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河高腔《破窑记》老剧照 辰河高腔的曲腔幽雅,表演朴实,富有乡土特色,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广泛流传于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与这些地区毗邻的贵州的桐仁、松桃、印江、思南、玉屏、镇远和四川省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等县(市)。辰河高腔是一个流传地区较广而颇有声誉的地方剧种。初步考证,辰河高腔发源地是湖南泸溪浦市镇,形成时期系在清代道光至咸丰年代,是从弋阳而来,属戏曲四大声腔弋阳腔范围。辰河高腔这个剧种形成的初期,是以堂会形式在一些私家演唱,高腔就是在这种堂会形式下,改造而逐步丰富完善起来,终于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新的剧种,是我国戏剧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山花。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辰河高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辰河高腔的声腔高亢激昂,音域宽广,可在高、中、低音区回旋,粗放时裂金碎玉,响彻云霄;柔和时则细若游丝,婉转动人。男声用大本嗓演唱,给人以粗犷奔放之感;女声唱腔的高八度花腔委婉清亮,悦耳动听。演员的表演朴实、自然,带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具有讲究唱功、多唱传奇本高腔、擅演目连戏的特点。演出时的伴奏乐器包括唢呐、笛子、京胡、二胡、三弦、大鼓、小锣、云锣、钹、小鼓等,特制的高腔唢呐声音高亢优美,能与唱腔融为一体,在帮腔和伴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辰河高腔完整地保留了民族和地域特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较早地在戏剧演出中实现了观众和演员的互动,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意识流艺术"。辰河高腔在国外演出时曾引起轰动,被誉为"中国戏剧的瑰宝"。 |
|
来自: 文化龙乡 > 《中国地方戏曲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