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70)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肇兴寨村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5-04-11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70)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肇兴寨村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肇兴寨村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境内。亦名肇洞,为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人民政府驻地,距黎平县城南72公里,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山间坝子之中。肇兴河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穿寨而过。全寨分三个村,为黎平县最大而又最古老的侗寨之一。

    地势处于两座山脉之间的故地,村寨呈船形状,海拔410米,向西北面68公里到黎平县城,向西52公里到江县城,向东南102公里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公路沿寨而过,是黎平县通往两广最为快捷的陆路通道。

      地处两座山脉之间的故地,村寨呈船形状,海拔410米,向西北面68公里到黎平县城,向西52公里到江县城,向东南102公里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公路沿寨而过,是黎平县通往两广最为快捷的陆路通道。

  肇兴寨面积0.32平方公里,辖三个行政村,即肇兴村、肇兴中寨村、肇兴上寨村.全寨有867户,3640人,均为侗族。有“千家肇洞”和“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肇兴侗寨历史悠久,据民间相传的族谱记载: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历史。

  肇兴寨内吊脚楼鳞次栉比,戏楼、歌坪点缀其间。最出名的是五座戏楼和五座风雨楼桥。寨内有5座气势雄伟的鼓楼和5座建筑独特的花桥,蜚声中外。寨中一条主要街道由东而西,两旁建有学校、乡政府和民居,全是青瓦木楼。5座鼓楼恰如5朵荷花,分布在仁、义、礼、智、信五个自然寨。鼓楼1966年毁,1981年至1983年先后重建。

  寨子虽为一体,但按照侗家一个族姓一座鼓楼的规矩,肇兴大寨五个大团都有自己的鼓楼,被誉为“肇兴鼓楼群”,是侗乡鼓楼之最,蔚为壮观。肇兴侗寨在穿寨而过的小河上,还建有五座小型拙朴的花桥,以配鼓楼,其仁团、义团的花桥与鼓楼、戏楼,匠心独特。

  肇兴侗寨人居“干栏”楼房,楼下安置柴草、杂物,饲养牲畜,楼上住人,前半为廊,宽敞明亮,光线充足,为一家休息或手工劳作之所;后半部为内室,其中设有火塘,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烧饭的地方,两侧或第三楼上设卧房。一般一家一幢,也有的聚族而居,将同一族的房子连在一起,廊檐相连,可以互通,喜庆佳节聚居于此,设宴接待宾客。

  肇兴侗寨侗族文化底蕴深厚,侗族风情原始、古朴。佳节期间,好客的侗家人有一种叫“或夜”的活动。这是村寨与村寨之间的大型社交活动,甲寨举寨前往乙寨做客,当客人临近寨边时,主寨的姑娘早已在寨门前摆起了拦路凳,唱起拦路歌。客人闻歌而对,一唱一应,几个回合下来,喝了拦路酒,才肯放客人进寨。寨中男人吹芦笙放铁炮鞭炮,敲锣打鼓将客人迎进寨子的鼓楼内。人们聚居在鼓楼旁的歌坪上,踩起个堂,举行盛大的祭祀祖母“萨岁”的仪典,两寨的男女青年在寨老的带领下,拥着“萨坛”绕寨一圈,然后在芦笙中进入歌坪,手拉手圈成男外女内两圈,边舞边唱。

 

 

 

                                   黎平肇興侗寨

 

                                                古寨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肇興侗寨是屈指一數的,有“千家肇洞”和“侗鄉第一寨”之美譽。寨中房屋為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

    肇興侗寨建寨歷史悠久,據民間相傳的族譜記載: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西元1160年間,肇興的先民就在這裏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歷史。

 

 

                                              鼓楼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五大團鼓樓

 

 

