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专业与未来职业选择对等吗?

 许愿真 2015-04-11

  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眼里,选择一个热门专业能为他们大学毕业后带去一份好工作,在环境优雅的工作环境里拿着高薪,过着大多都市白领选择的小资生活。可是这样的一份工作真的就是一份好工作吗?笔者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大量转载的一段话“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才能带给你快乐!”笔者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国内一家知名培训公司上班,三十多岁的男士至今没有找到女朋友,因为他实在是太忙。他把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工作,经常在微信里看到凌晨三四点,他还在做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和新一轮的营销方案。当然了,他确实拿着高薪,如果他们公司正如他所言能在年底美国上市,他可能一跃成功都市金领。由于长年加班,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他也因此患上了失眠症,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头发已经快要掉光了。他的工作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的眼里就是一份好工作,可是这样的一份“好”工作,你愿意去做吗?笔者讲这样的故事,不是说加班不好,现在很多单位的工作都需要加班才能完成,但是以牺牲个人健康和幸福的代价换来的高薪工作,你愿意接受吗?

  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好工作的定义是什么?或许每一个人的回答不同,有的人说薪水高,工作环境好;有的人说薪水不重要,稳定有发展空间就好。其实,这里笔者想提醒考生和家长的是,我们需要正确对待好工作的定义。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人需要“倾听内在的声音”,“选择在本质上 适合自己的东西”,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相反,如果没有发展和发挥一个人的才能,就常会隐隐地感到不安和失落。可见,真正的好工作是真正适合个人发展需要的。

  如果我们大学毕业后,只是想寻找一种谋生的手段,那么只需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外在的可用资源,以及这个职业赚钱的程度。可是,如果我们希望职业成为一条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希望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就要选择一个符合自己的个性、能力和兴趣的职业,这样你不但容易成功,而且工作过程本身常常就给你带来了很多满足。可以说,从事一个自己 “胜任愉快”的职业,是一种幸运和幸福。如果一个人选择某种工作是因为他喜欢这个工作的内容,喜欢这种工作方式,那么这个工作对于他而言就是“胜任愉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享受由内部动机驱动带来愉悦的人,就是真正的“乐之者”,也就是对某项工作真正有兴趣的人。这样的工作才能真正带给一个人满足与幸福。

  选择专业是否等于选择未来的职业?

  今天选择的专业一定是未来大学毕业后的就业相关领域吗?不一定。复旦大学曾经在2010年发布《复旦大学就业行业报告》。报告依据近几年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实际流向的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越来越低,尤其在人文类基础学科如文史哲等专业上,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职业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 由此看来,如今选择的专业不一定就是未来要从事的相关行业。例如,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眼里,学新闻学未来就一定能成为记者、编辑,但殊不知很多编辑、记者都出身于经济学、金融学或其他外国语等专业。因此,在选择专业过程中,考生更多地应该对自己进行中长期的职业规划,根据职业规划的内容来确定自己的专业。

  事实上,职业工作的内容并不等于专业学习内容。职业可能会用到你所学的专业知识,但职业的范畴却大大大于你所学专业范畴。笔者曾经接触一个理科男生,专业倾向非常明显,就是想学采矿工程,因为他觉得以自己的物理、数学特长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学好这个专业不费吹灰之力,而且这个专业毕业后工作很好找,薪资待遇也很高。但当他从一个已经从这个专业毕业并且正在从事采矿工作的学长中了解到这个工作的工作环境、危险指数、工作状态后,选择了放弃。事实上,这个案例也告诉广大考生和家长,在专业的选择过程中不要想当然,或者只看到某一方面,眼光应该放得更宽、更远。

  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除了职业的内容是我们务必要注意的,还有一些与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因素也必须要考虑。一方面,考生可以通过各地人才目录看专业的就业前景。近年来,各地人事部门都会公布当地紧缺的人才目录,通过对这些目录的了解,可以掌握各地对人才需求的大致走势,同时也可以在选择专业时起到一定的参考。另一方面,考生可以从高校的新增专业看当前的紧缺人才。每年,教育部都会公布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专业,尤其是新增专业备受大家关注。这里的新增专业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针对全国而言新开设的专业,也就是首创;一个是针对某所高校而言新开设的专业。这些新增设的专业大部分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新兴产业密切相关,大都属于目前或将来人才市场上的热销人才、紧缺人才培养领域。因而新增专业透露出的紧缺人才趋势图可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依据。但是,无论考生是以各地的人才紧缺目录还是新增专业走势为参考来选择专业,都要注意一点。这些紧缺的人才所对应的职业中有多少是适合你的呢?你的性格、特长、兴趣是否适合就读这些紧缺人才对应职业中的相关专业呢?

  因此,综上所述,影响一个人未来从事的职业的因素太多太多,而专业选择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今天考生所选择的专业,是否能在大学毕业后一定从事相关职业,取决的因素很多。考生在选择相关专业时,也绝不能与未来的职业简单划等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