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綜卦與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論易3
跳出[名]這個框框 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論的是:人類經由[觀]與[知],賦予事與物[名字]的框框,老子反駁這種人類習慣性的2分法思辨,他提出人類應學習[道]的機制,跳出[名]這個框框(圖1),從[道]的角度來看萬物與事物。 老子這套理論的概念來至周易64卦序圖表(圖2);它也是個相綜卦圖表,在老子論易1已談過,這裡進一步解說[相綜卦]在老子眼中的內涵,也既[易]的本質。 老子把相綜的2卦視為只有一個卦體的矛盾糾纏體,所以他說: 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老子哲學的總論 道德經的1章與2章應合為一章來讀,如此才能完整了解老子哲學的總論。 1章主論[觀],有欲以觀其徼=[臨]觀=有動機、有意識的親近觀察它的端倪。 無欲以觀其妙=遠[觀]=沒有動機、無意識的觀看它的奇妙。 老子將相綜卦的[觀]與[臨]2卦,來解說[無名]與[有名],它們就像圖1兩卦一體,所以老子在1章說: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2章主論[天下皆知]的知,老子論的[知]除了來至視覺的觀,還包含了觸覺、嗅覺、味覺、聽覺及思維(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有名、無名都是來至[觀]與[知]。1章: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老子論述的這一段,非常適合用物理學[光的波粒二象性]雙縫實驗(注1)來解讀,而這個實驗所設計的[雙縫]就是2分法的框框,站在框框內看卦,就是[有名]也既[粒子態],站在框外看卦,卦[無名]也既[波態],且波粒二象在有欲與無欲的狀況下觀察會有不同的答案,光是波也是粒子,64卦中有56卦具有波粒二象。於此你需先懂[波粒二象],下一篇再細談1章2章的[臨.觀.咸.恆.]4卦,才能更深入懂得老子所謂的道。
附錄: 1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1 [光的波粒二象]雙縫實驗(中文版) https://www./watch?v=dFA5tDD3vUc&feature=youtu.be
網路摘文: ˙寫《轉捩點》(The Turning Point)和《物理學之道》(The Tao Of Physics)的卡普拉 (Fritjof Capra),就將中國的「陰陽理論」比擬於「波粒二象性」。 ˙波和粒子畢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波是運動,粒子是物質;波的尺寸是宏觀的,基本粒子的尺寸是微觀的;波可以在空間上重疊,粒子不可以在空間上重疊;等等等等。把這兩個東西說成是一個東西, ˙玻爾在一九二七年所提出的互補原理,便指出波粒二象性是輻射與實物都具有的內在的和不可避免的性質,波與粒的概念是互相矛盾的,每一概念都有一個有限的適用範圍,都不能對一個粒子(波)所引起的所有量子現象掌握全面的解釋,把波與粒這兩個概念結合是對粒子(波)完全描述所必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