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瞿秋白之死

 昵称22346171 2015-04-11

死亡是一个人的最终归宿,生命自虚空中诞生,便在一步步走向死亡,如朝阳注定要溶入黑夜。许多时候,人在死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东西最能体现他一生的价值。意识到死亡并对其进行思考是感受生活的开始,因为死亡牵涉着人往何处去的哲思,暗含着对人生意义的关注。用哲学的语言来说,“死亡观”是人生观的核心,一个人如果连死是怎么回事都没有搞清楚,他怎么会生得有意义?

身份:中国革命家、理论宣传家、文学家

  死于:1935年6月18日(终年36岁)

  死因:被枪杀

 

 

  地点:福建长汀  评价:瞿秋白是中国第一个翻译《国际歌》的人,也是唱着这首战歌走向刑场的伟大战士。他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主持召开了“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31年被王明排挤出中央政治局。瞿秋白脸上架着一副眼镜,书生气十足。他写的文章曾得到过鲁迅的首肯,本可以成为一个地道的文学家。然而,他却选择了另一条救国的道路,并一度成为中共的领袖。在他身上,人们体会到的是书生的意气和革命家的豪迈。

  红军主力长征时,瞿秋白因患肺病,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1935年2月,他的肺病日益严重,中央决定派人送他转道香上海就医。当2月24日走到福建上杭濯田区水口镇小径村时,他们被当地反动武装保安团发现,突围不成被捕。当时,瞿秋白化名林祺祥,职业是医生,任凭敌人严刑逼供,坚不吐实,敌人一直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4月初,被敌军第八师俘获的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成之妻徐氏,供出了瞿秋白已在上杭地区被俘的情报,敌东路军总指挥蒋鼎文如获至宝,立即电令紧急查报。敌人根据徐氏提供的情况,毫不费力地从被俘人员中找到了有气质特征的瞿秋白,又让被俘的、曾当过收发员的叛徒郑大鹏在暗处指认,证实“林祺祥”确系共产党的前“魁首”瞿秋白。

  25日,瞿秋白被保安十四团的大批士兵押往长汀,囚禁在蒋介石嫡系部队第36师师部。在这里,国民党企图用软化的办法使瞿秋白屈服。第36师师长宋希濂,不但改善瞿秋白的生活待遇,还令大小官员称他为“瞿先生”。面对敌人,瞿秋白不卑不亢。他喜爱诗画书法篆刻,大小官员附庸风雅,求诗索印,他也不拒绝;但对党的机密,他始终守口如瓶。敌人软硬兼施,一无所获。国民党当局不肯丢掉劝降的幻想。陈立夫认为,如能说降瞿秋白,将在国际上发生很大影响。于是他们又派中统局训练科长王杰夫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特派福建党务视察委员”的身份,去长汀对瞿秋白劝降。王杰夫劝瞿秋白做识时务的俊杰,爱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和才华。瞿秋白则坚定地回答:“不愿丧失人性而生存,不愿做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

  5月17日至22日,瞿秋白在敌人的监狱中写下了他最后的一篇文章,取名《多余的话》。他在文章中自我解释道,“我知道这里所写的未必能够到读者手里”,所以说这是“多余的话”。他在文章中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历史,抱着必死的念头,向自己的同志和热恋的世界告别:

  “永别了,美丽的世界!

  一生的精力已经用尽,剩下的一个躯壳……好在得到的是‘伟大的’休息。至于躯壳,也许不能由我自己做主了。告别了,这世界的一切!

  俄国高尔基的《四十年》,克里摩·萨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罗亭》,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国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动摇》,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很可以再读一读。

  中国的臭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永别了!”

  1925年6月16日,蒋介石从武昌行营发手谕密电蒋鼎文,责令对瞿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6月17日中午,第36师参谋长将蒋介石的命令告诉了瞿秋白,瞿秋白听后,端起给他预备的酒杯,铿锵有力地说:“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这样做才符合蒋介石其人的作为!我提议,为你们提前为我送行,干杯!”那个参谋长见眼前这个瘦弱的书生气十足的人,此时此刻还如此气度非凡、潇洒,脸上露出了敬佩而又不可思议的神情。

  当天晚上,瞿秋白服安眠药后睡得很沉。第二天,即6月18日,瞿秋白起身后换上黑褂白裤,认真地漱洗之后,泡上一杯浓茶,点了一支烟,坐在窗前翻阅唐诗。太阳出来了,万道霞光投射进门窗,令他思潮涌动,他禁不住提笔写了起来:“1935年6月17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翌日读唐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句得偶成一首:夕阳明灭乱山中(韦应物),/落叶寒泉听不穷(郎士元)。/已忍伶俜十年事(杜甫),/心持半偈万缘空(郎士元)。”正写到这里,军法处长来催促他启程。瞿秋白觉得一件事情还没办完,有加以说明的必要。于是疾笔草书:“方欲提笔录出,而毕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曾有句‘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秋白绝笔。

在敌人的催促下,瞿秋白掷笔整衣,昂首走出房门,进了戒备森严的中山公园。中山公园的小角亭中摆了酒菜,敌人在亭前为瞿秋白拍照,瞿秋白毫无惧色。他气定神闲,背手挺胸,面带笑容,为世人留下了一位革命者最后的风采。照相后,他背北面南坐定,自斟自饮,旁若无人,痛饮数杯后,长吟道:“人之工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也。”

 

  诵毕,瞿秋白在目瞪口呆的敌军官兵刀枪环护下,走出中山公园,漫步走向距公园约1公里的罗汉岭前蛇王宫侧的一块草坪。他手夹香烟,顾盼自如,缓步而行,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来到草坪上,他又作了抗日救国的演说,并高喊:“为中国革命而牺牲,是人生最大的光荣!”

  现场的人无不对瞿秋白的大义凛然肃然起敬,连敌人也不能不叹服这位共产党人的忠肝义胆、壮志豪情。瞿秋白盘膝而坐,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开枪吧!”遂英勇就义,时间是上午10点,终年36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