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赏 | 波兰传统服饰“孔塔奇”

 山茶的流芳地 2015-04-10



【孔塔奇】

  • 类型:外衣

  • 款式:长袖披风(长袍)

  • 适合人群:男性

  • 流行时间:18世纪

  • 流行地区:波兰

  • 颜色:通常为黑色

  • 制作:手工缝制

  • 搭配:编织腰带,祖潘

  • 特点:袖子从腋下到肘部开衩

  • 布料羊毛等粗纤维织物,衬里一般用多彩的织物


  • 更多详情:

【明暗扣】孔塔奇可以在正前方系扣固定,这种固定往往是双重的明暗扣:暗扣用丝线缝上,明扣有珠宝装饰,粘合或缝缀在衣物正面。


【领部剪彩】在西方时装发展潮流的影响下,孔塔奇领部的高度与剪裁也随之改变。与带有红、黄色皮革鞋帮的靴子和点缀毛球、宝石的帽子一样,到了18世纪,孔塔奇与祖潘及腰带的搭配已成为波兰民族服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孔塔奇腰带】



质地:用丝绸以及金银线等珍贵材料编织而成

长宽:宽30厘米左右,长度通常超过4米

使用方法:使用时将其在腰间缠绕几圈,在正面系好即可

流行时间:18世纪

流行地区:波兰


更多详情

孔塔奇腰带是波兰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波兰腰带都有相似的图案。为了突显腰带的华丽,一些腰带的头部会用金线或丝线做成一道道的流苏。在腰带的末端,通常用两类程式化的花卉灌木图案来装饰,腰带的中心则是精细装饰的横向条纹。在这些横向条纹中,通常交错排列花卉和几何纹样。


孔塔奇腰带在18世纪的波兰特别流行,贵族在重要的活动或仪式上佩戴它们,这成为爱国情怀的一种体现。


波兰的孔塔奇腰带最初从印度和波斯进口,后来改由亚美尼亚人通过君士坦丁堡进口。18世纪40年代,首批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工匠定居波兰并从事孔塔奇腰带的制作。至18世纪80年代,生产孔塔奇腰带的工坊数量达到最多,其中包括斯乌策克(Suck,今属白俄罗斯)工坊。该工坊是由巨头卡罗尔·斯坦尼斯瓦夫·拉齐维尔(Karol Stanisaw Radziwi)出资建成的。而“Suck”也成为与衣物联系最为密切的词汇。



【“瓷”模特儿】



为更好地了解孔塔奇穿在身上是什么样子,找来了两位模特儿——身穿孔塔奇的波兰男子瓷像。


话说可不要小看这俩模特儿,他们不仅是著名的瓷器厂——德国萨克森梅森皇家瓷器厂烧制的,而且寄托着波兰人们的民族感情。18世纪后半叶,身着波兰服饰的瓷像闻名于世,19世纪时再次成为社会风尚。这一样式经常被欧洲众多的瓷器厂反复仿制。在波兰被瓜分时期,一些身居国外的波兰流亡者也订制这类瓷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