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明日记”与快乐人生

 剪刀土豆汇 2015-04-10
“光明日记”与快乐人生 - 小剪刀 - 以报会友

原文:

八佰伴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总裁和田一夫也是世界知名的企业家。可是,在和田一夫72岁那年,却遭受了致命的打击——他苦心经营了大半辈子的集团倒闭了。一夜之间,他从身价过亿变成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人们以为他从此将一蹶不振,穷困潦倒余生。可是,出乎人们意料,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办起了一家网络咨询公司,并且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就带领公司上市了。如今,这位老人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每月往返于上海、福冈之间,生活过得很充实、幸福。

许多人都关注和田一夫的“重生”之谜。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一个撑了几十年“顺风船”的企业家,一个已习惯了上流生活的富豪,在遭遇了常人所说的灭顶之灾后,没有一蹶不振,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很快就调整好心态,“一切从头再来”。他在战胜厄运的时候有何秘诀呢?意志、经营才能、人脉资源、亲人鼓励,每一样都似乎与他的“重生”有关,而每一样又都不足以使他扼住命运的咽喉。在谈起自己为什么能这么快调整心态、重新创业时,和田一夫说:“因为我有快乐作为生命的支点。”

这个回答,似乎又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有人可能会说,快乐,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难道比坚强的意志更重要?难道比丰富的人脉资源更管用?难道比亲人的鼓励更现实?然而,仔细一想,和田一夫不是姑妄言之。康德说:“只有乐观与希望,才能有助于我们生命的滋长,能够鞭策我们的奋斗意志,生出无比的力量。”和田一夫的经历,正是康德这番话的最好注释。一个已迈入古稀之年的人,在遭遇重大打击后,如果没有一种快乐的心情作支点,那么,且不说年龄已不是重新创业的时段,单是从天堂跌进地狱的沮丧,也会使人郁闷无比,走入绝望的死胡同。在这个社会,这种遭遇重大打击后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绝路的人是很多的。

那么,为什么和田一夫能始终笑对生活,在重创后仍能不沮丧、不绝望呢?他的秘诀就是记“光明日记”。从20岁走上社会开始,和田一夫就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与众不同的是,他只拣快乐的事情记,他把这种日记称为“光明日记”。此外,他每月召开例会,要求所有与会者在谈工作之前,必须用3分钟时间谈谈自己本月内最快乐的事情。他把这种例会叫做“快乐例会”。我想,正是和田一夫不断地追求光明与快乐,才使他成为生活中的一只“不死鸟”。

由和田一夫的“光明日记”,我联想到自幼双臂残疾、右脚畸形的山东临沂姑娘马启迪。在没有双手的条件下,她依靠惊人的毅力,磨练出一双灵巧的脚。她说:“既然残酷的命运是这样无法逃避,不开心过是一天,开心过也是一天,要活着,就做一个快乐的残疾人。”她笑对生活,洗衣做饭、穿针引线,甚至哺育孩子,都“一脚包办”。我想,当我们在抱怨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在遭遇挫折后一蹶不振时,是不是应该想一想马启迪,让心里的“光明”多一点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碰到各种困难、挫折甚至打击。如何在各种困难、挫折、打击面前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呢?像和田一夫那样,每天写写“光明日记”;像残疾姑娘马启迪那样,“感谢命运,虽然它夺去了我的双手,却给了一双这么灵活的脚。”在快乐的生活中收获自己的幸福。

快乐其实很简单,快乐其实每天都在我们周围,关键是你如何找到它。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理解的眼神、一次帮助他人的经历,都可以成为你快乐的记忆。一个有幸福感、有责任心,对社会、对亲人愿意多付出、少索取的人,才是一个快乐的人。生活就是一种态度,而态度又决定人生。努力做一个快乐的人吧!快乐的人越多,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