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壇點將——邵晨

 昵称13697693 2015-04-10

02  邵晨.jpg









作者簡介
      邵晨,又名少塵,號拓堂,銅魚印齋,聞妙香室,一九六五年出生。現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安徽省書協篆刻委員會委員、安徽省書協篆書委員會委員、美倫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文博學院教授作品獲獎。
作品獲獎
      西泠印社第五屆篆刻藝術評展 邊款優秀獎
      西泠印社首屆國際藝術節?西泠印社首屆中國印大展 精品獎提名
      百年西泠?中國印海選 優秀獎
      百年西泠?西湖風『國際篆刻主題創作大會』 二等獎
      全國第六屆篆刻展 提名獎
作品入展
      西泠印社第三屆中國篆刻書法作品大展 篆刻
      西泠印社第五屆篆刻藝術評展 篆刻
      西泠印社第六屆篆刻藝術評展 篆刻
      西泠印社金石緣大型系列活動 篆刻
      西泠印社金石緣大型系列活動 書法
      西泠印社第七屆篆刻藝術評展 篆刻
      西泠印社第七屆篆刻藝術評展 邊款
      全國第四屆篆刻展 篆刻
      全國第五屆篆刻展 篆刻
      全國第七屆篆刻展 篆刻
      全國第一屆篆書展 書法
      全國第二屆篆書展 書法





一生只憑這一刀
高正文
  大概是三年前的一天,一位女詩人來訪,談話間她突然問我可認識邵晨?不認識,我說。你怎麼連邵晨都不認識?她很驚訝。邵晨是誰?我為女詩人的驚訝感到驚訝。書法家呀,他的金石篆刻可是全國都有名氣!她說。是嗎?那我不認識邵晨也很正常,隔行如隔山嘛。我說。那位女詩人較起真來,算了吧,文學和藝術是一家,怎麼能是隔行隔山呢!於是,她把她知道的邵晨向我做了介紹,並帶來邵晨為我治的兩方印:一枚是方章『高正文印』,另一枚是豎印,刻有『正文持贈』,說是留我簽名贈書用。我很受感動,為邵晨的兩方印,也為女詩人的盛情。
  不幾天,我在一次酒席上見到了邵晨。東道主介紹他的時候,沒說名字,索性叫他邵一刀。嗬!邵一刀,這是對一個篆刻藝術家最好的讚譽了。我想,一刀至少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一手好活;二嘛,藝術一流。他發現我在打量他,這位書法家向我笑了。他的笑容很生動,皺紋一層一層蕩開,面部肌肉線條分明,那笑紋竟若刀刻一般。他不成為篆刻家才怪,我想,人是一面像呵!
  那次聚會,邵晨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彬彬有禮,向所有人敬酒,他總是自己先幹,而對方喝不喝,喝多少,他全然不去計較。很大度,很隨和。在向我敬酒的時候,他特別關照說,你點到就算,我喝完。我當然不會沾唇即止,而是一飲而盡。那次和他喝酒,我悟出一個道理,篆刻家一要大氣,二要靜氣。否則的話,一動刀子,必亂方寸。因為篆刻是將靈動之文字,朱白之妙思,縱橫之章法,淋漓盡致於方寸之上,不可能像書法那樣揮灑自如,也不可能如繪畫之色彩明暗,它另有一種古樸和渾厚,展現出耐人玩味之古雅逸趣。古樸須靜氣,渾厚靠大氣,能成為金石篆刻名家的,必是書法家中的奇才!
  而大氣和靜氣正是點滴養成的。邵晨出身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親都是做工的。父親的機敏、睿智,母親的聰慧、勤勞,鑄成了他與生俱來的藝術品質。還在讀中學的時候,他就練習書法,師從何繼華,後得孟繁青、黃振鐸等名家指點。十七歲開始迷上篆刻,而且是從鉛筆刀刻橡皮開始的,頑(玩)皮玩出了名堂。二十多歲,風華正茂,在中國書法家協會藝術培訓中心研修期間,又幸得金石篆刻大家石開、李剛田、孫伯翔先生教誨,書(印)藝日進。天資加勤奮,必然成功。他的書法、篆刻作品常在《書法》、《中國篆刻》、《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報》等國家級專業報刊發表,曾多次參加全國展覽並獲獎。西泠印社二〇〇五年舉辦首屆國際藝術節暨西泠印社首屆中國印大賽,全國共分八大賽區(海外還有兩個賽區),邵晨華北賽區名列前茅,而後參加在杭州舉辦的決賽。他的作品不僅獲大賽精品獎,而且獲單項最高獎提名。西泠印社是以研習金石篆刻著稱的百年名社,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這一獎項既有代表性又有權威性。至此之後,宿州書畫同仁便稱其為邵一刀。藝術家的成就和影響是靠作品說話的,如果沒有西泠大獎,不要說是邵一刀,就是邵九刀也沒有人叫。
  邵晨治印路子寬泛,大篆、小篆、甲骨、璽文及鳥篆皆通。他寓情於墨,刀筆通融,心志、氣力、修養、情操皆凝於方寸,他本身就是中國書法之鄉一塊不可多得的金石!   
  十多年前,在邵晨即將成名的時候,叔父在鄉下植樹,從地下挖出一塊花押銅印,印面魚紋清晰可見。叔父將這一文物饋贈給了侄子,邵晨欣喜若狂,遂號銅魚印齋。花押銅印不知在地下埋藏多少年了,數百年還是上千年也未為可知。對於邵晨來說,這一傳家之寶與其說是他叔父饋贈,不如說是歷史的饋贈。從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古璽出土,到北京奧運會中國印的走向世界,中國的篆刻藝術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邵晨懷揣花押銅印後,藝術上如有神助。金石文化的精髓已經通過此寶物深刻到他的骨子裏。他藝術的韶光,永遠是亮晶晶的清晨。銅魚印齋的主人呵,人到中年多捷報,一生只憑這一刀!
   二〇〇八年六月
  (高正文:安徽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zp02.jpg
参加西泠印社活动在西泠印社百年纪念碑前留影

