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系中你不知道的10个怪异物体

 山爷wzs0718 2015-04-12

太阳系中你不知道的10个怪异物体

这些年来,我们已证实了4826颗行星以及开普勒候选行星的存在,还发现了一个有着160个外环的气体巨星系统,这似乎意味着我们对外太空了解颇多。然而事与愿违,宇宙如此浩瀚无边,让我们困惑不已,事实上我们甚至连自身所处的太阳系都了解不多。

10. 奥库斯和万斯Orcus And Vanth

10

我们一定都听过冥王星的大名,2006年其从行星行列中被剔除。随后新视野号对其进行了近地探测,探测报告见诸各大新闻版面,如此种种更是让其声名大噪。但你是否听说过“反冥王星”(anti-Pluto)?奥库斯(90482 Orcus)星属于库伯带(Kelper belt)天体,拥有和冥王星几乎相同的公转周期、倾斜角和距离。

尽管奥库斯星的运行方向与冥王星不同,却共享一个比例为2:3的共振。它们不仅运行轨道几乎重合,还都拥有与其体积关联非常密切的卫星。冥王星的卡伦(Charon)卫星的体积是冥王星的一半;而万斯卫星的体积则是奥库斯星的1/3。“Orcus”在伊特拉斯坎语中相当于罗马语中的“Pluto”,二者都是“冥王”的意思,这也是这颗卫星名字的由来。

奥库斯星的表面覆盖着透明的固态水和固态氨,表明这里曾发生过一系列地质和冰火山活动。如果氨的存在被证实,奥库斯星便可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外海王星体(trans-Neptunian)的构成。

 9. 休神星(90 Antiope)

if

这个名字前面的数字表示这是第90颗被发现的小行星,尽管这广受争议。这颗卫星运行在在木星(Jupiter)和火星(Mars)间的小行星带中,是一颗罕见的双重小行星(也叫对等小行星)。所以严格来说它应该是第90到第91个被发现的小行星。

刚被发现的时候,休神星是被排除在行星序列之外的,因为人们觉得它和行星带里漂浮的宇宙尘埃并无本质区别,人们根本不会将其当做一颗行星来看待。然而在2000年,位于夏威夷(Hawaii)的长达10米(33英寸)的凯克二号(Keck II)地面望远镜观测到,其他望远镜之前观测到的那个大星团,实际上是两颗相互运行的小星体。每个星体直径大约是86千米(53英里),它们之间的距离仅为171千米(101 英里)。

两个天体相互运行并不罕见,但难得的是这两颗小行星的质量相差非常小。我们可以把它们想象成绑在同一根绳子上旋转的两颗保龄球。

 8.土星的六边风暴(Saturn’s Hexagon

8_meitu_12

我们对土星和它的外环都有所了解,但是你们听说过它的云腾吗?上世纪80年代初,“航行者号”(Voyage)取得一个惊人的新发现,这一发现随后又被卡西尼号(Cassini)飞船证实:一个边长超过地球直径的巨型六边形风暴笼罩在土星的北半球上。这一风暴已在此肆虐超过30年。诡异的是,这个六边形风暴并不像云一样移动,而且它的几何形状非常精准,因而数不尽的阴谋论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值得庆幸的是,它们大多数都不是真的。

虽然这个现象的成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科学家们还是利用流体动力学解释了这一现象。实验研究表明,当风暴中心的旋转速度比气外围快时,风暴就会开始形成边缘;当速度足够快时,就会逐渐呈现出多边形态。六边形风暴的时速达每小时322千米(200英里),所以就形成了新的形状。这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依然有人相信还有更好的解释。

 7.妊神星136108 Haumea

7_meitu_5

因妊神星于2004年12月28日被发现,在正式命名前它曾被叫作“圣诞老人”(Santa)。其实这十分贴切,因为它的确是一颗非常独特的矮行星。它的公转速度比太阳系中其他已知星体都要快,妊神星上的一天按照我们的计时标准只有3.9个小时,所以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很难对它进行测量。

妊神星的自转并不是问题,但它和其他星球形状不同。这是因为妊神星上的岩石和冰仅靠十分弱小的的地心引力维系在一起,但巨大的离心力却将星体表面拉伸为“不规则椭圆体”。正因如此,它两极之间的距离仅为996千米(619英里),而其最长轴却有1960千米(1218英里)。

妊神星不仅自转特性非常有趣,还有两颗卫星相随,即 妊卫一(Hi’iaka)和 妊卫二(Namaka)。这对一个质量仅是月球质量6%的矮行星来说已是相当可观。

 6.潘恩和阿特拉斯(Pan And Atlas

6_meitu_11

这两颗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是它们的母体——土星系统里相距最近的两颗卫星。它们的特殊之处在于拥有和土星外环一样的环带,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部UFO电影就曾以此作为素材。潘恩也叫“牧羊人卫星”,得名于“牧羊之神”。阿特拉斯得名于“双肩顶天”的太阳神提坦(Titan),这是因为它看起来像是在支撑土星的外环。

阿特拉斯较为扁平,两极之间的距离仅为19千米(12英里),直径却长达46千米(29英里)。当然,这两颗卫星的赤道长度自然不能同妊神星相提并论,毕竟它们的自转速度并不足以使其膨胀。虽然它们也能自转形成一道狭长带,但这绝不会规律性出现。。巴黎大学(University of Paris )在进行多次电脑模拟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吸积盘(accretion disks)的存在。当一盘太空碎片旋转时,结构的边缘就会变平。在土星形成卫星时,由土星环灰尘形成的吸积盘围绕在这些小卫星周围,并最终在赤道集合,形成巨大膨胀的赤道脊。