    寨首第一座鼓樓,高十一層,下兩層為四角形,上九層為八角形。樓的尖頂處由七個寶葫蘆穿襯直插雲天。第一層正面中央,塑有“二龍搶寶”;頂層瓦瓴上,塑有“三龍飛天”,故名“五龍樓”。層層簷角,塑有虎、豹、熊、獅、飛禽和魚。頂層正面下端,塑有兩員武將持矛拿刀。層層簷板,繪有各種栩栩如生的人物、禽獸。離這裏lOO米外,又有一座鼓樓。高九層,宮殿式樓頂。頂層中央塑一輪光芒閃射的紅日,瓦瓴兩端簷角,各塑一隻天鵝朝向紅日。第一層正面中央塑有二龍搶寶,各層的簷板都有雕塑和繪畫。附近,有兩座鼓樓,南北相距200米。旁有花橋,下有清流,沿河便是一排排侗家吊腳樓,甚為壯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寨、樓、橋、河渾然一體,掩映在綠樹濃蔭中。這兩座鼓樓造型和五龍樓一樣,但簷角和簷板塑、繪的圖像卻別具一格,其中一座塑一兒童,騎著一條大紅鯉魚,居於“二龍搶寶”之上,欲奔東海;另一座是寨內最高,最大的鼓樓,有十三層,頂、底兩層為四方形,上十一層為八方形,尖頂是個寶葫蘆穿襯。第二層正面簷角上,塑有珠郎和娘美這對侗族情人彈琴對歌。寨頭還有一座近年剛剛落成的鼓樓,層數雖只有七層,但各層相距較高,整體高度與其他四座相差無幾。樓下有土坪,土坪邊建有一座吊腳樓式戲臺,與鼓樓相對。塑像和繪畫,都是本村,本寨侗族農民藝術家所繪製。整個樓身結構不用一釘一鉚,全是杉木鑿榫銜接,沒有一個木楔。大小柱枋,橫穿直套,十分嚴密結實。前後簷口採用人字斗拱形式,漢末至唐代的建築多採用這種格式,侗寨留存至今。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傳說侗族老人陸老鬧,第一個到此地定居,以後人口繁衍到幾十戶,開始建第一座鼓樓。此後,人們亦從四面八方遷來這裏,但都以陸為姓,以紀念陸氏為此方的開基祖。遷來的人雖以陸為姓,卻仍然保留自己原來的姓氏,在家族內秘傳“內姓”。寨中一個大的房族聚為一寨,如是有5個寨,亦叫5個團,以“仁”、“義”、“禮”、“智”和“信”命名。後來隨著人丁興旺,5團融為一體成了今天的肇興侗寨。其間幾經外遷到紀堂、登江、旺榪、登尚、宰柳、來馬、幹洛、旺隨等處居住,現在都成為幾十戶、上百戶、二百多戶的大小寨子。統計表明,總體已達1300餘戶,6000餘人的規模。

 

  寨子雖為一體,但按侗家一個族姓一座鼓樓的規矩,肇興大寨五個大團都有自己的鼓樓即“仁、義、禮、智、信”五座鼓樓。被稱為“肇興鼓樓群”,是侗鄉鼓樓之最,蔚為壯觀。在穿寨而過的小河上,還建有五座小型拙樸的花橋,以配鼓樓。其仁團、義團的花橋與鼓樓、戲樓,匠心獨特。

  肇興侗寨全為陸姓侗族,分為五大房族,分居五個自然片區,當地稱之為“團”。分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信團五團。

  肇興以鼓樓群最為著名,其鼓樓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被譽為“鼓樓之鄉”。寨中五團,共建有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臺五座。五座鼓樓的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蔚為大觀。

 

    仁團鼓樓:七重簷八角攢尖頂,高21.7米,占地面積60平方米。

    義團鼓樓:十一重簷八角攢尖頂,高25.8米,占地81.6平方米。

    禮團鼓樓:十三重簷八角攢尖頂,高23.1米,占在70.3平方米。

    智團鼓樓:九重簷八角歇山頂,高14.9米,占在77.3平方米。

    信團鼓樓:十一重簷八角攢尖頂,高25.9米,占在78.3平方米。

      該鼓樓有一副楹聯:“鼓樂聲聲京城震動雄證當今盛世;

                        樓閣巍巍侗寨歡呼謳歌天下太平。”

 

                                  鼓樓特色

 

  侗寨鼓樓是侗族地區特有的一種公共建築物,是侗寨的標誌。在侗族南部方言區,幾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樓,是侗寨風光的一大特色。

  鼓樓具有歷史悠久、造型美觀、結構獨特、用途多樣等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和民族民俗文物價值。

  鼓樓的來源,眾說紛紜。民間傳說三國時,諸葛亮南征,曾紮營侗鄉,為方便指揮,在營寨中修築高亭,內置銅鼓,以鼓聲傳令,遂流傳成為鼓樓。另有一種說法更加神奇,傳說鼓樓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遺跡。古代外星人來過侗鄉,曾修建火箭和飛碟發射架。鼓樓外形頗似發射火箭的支架,頂層閣樓的剖面恰如飛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築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師讚頌鼓樓的歌詞中,就有“那天神仙下界送禮錢”的句子,耐人尋味。

  

                 人居“幹欄”樓房

 

 

    肇興侗寨人居“幹欄”樓房,樓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雜物,飼養牲畜。樓上住人,前半為廊,寬敞明亮,光線充足,為一家休息或手工勞動之所;後半部為內室,其中設有火塘,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炊飯的地方,兩側或第三樓上設臥房。一般一家一幢,也有的聚族而居,將同一房族的房子連在一起,廊簷相接,可以互通,喜慶佳節聚居於此,設宴接待賓客。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侗寨文化

 

 

