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清明烧纸的那些事儿》

 玉山子 2015-04-09


伴着绵绵细雨和薄雾,又来到了清明这个勾起无数人内心感伤的日子。作为华夏民族的传统祭祖节日,人们在这一天都会带上亡亲生前最喜爱的食物与自己积蓄已久的家常,来在坟前,除一除坟边的杂草枯枝,然后摆上祭品,燃点香烛,在一阵炮仗声后,一边烧纸,一边与亡亲说些自己内心的话语。

清明烧纸的那些事儿
                                   资料图 图源网络
根据各地不同的风俗,清明祭扫的方式也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还是大同小异的,今天,笔者就站在道教的角度,来谈一些关于清明烧纸的那些事儿。首先,说到上坟,必然与烧钱化纸分不开。近代,随着人间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的祭祀用品也是琳琅满目,你除了可以在纸火铺买到传统的纸钱外,还能买到iPad、iPhone乃至于Macbook这样的高端科技产品;当然,还有冥通银行发行的数亿面额的仿真钞票。这些东西是否真的能被亡者收用,我们毋需深究,必竟无论你烧什么都只是出自后人对先亡的一种奠缅与孝意。但就传统而言,那种在草纸上打着钱眼儿的纸钱和金银纸元宝,才算得真正意义上的冥界硬通货。


清明烧纸的那些事儿

资料图 图源网络

传统的烧纸方式,并非如现今一样,将纸钱就这么散着焚化,而是先要将由于打眼儿时粘连在一起的纸钱认真的一张一张拣开来,然后再累成寸把厚,并用白皮纸包成一个一个的“钱砖”,并在白皮纸上按照一定的格式写上送钱的原因,钱封编号,指定受用者,送钱者的姓名和焚化日期。这种传统的烧纸方式,又称为“烧袱子”,目前在巴蜀与陕南一带仍有保留和延用。关于封皮的内容,会涉及到一系传统礼制常识。我们下面就以清明节烧袱子为例,来为大家略讲一下:

清明烧纸的那些事儿

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图中第一部分,一般是写送钱的原因,这源于古时对祀祭亡魂的日期有着非常严格的礼制规定,而超出既定日期范畴的祭祀,称为“淫祀”,非但不能使亡魂受益,反而还令其因此而蒙罪。所以,我们要按照礼制所列定的祭亡节气,写明送钱的原因。例如:清明节祭祀,我们应当写作“今逢拜扫之期谨具冥财几封第几封上呈”。

清明烧纸的那些事儿

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次,则要指定这批钱由谁收用,不过,大家应该不难看出,这里对亡者的称呼,是有一定讲究的。在中国,有“死者为大”的说法,所以,我们绝不能像称呼阳世间的朋友那样直呼其名讳。关于这一部分的写法,取决于亡者与致祭者在阳间的关系,例如:某王姓之人人给已故的父亲王甲某烧纸,而其父亲逝世又未满三年,则要称“新逝显考王公讳甲某老大人正魂收用”;如果其父亲逝世已过三年,则要称“故显考”。若其是与亡母黄乙某烧纸,则要视其逝世时间之长短,称“新逝显妣王母黄氏讳乙某老孺人正魂收用”或“故显妣…”。由于各种关系的称法均有不同,请原谅我无法一一枚举。然后,我们要在袱子封皮上注明自己的姓名,这一部分内容也取决于亡者与自己的关系。例如:一位名叫王某甲的男子,给已故却未满三年的父母烧纸,应自称“孝男王某甲叩”;如果其父母已故且逾三年,他则要自称“祀男王某甲叩”。但如果是他与自己的亡妻烧纸,则既能称孝或祀,亦不能用“叩”字结尾,只能称作“为夫王某甲具”。

清明烧纸的那些事儿


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最后,还应用农历日期署明这批钱纸的焚化日期。

清明烧纸的那些事儿

资料图 图源网络

文末,还有一件非常值得提及的事;我们还时常见到一些父母给自己夭折的子女烧纸时,对亡者称某大人,自称孝或祀者,这是非常错误的。如果你参加过类似的葬礼,你其实不难发现,如果逝者是老人,其遗像上一般用的是青纱,而堂下儿孙具以白布裹头,称为戴孝;然而如果逝者是少年,遗像上非但不用青纱,反用白布,细究其理,岂有父母给子女戴孝者?那么,如果是父母给自己夭折的儿子王乙甲烧纸,则应写作“幻化亡男王乙甲正魂收用”,自己则当称“反念父(或反念母)某某某具”。返回腾讯网首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