 5.2008 KV42

5_meitu_10

看到这一名字您是不是在想为什么天体就不能好好取名字呢?还好这颗彗星有个更简单的别名——德拉库(Drac)彗星。这个名字来源于德拉库拉(Dracula)星体。这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围绕太阳逆转的外海王星天体,尽管它速度很慢——306年才能转一圈。(但我们还是不知道这和能在墙上行走有什么关系)。其实现在已经发现有好几个天体围着太阳逆行——比如哈雷彗星——它们的运转轨道和太阳都离得非常近。但德拉库到太阳的距离却非常远——甚至超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20倍,和天王星(Uranus)的运行轨道相近。这意味着这颗彗星可能是类似哈雷彗星这样的天体与冥王星附近的欧特星云(Oort Cloud)中天体碎片的失联环节,这对研究那些天体碎片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可这至今还是科学上的一个未解之谜。

有许多学说都尝试解释为什么德库拉的公转方式如此与众不同。其中最有趣的一个设想是德库拉可能根本就不是随着太阳系而形成的,否则它的运行方向应该和其他卫星一样。这颗彗星完全有可能是突然“闯进来”的,这能给我们带来大量关于宇宙的信息。

4.特里同(Triton

4 美图

虽然特里同并不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还是有人听过它的。您请稍安勿躁,听我们说完,这个梦幻般的星球绝不仅仅是只能满足视觉感受这样简单。特里同一个星体的质量就占据了海王星所有卫星质量总和的99%以上,仿佛所有能在气体巨星上看到的壮观景象都聚集在一颗卫星上。1989年“航行者2号”(Voyager 2 )发回的探测数据显示,特里同和其他已知卫星不一样,虽然它也是遍地火山 ,但喷发的是水和氨而不是火山灰和熔岩。

特里同仅比我们的卫星(月亮)小一点,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与主星旋转方向相反的大卫星。此外,作为太阳系中已知的大卫星(大于冥王星),它有足够的重力来支撑稀薄的大气层——真的非常薄。特里同的表面气压是地球气压的1/50000,你根本无法在那里放风筝。但不可思议的是,旅行者2号还是拍摄到了在它地表几千米之上的云层。

最后,特里同是科学界公认的反射能力最强的天体之一,反射率约为60%~95%。为了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我们以月球为例说明,月球的反射率只有11%。

 3.土星巨型外环(Saturn’s Extra Ring

3_meitu_8

我们已多次提到土星,因为它真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虽然我们早已对这个星球惊人的外环系统有所了解,可最近才发现这个环向太空延伸得有多远。2009年,我们发现了土星的巨大外环,它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的、延伸得最远的环,该环与主环成27度,分布在距土星表面128倍半径到207倍半径之间。虽然它如此弥散,只能被红外线检测到,但它很可能是双色卫星——伊阿珀托斯( Iapetus)形成的原因。

土星的菲比卫星(Phoebe)的运行轨道也在该环内,并且倾斜角度也相同,所以它很可能也是伊阿珀托斯呈现双色的另一个原因。宇宙尘埃从菲比卫星散射出来并落到更大的伊阿珀托斯星周围。而伊阿珀托斯在这巨大新环的边缘运转,每次伊阿珀托斯经过菲比卫星,这些物质就在伊阿珀托斯的赤道上不断积累。经过成千上万年,这些堆积的物质创造了壮观的外环。现在的问题是,它到底是黑色参杂白色条纹还是白色参杂黑色条纹呢?。

 2.暹罗双星Siamese Moons

1_meitu_6

雅努斯(Janus)和 厄庇墨透斯(Epimetheus)是人们熟知的“暹罗双星”,它们在同一轨道上运行而且仅仅相隔50千米(31英里)——这距离比它们本身的半径还要短。它们复杂的关系使它们永远不可能互撞,也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在重力影响下每四年跳一次探戈,交换一次位置。

起初,科学家们很困惑为何他们所测出的数据和它们所取的名字并不契合,“Janus”在古罗马语里是双面神的意思。而在1978年,也就是发现两星共行同一轨道的12年后,我们发现这并不是“双面”,而是“双星”,这也在1980年被“航行者号”近地探测所证实。有趣的是,该轨道上有一层淡淡的灰尘,这意味着这两个卫星原本是合体的一个大卫星,分裂后留下了大量的碎片。

 1.克鲁坦(3753 Cruithne

1_meitu_3

让我们把目光从太阳系别的天体上稍稍收回来,重返地球家园来讨论一下我们饱受争议的第二卫星(第一卫星是月亮)。从1846年以来,天文学家就着力寻找地球的第二个卫星。弗雷德里克是第一个声称自己找到第二卫星的人。他认为这颗卫星围绕地球运行,运行周期不足三小时,距离地球表面最近距离为11千米(7英里)。从那以后,很多天文学家也都声称自己发现了第二卫星——但都是徒劳的。不过,也有一个例外。

克鲁坦是一颗外来小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4天,与地球有着完美的共振。这意味着,在每年的一段短暂的时间里,这颗5千米(3英里)的小行星是地球系统的一部分。每年11月它和地球距离最近。确切来说,既然它能离开地球,那么它就不能被看作是地球的卫星。但是想想每年都有一个外来物体光临地球。这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前十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