zp03.jpg
黄山采风

zp04.jpg
在黄山旅游在古牌坊前留影

zp05.jpg
与妻儿北京旅游合影

zp06.jpg
与爱子在佛山合影








品甘味淡  遊弋傳統——青年篆刻家邵晨的藝術追求
傅振羽
  認識邵晨其人之前先聞其名。說此人執著的可以,迂的可以,狷的可以。得識邵晨是在書友家的一次小聚中。一席人談書說印,評古論今,興致異常,對一些熱點話題、現象、人物的看法,邵晨常語出驚人。酒酣飯飽欲作鳥獸散之際,邵晨早已于一側呼呼大睡,叫之不醒,乃知此人真性情中人也。
  孔子曰:『志于道,據於德,依于仁,游於藝』,大抵定了藝術在中國文化中的位置,為學之餘,操筆弄刀,乃是文人風雅之舉。古人甚至以身為職業藝術家為恥,如李成之子大收父畫,欲掩其名,閻立本『恥為人間做畫師』。而書法更非行業藝術,是文化的附庸,是中國哲學思想的體現。中國的書畫篆刻歷經幾千年儒釋道文化的濡染,一向崇尚平和簡遠的境界,所謂『見素抱朴』,但平和之中包含的卻是豐富的意境和深厚的思想。宋人歐陽修論畫有言『蕭條淡泊,此難畫之意,畫家得之,覽者未必識也。故飛遲速動,意淺之物易見,而閑和嚴靜,趣遠之心難成。』
  邵晨多年來築基於秦漢,遊弋于傳統,心無旁鶩,一意于古。不為時風所動,不示人以新奇,誠為難能可貴。其篆刻取法漢玉印、私印一類風格的作品,精緻中透出雅逸蕭散的氣息,近年來所製仿戰國小璽益是古趣盎然,清雋可愛。
  我喜歡邵晨的印,因為他的印並非以炫目奇巧的形式,扭曲誇張的變形,或者採用詭奇的文字符號來刺激你的視覺同時又拒人千里之外的那一類風格,而恰恰用看似簡單的形制傳遞著平和含蓄,溫婉典雅的境界,體現邵晨對傳統的理解與闡釋,用最傳統的語言表達著現代人的精神歸宿,在極度對立中尋求著平衡統一。
  邵晨為我同鄉師友,才情、學力遠過於我。我等曾朝夕相處,相互砥礪,對其為人之率真,為藝之執著,深有感觸。數年前,他在篆刻中找到自己的陣地之後便毅然辭去公職,潛心藝事,遇有困難即四方求教,近年來藝事精進,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于印壇漸露頭角。然其人敦厚簡樸,頗無名利之心,自足於自己的藝術追求與求索。每日治印數方,從不間斷,大有『目不窺園』之心境。邵晨屬於那種遠離名利之心,把藝術作為精神棲息的家園,生活需要的那一類。
  藝術本為寂寞之道。征之書史,一生勤於藝事而終生不聞於世者多矣,而生前即炫赫者有如鳳毛麟角,即以近代為例,前者有徐生翁、應均、黃秋園、余任天之輩,後者如張大千之流。對此,關鍵在於藝術家的心態如何。今日書壇熱鬧非凡,大家都在挖空心思追逐時風,揣摩評委心理,研究琢磨所謂的『成功經驗』,『你方唱罷我登場』,似乎誰也不甘於寂寞。在這樣的環境中,從藝者被拖得筋疲力盡,心態浮躁,很難潛心鑽研藝術。以致藝術境界低下,作品疲于應付,蒼白無力。
  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邵晨有著清醒的認識,堅持自己的選擇,他認為秦漢時期是篆刻藝術的最高峰,很多精粹即使後人花畢生的精力學習研究也是無法窺其堂奧的。中國的藝術歷來首重品格,作品首先應該是高的、好的,其次才是有自己的面目,而不僅僅是新的。前人那麼多探索新的東西,大多因為沒有足夠的藝術高度今天都已寂然無聞。所以當力追古人最高境界『用最大的精力打進去』即使『用最大的精力』也打不出來,但若能探得古人之精妙所在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筆者生性疏懶,篆刻雖性之所好,然於篆刻一道至今無緣窺其門徑,遇有好印卻決不放過觀賞機會。常與邵晨君談印論書,其間邵晨多有精僻高見,頗為受益。與其相處既久,受其影響益深,對其欽佩有加。喜其印之平和簡靜,不加矯飾,更喜其治印時的那份從容,隨意。
  根深才能葉茂。邵晨剛屆不惑之年,其創作自然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尚處於不斷吸收不斷完善的階段,我們拭目以待,期其炫目於來日。

