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rt舌头】我改变画法——法国抽象画家贝尔纳·弗里茨

 九日图书1976 2015-04-11


艺术家贝尔纳·弗里茨(Bernard Frize)1949年出生于法国圣芒代。

贝尔纳·弗里茨的工作是高度面向过程的,往往需要非常规的工具﹑材料和别人协助来完成一幅作品。

对此贝尔纳·弗里茨说,“在我的作品中,我并不真正改变风格,我只是改变画法”。


贝尔纳·弗里茨把绘画看作是处于自然之中的一个搜索、一个旁观者和一个平坦的表面,在一次采访中,贝尔纳·弗里茨说,“这即是某些人不喜欢我的原因——我的绘画是关于〈过程〉到底会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但尽管如此,这个过程是吸引观众参与的一条有效的。

而对于观众产生的种种联想,贝尔纳·弗里茨强调,他对联想没有兴趣,只是希望营造含糊不清的主题。

凯绥·珂勒惠支奖评委Ay?e Erkem、MonaHatoum、Karin Sander说:“弗里茨通过自己设置的规则和系统进行具有机敏性的概念创作”。

有评论说,贝尔纳·弗里茨作品的表面具有冰冷的、酷似照片的一面,形成一个屏幕,既吸引人,又产生排斥感,整个构图的重点并非和谐感,而是一种规则,一种带有它各种必须服从的束缚的方法。

贝尔纳·弗里茨在谈到他的创作过程时说,“我采用了一些毛很长的滚筒,它产生出的肌理颇似‘兔毛大衣’的效果。(……)总共使用了五个滚筒,每个滚筒上都有不同的色彩。颜料跟在我所有的作品中一样,都要在新鲜的树脂中过一遍,而这两种材料的重叠使得整个表面分为五个区域,因为其中每一幅画都是根据顺时针方向跟第一个区域稍微带有一定的距离而开始绘制的,所以,到了最后,很难区分哪个在上,哪个在下。每过一次颜料都会显示出上面的颜料,或者让上面的颜料渗上来,而同时又是对上面颜料的覆盖。对我来说,这就像是一些结:一切都是平的,但一切又都可以说是根据幻觉原则而缠结在了一起。(……)重要的是要达到某种中性的效果,回到某些烂泥的效果,直到色彩、颜料之间再也分不清,再也不去加强构图感,而是让它有一种透明的效果,同时又让一切不但被弄平,而且还必须统一在一起,就像一片色彩的烂泥一样”。

正如艺术家本人所暗示的,观众被邀请去比较作品中不同的画布以及它们之间微妙、细腻的变化,从而猜测出制作的手法以及为整个作品的制作定下基调的规则。

这是贝尔纳·弗里茨,一个著名的抽象主义画家。


文章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