   肇興不僅是鼓樓之鄉,而且是歌舞之鄉,寨上有侗歌隊、侗戲班。每逢節日或賓客臨門,侗族群眾歡聚於鼓樓、歌坪,舉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娛活動。歌類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蟬歌、踩堂歌、攔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敍事歌、童聲歌等。侗歌聲調宛轉悠揚,旋律優美動聽,尤以多聲部混聲合唱扣人心弦,轟動海內外。每隔一年於中秋節舉行一次的蘆笙會,主、客竟相吹奏比賽,笙歌陣陣,熱鬧非凡,極為壯觀。

  肇興侗寨侗族文化底蘊深厚,侗族風情原始、古樸。佳節期間,好客的侗家人有一種叫“或夜”的活動。這是村寨與村寨之間的大型社交活動,甲寨舉寨前往乙寨做客,當客人臨進寨邊時,主寨的姑娘們早已在寨門前擺起了攔路凳,唱起欄路歌。客人聞歌而對,一唱一應,幾個回合下來,喝了攔路酒,才肯放客人進寨。寨中男人吹蘆笙放鐵炮鞭炮,敲鑼打鼓將客人迎進寨子的鼓樓內。人們聚居在鼓樓旁的歌坪上,踩起歌堂,舉行盛大的祭祀祖母“薩歲”的儀典。兩寨的男女青年在寨老的帶領下,擁著“薩壇”繞寨一圈。然後在蘆笙曲中進入歌坪,手拉手圍成男外女內兩圈,邊舞邊唱,是為“哆也”。

  夜幕降臨,男女青年們意猶未盡,又集於鼓樓圍坐,火塘燃起旺旺的篝火。人們唱起了大歌,如癡如醉,不知天之將明。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街坊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环境优美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一)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七百貫洞,千家肇洞

 

   肇興侗寨侗族南部方言區較大的村察,肇興素有“七百貫洞,千家肇洞”之稱(肇興舊稱“肇洞”)。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全寨被參天古樹和茂林修竹所圍繞,寨內流水瀠回,吊腳樓房屋、曬禾架、魚塘和風雨橋四

陳,井然有條。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鼓樓是寨裏集會議事、訂立款約、處理問題的會場,也是寨裏群眾工餘飯後休息活動場所。每逢春節、農曆6月6日天貺節和8月15日蘆笙節等盛大的節日活動都在鼓樓舉行。青年男女著節日盛裝,姑娘們頭插銀制鳳羽、紅綠絲綢花朵、鷺鷥和雄雞羽毛;身穿內白外青侗布衣,襟上繡著各色花邊;腰間圍一幅繡花圍腰和一條紅綢繡花巾;下穿青色侗布百褶裙,爍爍閃光。冬季,樹蔸堆滿鼓樓火塘,溫暖如春。長者常向晚輩教唱侗歌、傳播生產知識和侗史知識。臘漢(男青年)、臘靦(年輕姑娘)在火邊吹笙彈唱,行歌坐月。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物产交流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當外面的世界通過互聯網路瞭解到這裏有淳樸的人們、有遠離現代文明的農耕文化時,於是,外面的人們紛至遝來,寨子裏人們觀念也隨之發生著變化。這裏流傳著一句順口溜:“肇興一大怪,八十歲老太追老外”,這句話是在描述寨子裏的人兜售手工藝品時的情景。其實這正是這裏的人們萌生商品意識的具體表現。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閑雲野鶴遊神州――貴州篇:黎平肇興侗寨(二)

 
 
 
 
 

                            黎平肇兴侗寨

 

  

     中国最美的古村古镇(三)

 

 

     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仁团鼓楼:七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1.7米,占地面积60平方米。

    义团鼓楼: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8米,占地81.6平方米。

    礼团鼓楼:十三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3.1米,占在70.3平方米

    智团鼓楼:九重檐八角歇山顶,高14.9米,占在77.3平方米。

    信团鼓楼: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9米,占在78.3平方米。该鼓楼有一副楹联:“鼓乐声声京城震动雄证当今盛世;楼阁巍巍侗寨欢呼讴歌天下太平。”

    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是侗寨的标志。在侗族南部方言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楼,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民俗文物价值。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群众欢聚于鼓楼、歌坪,举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娱活动。歌类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蝉歌、踩堂歌、拦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叙事歌、童声歌等。侗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轰动海内外。每隔一年于中秋节举行一次的芦笙会,主、客竟相吹奏比赛,笙歌阵阵,热闹非凡,极为壮观。

    旅游购物以贵州手工艺品为主,侗族的手工制民族服装、饰物较有特色,其次为侗族的银饰,也是很好的旅游纪念品。

   侗寨炊烟最值得欣赏的是侗族大歌,让人大开眼界。可以跟招待所的人打听,代为联络观看表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