zp15.jpg
与郭仲选先生合影

zp16.jpg
与美术家薛永年(右一)合影

zp13.jpg
我与熊伯齐先生(中)、李刚田先生(右)合影。

zp07.jpg
2005年西泠印社首届书画印大展仙居总决赛现场与金鉴才先生合影。




鑿得石魂
劉志安
  詞曰:
  偏將軍章,雲中丞印。當官大小之憑信。近年發現古封泥,原關郵局之營運。湖北南宮,浙江吳俊。始從頑石尋清韻。即今偶見有情人,神游方寸繁霜鬢。調寄《踏莎行》。
  正像古人所說的那樣:覽其文欲見其人。
  鄙人不才,卻好留心翰墨。每覽古今別具神采之書法篆刻,必心嚮往之不能自已。有次記不清是在哪個刊物上見到一方精美如陳巨來的印章,署名為安徽宿州邵晨。便生謁見之想。
  宿州距淮北約良好四十公里,是塊有悠久文化積澱的土地。這裏有個符離集,盛產那好吃的燒雞,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這裏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並留下了許多詩篇,這裏還有一個大澤鄉,便是那陳勝、吳廣揭竿起義立地為王之所。閑言少敘,書歸正傳。卻說前些日子,我到宿州出差,突然想起了邵晨,往實處說,感覺篆刻是邵晨的『注冊商標』。突然想見『商品』。
  這是一個看上去極普通的人,你若在路上見到他,絕不會聯想到什麼藝術之類的名詞,但他確是一個苦心孤詣的有識有道之士。他刻章,走的是精工空靈一路,追求的是傳統文人的琴心三疊之境界。有友人勸他搞大寫意,說那才叫刀削斧劈。他道是: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起初的邵晨,是因好奇用鉛筆刀在橡皮上刻著玩的,時至今日已曆二十幾個春夏秋冬,此中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我想暮雨青燈之下,有時一印之成,他也許有『始是金丹換骨時』的感覺吧。
  和邵晨第一次零距離接觸,最使我受益的一件事便是拓邊款。
  篆刻一道,邊款不可忽視,這塊天地不僅能看出藝術家怎樣處理刀與石的關係,更是刻者文辭修養乃至整個人的個性體現。據說石開先生很是欣賞邵晨,並特別說他邊款刻的好,不才也自給自足刻過許多石的、陶的、磚的、玉的、瑪瑙的印章並邊款,但『我有迷魂招不得』,就是一直不知這個邊款怎麼個拓法,書上說的要棕老虎、白芨水等等,越看越覺茫然。再看邵展,僅一隻鞋刷,一隻自製拓包,直接拿孩子在學校用的固體膠當白芨水使用了。像一個普通工人在工作臺上操作一樣,三下五去二,清晰的邊款就拓好了。由此可見,古人限於當時的條件,搞的也並沒錯,邵晨這叫與時俱進。發展才是硬道理呢。
  那天在宿州,恰巧有朋友從南京獅子嶺拿來九十二歲高齡的圓霖法師之草書作品,座中數人,唯邵晨能予卒讀,但他卻說平時多練篆隸,對草書用功並不多,由此可見邵晨也許在音樂、詩詞、武術等方面也有所建樹,只因時光匆匆未及領略而已,況邵晨又是一個不善於表現自己的人。不過,單憑他的印章,也足可以言無愧於三餐了。
  如今的邵晨,正可謂九萬里風鵬正舉,但願天風不住,小舟直載他到三山之處。

