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八次最著名的边疆收复战1

 文化龙乡 2015-04-10

   

  No1:秦朝蒙恬收复内蒙古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祖籍齐国。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曾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

  内蒙古的叫法产生在现代,秦朝时笼统的称为河套地区。

  战国末年,秦国横扫中原六国,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匈奴。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成为整个帝国最后的心腹之患。

  公元前221年,秦朝名将蒙恬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正当咸阳城里欢庆胜利的时候,秦国北部边境却传来了匈奴频繁骚扰并大举南侵的消息。蒙恬不顾连年征战的辛劳,领命“北逐戎狄”,收复河套一带。

  青年时代的蒙恬长年在北方边境守卫,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同时蒙恬做为秦军里最富有野战能力的将领,对于塞北草原上与匈奴的野战很有心得。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能征善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又进行了几场战争,使匈奴主力遭受重创,不得不向无限的北边逃窜。史书上记载:匈奴人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

  蒙恬不负众望,一战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飞魄散。后来中原再次大乱时,匈奴不敢深入汉境,应该说与此战不无关系。

  No2:明朝傅友德收复云南

  傅友德(?-1394),明开国功臣,著名将领。少骁勇,善骑射,元末参加反元起事。后降朱元璋,战功卓著,曾晋封国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请田触怒太祖,次年赐死。

  明朝立国后,元顺帝退据漠北,仍用元国号,史称北元。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继续据守云南。朱元璋为统一全国先后遣使招降,均被杀,遂决定以武力攻取云南。

  十四年九月初,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步骑兵号30万征云南。九月二十六日,傅友德率军进入湖广,相继攻下普定、普安,然后进攻云南东部门户曲靖。梁王闻讯,急遣司徒平章达里麻率兵10余万至曲靖堵击。

  十二月十六,明军利用大雾作掩护进抵曲靖东北之白石江。待雾散天晴,达里麻见明朝大军隔江相望,十分震惊,急遣精兵扼守江岸,但曲靖还是很快被明军占领。此后,傅友德分兵直取昆明,并自率数万大军北上攻乌撒。二十日,梁王把匝刺瓦尔密闻达里麻兵败,弃城走普宁忽纳寨自杀。二十四日,明军入昆明。同时,明军在赤水河也大败元军,歼其3000余,元右丞实卜率余众仓皇逃遁,明军直达毕节。十五年闰二月十八,明军进攻大理城(今云南)。大理国首领段世(段明之弟)聚众扼守。二十三日拂晓,明军进攻龙尾关,大理军惊乱,明军破大理城,俘段世。不久,明军分兵攻取未附州县,云南平。

  No3: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1624-1662),福建南安人,明朝平国公郑芝龙长子。因受南明隆武皇帝倚重,授总统使、招讨大将军,赐姓朱,名成功,人称“国姓爷”。

  清顺治三年(1646),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曾苦苦劝阻,未能阻止,遂率部至南澳(今属广东),起兵抗清。同时,郑成功还做出了一个更重要的决定,那就是收复被荷兰人战领的台湾。

  1661年阴历二月,郑成功率领众将士在金门举行隆重的誓师仪式。二十四日晨,部队横越台湾海峡,陆续到达澎湖群岛。次日,自已率军继续东征,强行渡海,三十日晚,郑成功亲自率船队冒着暴风雨横渡海峡。并沿着预先测度好的港路鱼贯而人,切断了台湾城与赤嵌城荷军的联系,迅速于禾寮港登陆,并在台江沿岸建立起滩头阵地,准备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在北线尾登陆的另一支郑军,则驻扎于鹿耳门,以牵制荷兰侵略军兵船,兼防北线尾。

  荷兰海、陆作战均告失败,赤嵌城和台湾城成为了两座孤立的城堡。经过不断的战斗和围困,荷军首领揆一走投无路,只得同意由评议会出面同郑成功谈判。经过会谈,揆一“愿罢兵约降,请乞归国”。1662年农历二月一日,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签字投降。荷军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名荷兰军民,最后由揆一率领,乘船撤离台湾。至此,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宝岛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