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著名书画篆刻家来楚生先生诞辰110周年 近日上海笔墨博物馆组织了一场来楚生先生的书画作品展,展出有绘画精品16件,书法精品9件,印蜕7枚。在来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作这样一个专场,既是对海派艺术的一次弘扬,也是对来楚生先生艺术成就的一次缅怀。 一 来楚生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他的绘画,构图明快、章法简约,用笔爽辣,施色俏而不艳,线条厚实,金石味浓。 本次展览中所展出的《猴》、《兔》两件作品,题材内容不仅少见,且其构图与用笔更显示了老画家的功力。这两幅画的构图很相似,画面仅为一物,安排在画面中下方,初看好像空空荡荡,其实这大胆的布局正反映了来先生的艺术风格,先生一向认为画大写意就是讲究用笔简练,一笔可以达到的决不用二笔,要向八大讨笔墨。妙处还在画的落款,先生有书法优势,在纸边上一串长题,从上至下,使画面张立起来,使整幅画达到大虚大实,实现险中取稳的艺术美,真可直呼鬼神。 《松蕊诱鼠》是先生七十岁生日的赠念作,也是本次所展出的14件花卉册页中的代表作。松鼠是来先生笔下常见之物,但此幅为最传神。画面上的小松鼠似乎被嫩黄色的松蕊所吸引,先生用浓墨画鼠额,双勾脸颊作局部留白,在白处再复以焦墨二点,不画眼框,眼珠就凸出了纸面,鼠的其它部分都笔笔到位,很容易从笔触中看出,鼠身只经笔头几次翻转,墨到韵到,实是精彩。次画的松枝松针,先生采用了虚写。整幅画浓淡枯湿,枝横交交,尽随心驭。 二 来先生书法,草、隶二体领书坛风骚。 与一般书者不同,来先生不是先从王、米、颜、柳入手,而偏爱明末书家黄道周,在年轻时,他几乎临遍黄氏各体,在黄氏的行草上下功夫,以至先生三、四十年代的书作几乎与黄体乱真。 但是先生的学习观是:“始入手须专宗一家,得之心应之手,后旁通曲引,以知其受,泛滥诸家,以资我用。”在黄氏书体手摩心追过后,他转身再摹《王羲之集字圣教序》,《书谱》,《智永草千》等诸帖,可此时的临池,先生已经带有极大的主观态度和创造意识,不再重似而重神,意在得章法和图个性演化。 展览中的长卷《安处先生书鲁迅诗》是来先生68岁时所写,次卷有十米之长,近千余字一气呵成,卷中每字,点划收放并蓄,分行布白,疏密有顾;转折处,圆润爽利,虚实相伴,笔头时轻,时重,时连,时断,却势贯前后上下,是先生行草书中的绝品,被多个书籍著录。 先生隶书,从诸多汉碑中寻找营养,章法点画,相互熔铸,所以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他几乎在隶书已经自成风貌的情况下,还遍临所见碑版,且又特别在《曹全》、《礼器》、《子游残》、《西峡》、《石门》、《张迁》上猛下力量,在这次展品中可以看到许多碑版在一通临完后特别记上第几遍,说明先生的临池态度。 三 唐云先生讲:“来氏书、画、刻无不精妙。而于书,篆,隶、正、草均熟中求生,刚健婀娜,平信憨辣,气势磅礴,不可名状,可推当代杰手,画从书法来,清新横溢,刻则运刀如笔,饶有奇致,皆不涉前规,开生面者也。”虽然言词不多,却句句矢的。 来先生的艺术被艺界冠为三绝,有他的艺术天赋,但是缅怀先生,我们其实更要知道他对艺术的态度和人格秉性。先生的爱女来步昭女士和先生的爱婿俞受稼先生在《海派书画》2009第4期上有一篇追忆父亲文章,其中的两段文字容我转记这里,一段是先生对儿女说的话,“在名利方面我都是让人的,唯独在艺术创作上我是不让的”;一段是儿女对父亲的回忆:“父亲除了天分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的勤奋苦练,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他在世的最后两年,来访人特别多,白天没空,就把练字时间放在清晨,放在深夜。在他最后一次进医院前一天,他还想写字,但拿起笔来感到特别重,勉强写了半张,实在是写不动了,才搁下笔,从此再也没有拿起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