zp14.jpg
游览湖南桃花源与周茂健先生(右一)
周壮志先生(右二)周军先生(右三)合影。

zp09.jpg
“古徽新韵”艺术展四位作者。左1邵晨,左2周军,
左4蔡白,左5李雷,与胡秋源(中)先生在江西南昌合影。

zp18.jpg
与周军师兄(左一)、陈晓辉师兄(左二)在十届国展广西展区留影。

zp11.jpg
青海采风与黄镇中先生(中)、江继甚先生(右)在塔尔寺合影留念。

zp17.jpg
与西泠印社社员江继甚先生(右一)在青海湖边合影。




自我胸中出 氣象貴雄渾
周壯志(長沙)
      湘皖相距千里,沒有因為距離阻隔我與邵晨兄的交往,是現代通訊手段拉近了我倆的距離。我是通過他的篆刻才認識他的。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溫文爾雅、彬彬有禮,有古君子之風。書法入展全國首屆篆書展祝賀他,他說沒寫好;全國六屆篆刻展獲提名獎他也說沒刻好;邊款獲西泠印社五屆篆刻評展優秀獎也說還有差距。二是聰穎,他對書法篆刻天資穎悟,肯動腦筋,總結提煉能力特別強。臨習『中山王』器銘文字一段時間後,把『中山王』器銘文字的特點風格爛熟於胸,以此風格書寫的篆書作品在全國首屆篆書展中入展。書法大家徐無聞先生以寫『中山王』體聞名書壇,多以此體集字為聯,而邵晨拓而展之,以其風格書寫長篇大幅,可見其文字組織與提煉能力。三是做事認真。工穩典雅的篆書、清朗樸實的篆刻即是明證。邵晨寫篆書都是自打格子,刻印也是先設計好印稿才上石,認為滿意了再奏刀,絕不信手急就。
  邵晨篆書初師鄧、吳,繼而上追兩周吉金、石鼓、二李。氣息醇厚雅正、婉轉流利、妥帖安詳、毫不做作。其隸書亦不俗,浸淫漢碑多年,同時在簡牘文字上亦多涉獵,兼及明清,轉益多師不薄今人。不僅有漢隸高古樸厚氣息,也有今人鮮明的時代特徵。
  邵晨的篆刻崇尚鄉賢完白山人『印從書出』的理論,是其理論的忠實踐行者。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先賢遺緒深深影響紮根於這片熱土的後人,邵晨繼而續之。其篆書的風神與篆刻的渾樸剛健一脈相通。他的篆刻有四個特點:一是取法乎上。他學印沒有從流派印入手,而是以古璽漢印為師,明白『取法乎上』的道理,取古印良可法者,想像摹擬,俾形神兼得,毫髪無差,如此久之,自然得手。可謂邵晨學印的真實寫照。二是印從書出。邵晨對印章首重書篆,次重刀法。對印面章法精心設計,反復揣摩,窮極變化,以求別開生面,氣象雄渾。以刀為筆,不徒逞刀法而轉失筆意。三是字有來歷。邵晨對《說文》亦下過一番功夫,認為其為研究文字學者必讀之書,也是從事篆刻者必讀之書。他對入印文字十分講究,用字以六書為依歸,兼用近現代人考釋成果,選字精當並變化有據,不憑空臆造,惟人名、地名及後起字《說文》所無者,方從俗。四是化古出新,重印拓效果。邵晨兄刻印純以意運,不主故常。路子正,悟性高,成效顯。白文印以漢印為根基,得其平正、雄渾、樸茂之氣。朱文印以古璽及三代吉金文字為宗祖,融險絕、靈動於平淡無奇中。追求以靜為動的藝術效果。刀法以沖為主,沖中帶切,切中含削。下刀準確,走刀穩、准、狠,在篆刻界有『邵一刀』之美譽。
