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地方戏曲集锦(五音戏)

 文化龙乡 2015-04-11

下载 (64.17 KB)
2012-9-21 22:20

五音戏《拐磨子》剧照

       五音戏是我国的独有剧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山东省的章丘、历城一带,传于济南、淄博、滨州、潍坊等地,以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而著称,地方特色浓郁。由于所流传地域的方言、风俗等差异,大致划分为东、西、北三路。后由于种种原因,东路和北路肘鼓子渐趋衰微,只有西路被一支专业的戏曲团体承续下来,即今日的淄博市五音戏剧院。
      五音戏是由边打鼓边歌唱的“秧歌腔”发展起来的,其产生、发展、定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秧歌腔”(“秧歌”和“姑娘腔”)时期:关于秧歌的起源,清翟灏在《通俗篇》中道:“今有秧歌,本妇所唱也。《武村旧事》元夕舞队之‘村田乐’即此。”相传,古时候章丘、历城一带,逢农闲节庆之余,农民便自发地组织起来,用边舞边唱的秧歌形式,或庆丰收,或颂太平,进行自娱自乐。
      五音戏的传统剧目颇多,据统计有160余出,主要有《王小赶脚》、《王二姐思夫》、《拐磨子》、《彩楼记》、《王定保借当》、《墙头记》、《赵美蓉观灯》、《王林休妻》、《乡里妈妈》、《王婆说媒》、《张四姐落凡》、《腊八姐》、《亲家婆顶嘴》、《窦女》等。由于表现的多是当地农村妇女的形象和生活状态,故生活气息强烈,地方特色浓郁,方言纯朴自然,常用民间谚语和形象比喻,言简意赅,深受百姓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