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45)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五当召村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5-04-11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45)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五当召村

麻池古城 <wbr><wbr> <wbr><wbr>赵长城 <wbr><wbr> <wbr><wbr>五当召 <wbr><wbr> <wbr><wbr>美岱召

  五当召位于固阳县城东南40公里,距包头70公里。是内蒙古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纯藏式喇嘛寺庙。寺庙被群山环抱,山上苍松翠柳,郁郁葱葱,寺前小溪清澈,流水涓涓。整个寺院依山势建造,规模宏大,殿堂仓舍2538间,占地约20万平方米,鼎盛时喇嘛1200多人。所有建筑均采用藏式结构:平顶、直墙、小窗、白色,整个寺院山巅松柏辉映,显得十分精美壮观。主要建筑由六殿三府一堂和94栋喇嘛住宿楼组成。

 

  五当召是我国喇嘛教中的三大名寺之一。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典型的藏式建筑群。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至八月初一,五当召都要举行嘛呢会。喇嘛们手持经轮,吹着法号,敲着羊皮鼓绕召庙而行,颇为壮观。
  五当召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五当召镇吉忽伦图嘎查是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蕴含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习俗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五当召

 

 

 

五当召位于包头市西北阴山深处的固阳县五当沟内,原名巴达嘎尔庙。“巴达嘎尔”是藏语,意为白莲花。该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五当召是一座藏式风格建筑的藏传佛教庙宇,是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在此兴建的,后逐步扩大后始具今日规模。因建在五当沟的一座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人们通称其名五当召。“五当”,蒙古语意为柳树,“召”,蒙古语为庙宇之意。五当召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美称。

        麻池古城 <wbr><wbr> <wbr><wbr>赵长城 <wbr><wbr> <wbr><wbr>五当召 <wbr><wbr> <wbr><wbr>美岱召

 

        麻池古城 <wbr><wbr> <wbr><wbr>赵长城 <wbr><wbr> <wbr><wbr>五当召 <wbr><wbr> <wbr><wbr>美岱召

 

         麻池古城 <wbr><wbr> <wbr><wbr>赵长城 <wbr><wbr> <wbr><wbr>五当召 <wbr><wbr> <wbr><wbr>美岱召

 

        麻池古城 <wbr><wbr> <wbr><wbr>赵长城 <wbr><wbr> <wbr><wbr>五当召 <wbr><wbr> <wbr><wbr>美岱召

 

        麻池古城 <wbr><wbr> <wbr><wbr>赵长城 <wbr><wbr> <wbr><wbr>五当召 <wbr><wbr> <wbr><wbr>美岱召

                            五当召的高僧用彩色沙绘制的唐卡

 

 

 

                  苍松翠柳掩映的古村落

 

  

    五当召村位于包头西北阴山深处的五当沟。五当召有蒙古、汉、藏三种名称。五当,蒙古语是“柳树”,因为召前峡谷柳树繁茂而得名;藏名“巴打嗝儿”,意为白莲花;汉名“广觉寺”,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乾隆皇帝御赐。

 

中国古村大全之十四鈥斺斈诿晒

    

    五当召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经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多次维修、扩建,遂成今日规模。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召为“庙宇”之意。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庙宇为藏式,依山势布局。庙占地面积约300余亩,殿宇和仓房2500余间,各幢建筑自成一区。五当沟内老松蟠曲,溪水清流,与白壁朱门的庙宇建筑相掩映。

中国古村大全之十四鈥斺斈诿晒

   “吉忽伦图”蒙古语意为“兴旺”,是石拐区五当召镇政府所在地。五当召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五当召镇吉忽伦图嘎查是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蕴含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习俗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