  『平生風義師兼友』,我與邵晨兄訂交十幾年來,見證了我倆的情義歴久彌堅、見證了他十幾年的勤奮,更見證了他藝術上的進步。『自我胸中出,筆濡任縱橫』。我相信,邵晨兄以他的眼界、胸襟、學識、交遊,一定會在書法篆刻的藝壇上盛開一朵奇葩!
  壬辰初冬長沙周壯志於萬禧堂晴窗下

zp08.jpg
2005年西泠印社首届书画印大展、
仙居总决赛考试现场。左一为徐明发先生,右一卢海娇。

zp10.jpg
美伦书画院成立暨“美伦六人书画展”与朱雪墨(左一)、
李玉华(左二)、陈晓辉(左三)、陶古(左四)、周军(左五)合影留念。


zp12.jpg
青海采风与江继甚先生(右一)、黄镇中先生(右二)、
刘绍艾先生(右三)在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合影。


zp19.jpg
在龙门石窟与师兄周茂健(左一)、周军(左二)、陈晓辉(左三)合影。











篆刻作品合集


邵晨作品_013.jpg


邵晨作品_017.jpg


邵晨作品_022.jpg


邵晨作品_023.jpg


邵晨作品_024.jpg


邵晨作品_028.jpg


邵晨作品_033.jpg


邵晨作品_035.jpg


邵晨作品_042.jpg


邵晨作品_043.jpg


邵晨作品_046.jpg


邵晨作品_047 .jpg


邵晨作品_048.jpg


邵晨作品_049.jpg


邵晨作品_050 .jpg


邵晨作品_052.jpg


邵晨作品_056 .jpg


邵晨作品_057.jpg


邵晨作品_059.jpg


邵晨作品_070.jpg


邵晨作品_072 .jpg


邵晨作品_073.jpg


邵晨作品_075.jpg


邵晨作品_076.jpg


邵晨作品_077.jpg


邵晨作品_078.jpg


邵晨作品_082.jpg


邵晨作品_083.jpg


邵晨卷8.jpg


邵晨卷9.jpg


邵晨卷55.jpg


邵晨卷79.jpg


邵晨卷60.jpg


邵晨卷61.jpg


邵晨卷29.jpg


邵晨卷71.jpg


邵晨卷74.jpg


邵晨卷26.jpg


邵晨卷11.jpg


邵晨卷20.jpg


邵晨卷36.jpg


邵晨卷41.jpg


邵晨卷69.jpg





書法作品合集


02.jpg


04.jpg


12.jpg


17.jpg


01.jpg


05.jpg


08.jpg


13.jpg


14.jpg


06.jpg


11.jpg


09.jpg


10.jpg


15.jpg


16.jpg


03.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