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口火车站

 铁道之旅 2015-04-12
沧口火车站      
        沧口火车站始建于1899年,1901年建成通车。它位于青岛市的北部李沧区沧海路,在沙岭庄火车站和娄山火车站之间,胶济线由南向北17公里处,东临四流中路,西靠沧台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沧口火车站声名显赫。
       初建时,只有平房一间,简易站台一座,小仓库一处。因为此处紧靠沧口海港,火车站的正门朝西,下了高高的车站路基,就是著名的“下街”,也就是现在的沧台路。德国侵占青岛期间,把沧口海关非法占有,在沧口火车站设胶海关办事处,俗称“小衙门”;在车站附近开邮局、建船台、设分卡,大肆掠夺中国的财产。同时坐火车的、坐轮船的、坐马车的客人多到此地汇集,大大小小的商店、旅店、饭店应运而生,沧口发展处于鼎盛时期。德国人修了大马路(今四流中路)与外地连接,这是当时曾经是青岛通向外地的主要干路。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为了控制山东和青岛的经济命脉,掠夺高额利润,至三十年代共建起5座纱厂,并以沧口火车站为连接点,修建了通往纱厂的铁路专用线。从沧口火车站到李村还有轻便铁路军用线,全长5.18公里,也曾经营民运,乘客坐一次火车1角钱,装运行李每件5分。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期间,将沧口飞机场征作军用,从沧口火车站设有专用线通到机场,这样沧口火车站海陆空运输都能联接上了,具有相当的营运能力,火车站初具规模。
        解放初期,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交通运输成了制约生产的大问题。当时在青岛是由马车、地排车、独轮车充斥着交通运输的半壁江山,交通运输尤为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留下的铁路是办法之一。沧口火车站通往各厂的铁路专用线站点有13处之多,北线到橡胶二厂(今黄海橡胶集团)、煤炭公司、粮油进出口公司、国棉七厂(后改为第二毛纺厂,现已破产),南线有到国棉六厂(现为纺联集团六棉公司),东有到国棉九厂、第二印染厂,酒精厂(现为啤酒四厂)都有铁轨。
       沧口火车站到沧口飞机场的铁路最为繁忙,这条军工铁路线横跨四流中路和永平路。其中一条拐向四方机厂铸造厂。四方机厂铸造厂的前身是东亚重工株式会社,是1939年日本大和工业株式会社强行侵夺民营胶东铁工厂成立的。工厂内有专用的火车头,有司机班和调车员。到八十年代,汽车代替火车,一年也进不了几个车皮。到200410月,这条铁路线连铁轨也扒掉了;另一条至今还发挥作用,不过经过的车皮少多了,每天只有几趟。以前到第二印染厂、国棉九厂有一支线,已停运。在第四啤酒厂(原酒精厂)有一站台,这条线横跨永平路,终点站是沧口飞机场油库,而一墙之隔的月台,用火车运来的水泥卸在这里,然后用汽车转运到建设工地。值得一提的是青岛青联股份有限公司的铁路专用线,这个厂原在开封路,七十年代搬到四流中支路8号,除了现代化的宰杀设备外,专门运送猪的棚车繁忙无比的在这个厂进出。铁路专用线随着汽车运输的发展,作用日渐减少,慢慢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六十年代,沧口火车站修建候车室108平方米,行李房473平方米。90年代新建第二站台,修建了沧台路至四流中路的人行横道,改造加宽黄海橡胶集团至四流中路的涵洞通道。2006年,铁道部初定青岛火车站主客站将北迁建在沧口,保和路到六厂一带规划为站址。经过几年建设,铁路北站的运行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青岛北站,占地总面积4万平方米,临近海边。站房设计方案是由法国铁路公司和中铁二院共同创意设计的。整体造型富有动感又伸展飘逸,挺拔而富有张力,似一只海鸥振翅高飞,象征着青岛市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建筑的灵感来自于青岛海滨印象,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同时采用新颖独特的交叉拱作为建筑主要结构体系,支撑起曲线优美的屋顶,形成了一种城市门户的形象,象征着青岛以博大的胸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根据青岛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未来的地铁M1、M2、M8线将在北站交会,而正在建设中的海湾大桥引线也从北站西侧经过。青岛北站建成后,按计划将主要停靠所有普客列车、部分长途动车组等,青岛火车站将主要停靠省内的动车组,一个立体的交通网络将把未来的出行变的更加简单、快捷。而百年沧口站要跟我们再见了,青岛北站将代替沧口站成为青岛新地标。

2004102720203.jpg (159.3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0 15:07 上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