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大事@塔城(二)

 魔兔兔 2015-04-11


火烧俄国贸易圈



1851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后,塔城定为对外开放商埠。1853年中俄在塔尔巴哈台正式通商。1855年沙俄驻塔城官员意欲侵占塔城雅尔噶图金矿(在巴尔鲁克山西部),派出数百武装士兵强行驱散并枪杀采金矿工。徐天尧、安玉贤等回、汉矿工自发带领矿工抬着死难者尸体前往清政府驻塔城参赞大臣衙门请愿,反遭清政府派兵责打镇压。各族矿工六百余人忍无可忍,于1855年(清咸丰五年)8月26日夜,烧毁俄国在塔城贸易圈的栈房51间及货物。清政府却以“研审”名义将徐天尧、安玉贤等十数名矿工逮捕,押送伊犁充军。火烧俄国贸易圈事件,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塔城各族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爱国壮举。


巴尔鲁克山的收回


1883年(清光绪九年)《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签订之前,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迫于沙俄压力,答应沙俄租借巴尔鲁克山十年的无礼要求。租借地包括裕民县全境和额敏、托里两县的一部分。借约期满前一年,时任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额尔庆额向清政府奏请如期收回巴尔鲁克山。在塔城军民齐心支持下,清朝官员英林、图瓦阿强据理力争,与沙俄政府反复交涉,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11月12日将巴尔鲁克山重新收回到祖国怀抱。


3万抗日义勇军及家属从巴克图回到祖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日军军队的围攻夹击下被迫退入苏联境内。1933年初,经中国政府与苏联协商,进入苏境的东北抗日义勇军除伤病员暂留苏联各医院治疗外,其余各部由苏联政府安排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在阿亚古斯下火车,然后乘汽车到达中苏边境巴克特(苏方),后从巴克特过境回到中国新疆塔城边境,从巴克图口岸回到祖国。得到东北抗日义勇军转道塔城回国的消息后,塔城区和各县立即组织起“东北抗日义勇军接待办事处”。塔城行政长鲁效祖和新疆驻苏联斋桑领事广禄为接受抗日义勇军中方代表,各县县长为接待办事处主任。1933年2月至7月,当时总人口不满3万的塔城县(含裕民设治局),全力接待由苏联借道进入新疆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共计8批,包括家属在内3万多人。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塔城休整后,当地民众又筹措各种交通工具将义勇军将士送往省城迪化(今乌鲁木齐)。个别不能随军的老弱军士,塔城当地政府和民众加以妥善安置,使之成家立业。


巴斯拜依大桥的修建



1941年春,由塔城行政长公署行政长赵剑峰、塔城县(政)府县长郭积升、裕民设治局局长蕉乃成提议,曼别特部落首富巴斯拜·雀拉克·巴平捐款5.5万元大洋修建塔城至裕民间的额敏河大桥。1941年夏,塔城行政长公署组织由赵剑峰任总监督、塔城县县长李魏、裕民设治局局长穆尚义(译音)、巴斯拜等人参加的,由34人组成的建桥委员会,专司建桥事宜。聘请苏联桥梁专家,设计桥长87米,宽5.8米,桥上有人行道,松木结构,载重8吨,设计年限20年,实际使用年限36年。1975年地区养路段在原桥(1977年拆除)址东二百米处,由自治区投资34万元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桥高5.8米,长87.5米,宽8米,载重20吨。

1941年9月1日大桥动工建设,次年7月31日大桥竣工。大桥两头建有牌匾和岗亭,牌匾上刻写有“巴斯拜依大桥”六个大字。10月20日塔城行政长公署、塔城县府、裕民设治局组织各族各界人士千余人,在大桥处举行落成典礼,名此桥为“巴斯拜依大桥”。




文字由塔城地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苏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