前去!我們試觀現在中國一般的佛教徒,非特慧、定、戒果沒有做到,即具足信果的亦如晨星碩果!故現在的佛學,在世界上、在社會上、須要重新建立才可;現在再不從事建立,則佛學將來在世界上,恐怕就難以存在!雖然,若能得到四果而有真正的建立,則佛學在將來的世界上,不患無「放大光明」的一日,同時亦能降伏一切魔障!


——《太虚大师全书》第一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