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的作用

 相逢就是缘 2015-04-09
 

酒的作用


 酒,性温,味甘而苦辛,有毒,因其酿制的原料、方法等等不同,酒的化学成分差别很大,其主要成分为酒精(乙醇),其含量在各种酒中也不相同。酒有通血脉、行药势等作用,作药用时,白酒(或烧酒)多用于浸泡草药制成药酒,而黄酒(米酒、陈酒)则多作“药引”,送服其它药物。各种不同酒精含量的酒都有一定的毒性,尤对肝脏易产生严重危害,故凡有肝脏疾患或阴虚火旺而有头目赤痛、口舌生疮诸症、患各种出血症、失血之后等情况者,均应忌饮。即使是健康人,过多或长期饮酒也都可引起酒精中毒,急性中毒表现为兴奋、呕吐、不能站立或昏睡,慢性中毒则多表现为神经方面的损害及胃、肝、心、肾等重要器官受损。
        过去人们认为酒有御寒作用,其实这是错误的。饮酒可使人体皮表血管舒张,体内的热血更多地流到体表,这固然能使人有一时的温热感,但因此也就造成了人体内部热量过多的流失。酒或酒精本身的产热作用很小,饮酒后的发热感其实并非由酒产生,认清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当然,饮酒对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活动会有一定帮助,因为它可以暂时减少或防止人体因受冻而打颤、抽筋,这可有利于提高人的活动效率,但这种作用是不可能持久的,也是违反生理性自我保护原则的。
         便方:(1)豆淋酒每次1匙(善饮酒者可适当加量)、一天到晚2次温后服,可治风湿性关节肢体麻木疼痛、及腹部阴冷作痛。豆淋酒制法:黑大豆1大碗炒至爆裂时,趁豆滚烫之际倒入陈黄酒6——8大碗,取出密封浸泡1昼夜即成。
         (2)黄酒温热后量力而饮(根据酒量大小决定饮酒量),可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也可于损伤24小时后取烧酒温热,用手蘸取擦揉伤处(限用于皮表未溃者),有同样作用;惟前方更适宜于内伤、后方则较适用于腰脊肢体扭伤等外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