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颜柳三种字体还是很好辨认的,完全可以零基础区分。但是要区分欧阳询和虞世南,或者区分苏东坡和黄庭坚,相对就需要点基础,好在问题只是区分欧颜柳,那么就说点窍门。 掌握了这些小窍门,就算你从没学过书法,当你再看到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也可以卖弄一番,说上几句了: “很有一股颜体的味道啊!” “有些柳体的风骨嘛。” 先来个大体印象: 这是欧阳询: 这是颜真卿: 这是柳公权: 历代关于这三个人字体的评价有很多,这里就不多引用了,主要说些窍门。 先说笔画。 再看横划的不同。典型欧体横划,起笔是大约45°倾斜,然后很缓的过渡;颜体起笔也是倾斜,45°或者更小角度,而且非常突然的过渡,就是起笔比较重,中间行笔的时候突然变细,过渡比较突然;柳体的起笔几乎是直的,像刀切的一样90°,行笔过渡也很缓。最终落笔的地方,欧体横划也很缓,成一个圆弧头;颜体顿的很重,都向下耷拉了,不过是个圆弧疙瘩;柳体落笔也重,也是个疙瘩,但是有角有楞,它的起笔和落笔都像是刀切出来的。 再说说一些典型的结构不同。颜体的横细竖粗非常典型,某些偏旁的特点也很分明。 除此之外,还有小“口”字和“口”字框的不同,走之旁的不同等等,都各有特点。总的来说,欧体受魏碑影响更大,颜柳的特点就是那句最最经典的“颜筋柳骨”。 最后补充一点关于字体: ![]() 从字体上看,欧体的四边框基本就成矩形,四个角90°,互相平行,比如“者”的“日”和“则”的“贝”;而柳体则是上宽下窄,典型的像“者”的“日”;另外,颜柳四边框的两侧竖划取相向的,就是都略往外弧出,比如“则”的“贝”。这些都是欧颜柳典型写法。 当然,这些都是些小窍门,只是不同人书写习惯上的不同造成的,而书法字体不是电脑字体,贵在变化,还会有些变种,就不细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