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25)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朱家峪村


朱家峪村,原名城角峪,后改称富山峪。明洪武初年,朱氏家族自河北枣强迁到该村。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朱家峪村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第一标本”,至今仍完整的保存了原来的建筑格局,古风古貌。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系休闲、旅游、度假的地方。
朱家峪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至今仍完整的保存了原来的建筑格局,古风古貌。古村为梯形居落,上下盘道,高底参差,错落有致。古村域内面积七千亩,有祠庙、楼阁、石桥、故道、古泉等大小景点八十余处,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这里,祠庙、楼阁、古桥、古文化遗址等景点星罗棋布,四面青峰隐隐,溪中碧水悠悠,长白、胡山诸峰拱卫映带如画,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风景名胜资源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和学者,在他们眼里朱家峪就是一本很厚的“书”,涉及政治、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园林、建筑、艺术、自然、地理等科学,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激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回味、探索和深入研究的无尽兴趣。
朱家峪-齐鲁第一古村
朱家峪现存大小古建筑近二百处,大小石桥九十九座,井泉六十六处,自然景观一百余处,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
礼门

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朱家峪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儒教。
旧时,当官者每到礼门跟前,便下马,下轿,步行入村,以示
做官放架子,视乡民为衣食父母,故将圩门取名“礼门”。
文昌阁

内供奉文昌(文曲星),主宰读书人功名禄位,旧时为世人所崇尚祭拜。
左右侍奉神童,一曰:“天聋,”一曰:“地哑”,用其以示“知者不
能言,言者不得知”,即天机不可泄露。
双轨故道
双轨,即指上行与下行,旧时,不论出村或入村,人与车马均靠右边走,秩序井然,正与当今交通规则不谋而合,数百年前可如此,实是难能可贵。
朱开山的老家
传说中朱开山的老家
屋子里的土炕
朱氏宗祠
建于民国三十年(1941)的朱家峪山阴小学

康熙立交桥

朱家峪村里有两座石桥,彼此相邻东西而座,桥下前后相连互通,这就是被誉为“现代立交桥的雏形”的“康熙立交桥”。
据记载此桥始建于清康熙九年(桥下有石刻记录),整个桥全部用当地所产青石块叠砌而成,石块间不用一点灰泥而咬合严丝合缝。初为一座,二十余年后在桥的另一边又修建了一座桥(照片后面那座)。两桥相距十余米,桥上桥下人行走,通车马,各不相扰十分方便,雨水多时山洪涌下可以经桥下宽敞的泄洪道流走,同整个村落的街道排水系统完美地连接在一起。此桥至今三百余年,历尽风雨雪霜,未曾损坏,原貌依然,功能依旧,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桥梁建筑的双璧。
有说我国最早的立交桥出现在北宋,朱家峪的这座立交石桥建于清康熙时代,是山东最早的立交桥。

语画留忆
村外的断壁残墙
曲径通幽
古槐
小小关帝庙
废弃的院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