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地方戏曲集锦(梅林戏)

 文化龙乡 2015-04-11

泰宁梅林戏剧团八十年代《白蛇传》演出剧照

       梅林戏俗称土戏、土京戏,是福建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泰宁、将乐、顺昌、邵武、光泽等地。清代乾嘉年间,徽调经浙江、江西两路传入泰宁后,与当地方言和民歌小调、道教音乐相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其道白采用当地官话,唱腔以乱弹、西皮、下江为主,其唱腔优美、行当齐全、表演粗犷,唱做念打都具有鲜明个性。梅林戏在表演上跟赣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因梅林戏是在当地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依旧保留着当地民间朴素、粗犷的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别是花脸和丑角的表演动作比较原始,有些接近古老剧种莆仙戏的“三角肩”、“七甲滔”等姿势。
      泰宁梅林戏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徽调传入泰宁县梅林村并发展演变而成的,故名梅林戏。因表演者多于农忙务农、农闲时演戏,故有人称其“四季班”。当地百姓长期流传着一首民谣:“梅林十八坊,十户子弟九担箱,敲起叮当鼓,唱起梅林腔。”这说明了梅林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观众喜爱。
      梅林戏的传统剧目据初步统计有300多个,大部分是历史故事剧,如《大破洪州》、《天门阵》、《雌雄鞭》等。此外,还有不少民间生活小戏,如《打花鼓》、《卖草屯》等。这些都是观众喜爱的节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