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里始建于唐代,是明朝的重要军事城堡。古城有72姓,72口水井,虽经历600多年风霜侵蚀和火灾的劫难,但整座城貌依然是我国南方高原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唐朝诗人王昌龄曾经贬谪于此,隆里的龙标书院、王昌龄祠、状元桥、状元墓都是后人为纪念王昌龄而建的。隆里民族传统文化厚重而又多彩,唱汉戏、吟故事、玩龙灯被视为三大民族文化瑰宝,蜚声国内外。目前,隆里古城已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12个古城镇之一,又与挪威王国共同建立了生态博物馆。
隆里文明早孕,风雨纯朴,绚丽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物产资源,是她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唱汉戏、吟故事、玩龙灯是他们三大民族文化瑰宝,尤其玩龙灯,龙灯制作精巧,气势宏大,表演技巧高超,活灵活现,蜚声国内外。这里摊店中的隆里腌鱼、重阳酒、米花、炒米、麻叶等土特产可真是琳琅满目。

隆里古城是用卵石框边筑成的土埂,周长1500米,高4米,宽3米。这里街巷纵横交错,建筑整齐和谐。隆里城设置东、南、西、北四方城片。城门设置虚虚实实,让人感到"明通暗塞,暗通明阻"。隆里古城建筑的风格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它超前、合理的规划布局,令现代人望尘莫及。隆里古城有72姓,72口水井。隆里古城建筑是王昌龄边塞诗派、京城建筑及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合体现。隆里古城虽经数百年风霜侵蚀和火灾的劫难,但整座貌仍保持完好,是我国南方高原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

古城街道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后人一直怀念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所以在隆里的龙标书院、王昌龄祠、状元桥、状元墓都是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而建的。张应昭墓、土司墓、龙里花桥、碑刻龙溪,真武山等景点融观赏和考古为一体。古城隆里是本书,一本读不尽看不完的书。国内外文物专家曾多次到这里考察,对这里的每街每巷无不着意观览,惊叹它是"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